林伟强 陈 挺 廖显平 许政生 梁文浪 苏怡林
(肇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广东肇庆526072)
倒刺鲃规模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
林伟强陈挺廖显平许政生梁文浪苏怡林
(肇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广东肇庆526072)
在模拟生态条件下,采用批量培育亲鱼、药物催产、人工授精、受精卵微流水孵化、鱼苗水泥池和池塘培育的方式,进行了倒刺鲃规模化育苗关键技术试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30%的人工饲料,对培育成熟亲鱼效果良好;催产药物配方为5mg/kg DOM+5μg/kg LRH-A2+1 000IU/kg HCG,催产方法适宜二次注射法;受精卵流水孵化适宜密度6万~15万粒/m3;试验共孵化出倒刺鲃鱼苗120.2万尾,孵化率为90.4%,倒刺鲃鱼种培育成活率平均为92.0%,3a共培育出夏花鱼种110.6万尾。
倒刺鲃;规模化育苗;关键技术
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又名青竹鲤、竹柏鲤、红脸青竹,分类上属于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是珠江水系著名的优质经济鱼类。广东省阳山、连山的小北江、西江是其主要分布区域,种群数量逐年减少,资源濒临枯竭。该鱼肉质细嫩、味鲜美、具较高的食用价值,成鱼体型优美、颜色碧绿,鳃部胭脂红色,亦具较高观赏价值。目前对于倒刺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生理和养殖技术等方面,而对于规模化育苗技术则尚无报道,为此,笔者开展了倒刺鲃规模化育苗技术研究,为广东省推广倒刺鲃养殖提供依据。
1.1亲鱼来源和培育条件
1.1.1培育池塘条件培育池塘是我所的试验池塘,长方形,每口面积1 500m2,水深1.5~1.8m,进排水方便,配备一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
1.1.2亲鱼来源倒刺鲃亲鱼是我所培育的后备亲鱼,应用于试验的亲鱼尾数是600尾,体重1.25kg以上,雌雄比例是1∶1。亲鱼选择个体大、健壮、体色鲜艳、鳞片和鳍条完整、无畸形的个体。
1.2亲鱼的培育以饲料蛋白质作为对比因子(维生素C、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等添加量相同),设计饲料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6%、28%、30%、32%等不同梯度,开展不同蛋白质含量饲料亲鱼培育试验。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2%~5%,并根据天气、水温以及亲鱼吃食情况作出调整。每15d投放乳酸菌和EM菌等微生物制剂稳定水质,维持培育水体溶解氧5mg/L,pH值6.8~8.5,透明度0.3m以上。繁殖季节每7d冲水2次,每次3~5h。
1.3人工催产
1.3.1催产池条件催产池为我所的水泥越冬池,规格为16m×5m×1.5m。配备罗茨风机和微孔曝气增氧盘增氧。
1.3.2催产方法催产剂为马来酸地欧酮(DOM)、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等混合使用。催产剂量为5mg/kgDOM+5μg/kg LRH-A2+1 000IU/kgHCG。催产采用二次注射法,雌鱼第一次注射30%催产剂量,第二次注射70%,注射时间间隔为8~10h。雄鱼只注射一次,剂量为雌鱼的1/2。
1.4人工授精
1.4.1授精方法人工受精是在催产到了效应时间亲鱼开始发情追逐时进行。采用人工干法授精,选好成熟的雌雄亲鱼,先抓雌鱼轻压腹部挤出卵粒,然后将雄鱼的精液挤到卵粒中,用羽毛充分搅拌均匀。
1.4.2受精卵脱粘用清水将受精卵中的杂质漂干净,开展脱粘试验。将受精卵静置于水体中脱粘与分别用泥浆、食盐、滑石粉等方法脱粘进行对比,确定适宜的受精卵脱粘方法。
1.5受精卵孵化用孵化桶开展倒刺鲃受精卵流水孵化试验。水流速度控制在0.2~0.35m/s,光照强度控制在600~1 000lx,在胚胎发育至原肠中期时计算受精率。水流速度要根据胚胎发育的情况做适当调整,前期流速要保证卵粒在水中均匀分布,不沉积于桶底;而在鱼苗出膜期间,略微加大水流量,及时将卵膜碎片、代谢废物等漂走。1m3水体放置6万、9万、12万、15万、18万粒受精卵,分5个梯度开展孵化密度对比试验,计算孵化率、分析孵化结果,确定适宜的受精卵孵化密度。
1.6苗种培育
1.6.1鱼苗培育培育池为我所的水泥池,规格为5m× 1.8m×1m,配备罗茨风机和微孔曝气增氧盘增氧。培育车间覆盖双层遮阳网,光照强度控制在1 000lx左右。培育密度定为1.5万尾/m3,以轮虫干、螺旋藻粉、鳗鱼料作为倒刺鲃鱼苗的开口饵料进行比较试验,以研究不同开口饵料的培育效果。10d为培育周期。
1.6.2鱼种培育培育池塘是我所的试验池塘,长方形,每口面积1 500m2,水深1.5~1.8m,进排水方便,配备罗茨风机和微孔曝气增氧盘增氧,以及一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放苗前10d,用250kg生石灰清毒池塘。5d后回水并用解毒绿水宝解毒,再用100kg花生麸加好水素和EM菌培肥,以保证鱼苗下塘后有充足的生物饵料摄食。
2.1亲鱼培育结果亲鱼培育试验周期为2011-2013年,试验结果见表1。试验表明,在模拟倒刺鲃生态的条件下,投喂粗蛋白含量30%以上的人工配合饲料能较好地培育出成熟的倒刺鲃雌雄亲鱼,雌鱼催产效果比较理想。
表1 饲料不同粗蛋白含量对亲鱼性腺发育的影响(%)
2.2人工催产与受精卵孵化结果在水温22~28℃范围内,倒刺鲃亲鱼催产效应时间为16~24h。2011年笔者进行了泥浆、食盐、滑石粉和清水静置等4种方式的倒刺鲃受精卵脱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清水静置脱粘的受精卵孵化率最好,这说明搅拌对受精卵的孵化有一定的影响。倒刺鲃受精卵粘性较弱,只需在水体中静置5min就可以自行脱粘,但脱粘时要保证溶氧充足。倒刺鲃受精卵流水孵化梯度试验结果见表2,试验表明倒刺鲃受精卵流水孵化的密度适宜范围是6万~15万粒/m3。水温在26~28℃时,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为40h,孵出鱼苗平均体长7.18mm,体色微黄,卵黄囊较大,呈球形,约占体长的1/ 4长,刚出膜的鱼苗鳔和胸鳍还没有形成,缺乏游动能力。当鱼苗能够平游时,就可以集苗进行鱼苗培育。倒刺鲃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见表3,2011-2013年倒刺鲃人工繁殖试验共孵化出水花120.2万尾,孵化率为90.4%。
表2 不同密度倒刺鲃受精卵孵化率对比试验(%)
表3 倒刺鲃人工繁殖试验
2.3苗种培育倒刺鲃鱼苗开口饵料试验结果见表4,试验表明,以轮虫干、螺旋藻粉作为倒刺鲃幼苗的开口饲料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10d培育,鱼苗平均体长达1.2cm后放池塘培育,再经30d的池塘培育平均体长可达4cm,3a试验共培育出夏花鱼种110.6万尾,培育成活率平均92.0%,取得比较好的培育效果(见表5)。
表4 倒刺鲃开口饵料试验结果
表5 倒刺鲃苗种培育
3.1亲鱼培育培育充足数量的成熟亲鱼是倒刺鲃规模化育苗技术的关键。要获得成熟亲鱼,就必须使培育环境与倒刺鲃自然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条件接近,使倒刺鲃的生理发育状况接近自然。因此,使用生理生态相结合的方法是亲鱼培育取得好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据倒刺鲃的生物学特性,在亲鱼培育方面,应注重拟生态培育亲鱼,保证培育水质清新,透明度不低于35cm,加强冲水刺激亲鱼,促进亲鱼消耗脂肪,加快成熟。在亲鱼培育营养要求方面,本研究设置4个蛋白质含量梯度饲料开展亲鱼培育试验,研究饲料蛋白质含量对培育成熟亲鱼的影响,试验表明蛋白含量30%的饲料培育效果最好。通过以上措施培育的亲鱼,其成熟率达到50%以上,从而提高了倒刺鲃亲鱼培育效率,为规模化育苗生产提供亲本保障。
3.2人工催产由于倒刺鲃人工催产难以自然产卵,因此对催产效应时间的准确把握是提高受精率的前提条件。倒刺鲃成熟亲鱼催产后,根据水温来估算效应时间,通过现场观察亲鱼是否发情来实施人工授精操作,使卵子在Ⅴ期的状态下授精,从而提高受精率。另外,通过解剖倒刺鲃亲鱼发现雌鱼卵巢中无论产前、产后都存在不同发育时相的卵子,说明倒刺鲃卵巢发育不同步,所以倒刺鲃属分批产卵的鱼类。因此,通过强化亲鱼培育,尽可能在符合倒刺鲃性腺的发育规律的条件下,开展倒刺鲃多次成熟的人工催产,从而使倒刺鲃人工育苗年产量规模得到合理的提高。3a的倒刺鲃人工繁殖试验表明催产后倒刺鲃亲鱼再次成熟需要45d左右的培育,人工繁殖季节为3~8月,但是在雨水充沛的年份,在10月份也可以催产成功。
3.3受精卵孵化由于倒刺鲃受精卵是比重较大的沉性卵,因此,受精卵经过脱粘后,如何保证其孵化过程都处于漂浮状态是提高孵化率的关键。倒刺鲃受精卵的特性决定它要流水孵化,这才能解决受精卵聚堆结块的问题。水流速度控制在0.2~0.35m/s的范围,以满足受精卵漂浮孵化的要求,但是在鱼苗破膜时要适当提高流速,及时排走卵膜及一些废物保持水质清新。
3.4鱼苗培育从试验结果可知,倒刺鲃鱼苗的开口并不是很困难,这与倒刺鲃属杂食性鱼类有关。鳗鱼料之所以开口效果不好,主要是与鳗鱼料容易破坏水质有关。用花生麸加好水素和EM菌培肥水体,使生物饵料充足,培育倒刺鲃鱼种的成活率较高,这也与倒刺鲃喜水质清新和杂食的特性有关的,本次试验倒刺鲃鱼种培育的成活率达92.0%,就是很好的证明。
[1]杨君兴,陈银瑞.倒刺鲃属鱼类物种分化的研究[J].湛江水产学院学报,1995,15(1):1-5.
[2]楼允东.鱼类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黄洪贵,胡振禧,黄种持,等.温度对中华倒刺鲃胚胎及仔鱼发育的影响[J].淡水渔业,2009,39(5):28-31.
[4]黄洪贵.倒刺鲃的胚胎发育及水温胚胎发育的影响[J].河北渔业,2009(4):32-36.
[5]黄洪贵.水温对黑脊倒刺鲃胚胎发育的影响及胚后发育观察[J].水生态学杂志,2009,2(4):84-88.
[6]黄柳婷.3种倒刺鲃鱼种阶段主要经济性状的比较[J].福建水产,2009(2):44-47.
[7]黄洪贵.水温对倒刺鲃仔鱼发育生长及饥饿致死时间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09,36(4):46.
(责编:张宏民)
S965
A
1007-7731(2016)09-129-03
林伟强(1970-),男,广东四会人,水产工程师,从事水产养殖、科研、推广工作。
2016-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