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国防)技术转移应用(蜀山)中心正式揭牌

2016-09-02 05:48:52李雪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6年13期
关键词:蜀山区蜀山中国航天

航天(国防)技术转移应用(蜀山)中心正式揭牌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激发创新热情,围绕聚焦高新技术产业、打造蜀山军民融合策源地,推动军地深度融合,促进军地技术双向转移转化,由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政府、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简称“中国航天系统院”)主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军民融合促进中心支持,合肥蜀山区科学技术局承办的“航天(国防)技术转移应用(蜀山)中心揭牌仪式”于2016年7月4日在合肥蜀山隆重举行。

安徽省省委常委、合肥市市委书记吴存荣,合肥市市委常委、秘书长韦弋,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朱策,合肥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程振革,蜀山区区委书记李学明,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杨建兵,以及中国航天系统院院长薛惠锋、党委书记郭京朝、情报与知识推进研究所所长何伟等人出席揭牌仪式。仪式由蜀山区区委副书记、区长葛斌主持。

仪式上,薛惠锋院长和郭京朝书记分别为蜀山区授予了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全国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和国防科技生产力促进中心蜀山转化基地的牌匾,薛惠锋院长和吴存荣书记为航天(国防)技术转移应用(蜀山)中心(简称“中心”)揭牌。

李学明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军民融合发展是富国强军的必由之路,今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决议,将军民融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航天系统院是中国航天发展重要的咨询研究和信息技术研发机构,管理和决策咨询研究实力雄厚,承担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知识产权研究、咨询、服务工作,在促进技术专利、军民两用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方面独具优势。2015年,蜀山区与中国航天系统院联合举办了“迈上社会治理新高度——蜀山区社区治理创新暨钱学森归国60周年纪念会”,并取得了圆满成功。一直以来,双方积极推进合作深度、提升融合层次。中心正式挂牌运营,必将全面促进中国航天技术优势与蜀山区乃至合肥市产业基础的深入交融,形成一种资源投入、两种效益产出的军民良性互动新局面,树立起“政府引导支持、企业化运作,打造国内一流航天(国防)高科技转移转化基地”的典范。

▲ 薛惠锋院长与吴存荣书记为中心揭牌

薛惠锋院长在讲话中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创建95周年、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我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钱学森同志诞辰105周年之际,航天(国防)技术转移应用(蜀山)中心成功揭牌,是对党的生日最好的献礼,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大事,是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大事,是合肥市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大事。用好航天高技术这一国之利器,可以推动近20万项航天和国防专利技术转化为新的生产力,面向合肥市,以及安徽全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等战略需求,建设专业化的技术交易、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平台,打通航天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里地,发掘新的增长动力源泉,促进合肥市的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实现根本性转变,为重塑合肥经济结构、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阵地发挥“助推器”和“催化剂”的作用。

中心的成立,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形势,将是对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有益探索和积极实践。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是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是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规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建设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结果。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把军民融合的理念和要求贯彻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过程,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相信2016年必将成为我国军民融合战略实施的关键一年,航天(国防)技术转移应用(蜀山)中心的成立,将成为双方深入贯彻实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的有力抓手,成为国防军工资源与地方产业发展实现良性结合的重要举措,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增长困境、释放科技创新红利的有效手段,也一定会在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跨越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心的成立,是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的集中体现,必将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和共赢效果。

蜀山区区委、区政府作出的“推进创新转型升级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等重大战略部署,大胆探索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增强产业自主创新的新路径,为中心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蜀山区集中了合肥市70%的科教资源,聚集了大批具有先进知识和高技术的人力资本,科教资源丰富度为安徽省之最,而且蜀山区拥有安徽省唯一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合肥(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和中国唯一的呼叫中心专业示范园区、安徽省唯一的跨境电子商务园区,为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创新人才基础和良好的设施环境。

中国航天系统院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成立的,在中编办批复给中国航天系统院“建设钱学森智库,支撑航天、服务国家,实现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三大定位中,实施军民融合国家战略被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中国航天系统院是整个国防军工领域最早开展军民融合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机构之一,是重要的军民融合决策咨询机构和技术转移孵化平台。长期以来,中国航天系统院通过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对接,一方面,将航天的智力资源、科技成果向地方产业进行推广,助力航天科技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促进更多的先进民用技术应用到航天领域,进一步拓展民参军的广度和深度,为航天及国防军工发展提供更充沛的活力和更坚强的支撑。

中国航天系统院与合肥市蜀山区强强联合,共同建设中心,既有顶层规划,又有具体实施,既充分考虑了蜀山区相关产业总体发展情况,又综合利用了中国航天系统院的业务能力和发展基础。相信双方这种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共建方式,一定会在中心的建设中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和共赢效果。

▲ 薛惠锋院长为蜀山区授予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全国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牌匾

▲ 郭京朝书记为蜀山区授予国防科技生产力促进中心蜀山转化基地牌匾

充分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发挥中心作用,打通航天高新技术与蜀山产业发展的“最后一里路”,确保合作取得实效。

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将充分运用系统科学思维,提升项目转化落地决策的科学性,重点推动双方在现代农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让航天高新技术与蜀山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扎扎实实地推动更多具体的航天及国防高新技术成果在蜀山转化落地,与此同时,积极为蜀山区企业的发展出点子、献技术、添动力,让蜀山区的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促进蜀山区的科技创新发展。

在中心建设过程中,将积极总结适合国防军工与地方产业发展特点的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将中心不断做大做强,将其建设成为国家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的推动者、主动实践者,以及引领者,力争实现以技术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的大飞跃带动经济总量的大提升。

中心的建立,不仅体现了航天系统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及有关部门对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率地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在新一届领导集体带领下,中国航天系统院向加快建成“建设钱学森智库,支撑航天、服务国家,实现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三大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本刊记者李雪)

猜你喜欢
蜀山区蜀山中国航天
川游记之蜀山传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合肥蜀山区夜景
江淮法治(2020年21期)2020-12-30 02:47:28
浅论如何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以合肥市蜀山区为例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06
合肥蜀山区举办思想政治学科德育课程研讨会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A Discussion on the Counteraction Tendency of Rural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东方教育(2017年7期)2017-07-03 04:13:24
论《蜀山剑侠传》勾勒的生命运行轨迹图
“中国航天日”来了
太空探索(2016年5期)2016-07-12 15:17:57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6年5期)2016-07-12 15: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