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外相鲍里斯·约翰逊:与首相失之交臂的“任性政客”

2016-09-01 10:00黄培昭赵婧夷李兮言赵灵敏
东西南北 2016年16期
关键词:欧派保守党卡梅伦

黄培昭++赵婧夷++李兮言++赵灵敏

从突然表明立场,站到以卡梅伦为代表的“留欧派”的对立面,到带领“脱欧派”在全民公投中获胜;从被舆论普遍视作最热门的继任首相人选,到如今退出竞选,成为英国新外相,短短数月,约翰逊牵着全世界的目光,在英伦一再上演反转剧情,也将自己的任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北京时间2016年6月30日晚间,“脱欧派”核心人物、伦敦市前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在记者会上宣布,自己将不参加首相竞选。当消息通过网络传播开来,全世界都愣住了,却又隐隐觉得,这件事发生在约翰逊身上实在不足为奇。

一场分道扬镳的公投大戏

在大部分人眼中,这次“脱欧公投”本是一场由卡梅伦主导的“政治秀”,“留欧派”信心满满地期待着想象中的胜利,却因为约翰逊的半路杀出满盘皆输。公投结果出来后,卡梅伦在第一时间宣布辞职,选民们的后悔情绪也弥漫开来。倒是约翰逊,似乎完全没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

鲍里斯作为市长代表伦敦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结过奥运旗帜

此后一连数日,约翰逊频频向持“留欧”立场的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示好”,试图争取“留欧派”的支持,并在牛津郡乡间家中会见竞选团队的4名议员。他还在《每日电讯报》发表专栏文章,称“脱欧公投”是自己“此生经历的最杰出政治事件”,并乐观畅想,一旦“脱欧”,英国“将不必再把一大笔钱送往布鲁塞尔,而可用于国家医疗服务系统等优先事务”,还能摆脱欧盟的束缚,与“全球多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并按照英国的需要制定法律和出台税制”。

约翰逊的这一系列举动和表态,被英国媒体普遍解读为“招兵买马”和“发表施政纲领”。直到他亲口向媒体确认了不参加竞选的消息,人们才发现,实在低估了约翰逊的任性程度。

事实上,这并不是约翰逊第一次不按常理出牌。几个月前,他在众人眼中还是卡梅伦的“忠实盟友”,并与其站在“留欧”的统一阵线上。今年2月21日,始终未在“脱欧”问题上明确表态的他终于下定决心,给卡梅伦发去短信。他引用前首相丘吉尔的话说,“(英国)这个曾将议会民主制带给世界的国家,不应受到欧盟‘合法殖民的压迫。”9分钟后,他打开自家大门,向等在门外的记者发表演说:“我已经别无选择,我将鼓励大家在‘公投时为‘脱欧投上一票。”

当时,约翰逊的反转震惊了英国媒体和民众,他和卡梅伦共同效力的保守党也在一天之内遭遇了“规模最大”的分裂。300多名议员中,超过半数的人表示要反对卡梅伦,支持“脱欧”。

情急之中,卡梅伦向约翰逊许诺外交或内政大臣等高级内阁职位,试图将他挽留在“留欧”的阵营,却为时已晚。约翰逊已是铁了心要与卡梅伦分道扬镳。在随后的造势活动中,约翰逊毫不留情地发表政见,用尖锐的语言猛烈抨击、贬低卡梅伦提出的“留欧”观点。卡梅伦提出每个英国家庭将为“脱欧”付出4300英镑(1英镑约合8.89元人民币)代价,约翰逊立即语带讥讽地回应,“留欧”代价更大,每个家庭将损失4600英镑,以支付每日5000万英镑的欧盟会员费。

有人说,约翰逊此举不过是为了迎合英国人的“保守心理”,也有人说,他是在“捞取政治资本”。尽管他的父亲一再辩解,认为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但不可否认,约翰逊正是在此次“公投”的造势过程中,赢得了更多曝光率和支持者。

一只“穿着泰迪熊外衣的狡诈狐狸”

约翰逊虽然是个坚定的“脱欧派”,但他家其实与欧盟关系颇深:他的祖父詹姆斯·法塞特爵士曾担任欧盟人权委员会主席,父亲斯坦利·约翰逊曾任欧洲议会议员,兄弟乔·约翰逊也是“留欧派”。可这么一个家庭,偏偏出了个叛逆小子。

约翰逊1964年6月19日出生于美国,几年后随家人迁回伦敦。虽然顶着一头乱糟糟的金发,看起来与传统英国绅士大相径庭,但他的成长经历着实很传统。他在牛津郡长大,后拿到奖学金,进入著名的伊顿公学,成为卡梅伦以及威廉、哈里两位英国王子的学长。1983年,他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古典文化,并与卡梅伦一同加入顶级精英聚集的秘密社团——布灵顿俱乐部。

大学毕业后,约翰逊进入《泰晤士报》当了一名实习生。之后,他加入《每日电讯报》,从驻布鲁塞尔记者一路做到助理主编和首席政治专栏作家。1999年,又成为《旁观者》杂志主编。

2001年,约翰逊在牛津郡亨利选区胜出,成为一名保守党的地方议员,正式步入政坛。3年后,他成为保守党副主席,却在同年11月,因被曝与一名《旁观者》女性采编人员长期保持不正当关系,被解除职务。

卡梅伦成为保守党领袖后,约翰逊当上了保守党“影子内阁”的教育大臣。2007年,他辞去这一职务,全力以赴竞选伦敦市长,并在第二年如愿以偿。

对于大多数政客来说,形象就是一切,每一次亮相、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要精心安排,英国政客更是如此。约翰逊却是个另类!他似乎从不修边幅,头发乱得好像每天从床上爬起来就直接出门一样。

对于这样一个看似不靠谱的约翰逊,很多人最初是不太看好的。有评论说,他之所以能够当选伦敦市长,只是伦敦市民想换换口味而已,英国《独立报》则更直言不讳地认为:“他缺少政治智慧,很难想象他会笑到最后。”

但大家渐渐发现,约翰逊的确让伦敦发生了改变:他借着举办奥运会的机会着力打造发展相对落后的伦敦东区,使其从污染严重、失业率和犯罪率双高的角落变成奥林匹克公园、奥运场馆和社区林立的新区;他在2011年伦敦骚乱期间顶着骂名上街,扛着扫帚与民众一起清扫骚乱留下来的垃圾,最终使奥运会顺利召开;他主导出台了“帮助黑人青少年”计划,聘请千名导师前往社区“助学”,使伦敦青少年犯罪率大幅下降……凭借着点滴细节,约翰逊的民意支持率不断攀升,并最终在2012年的选举中击败对手,连任成功。

不按常理出牌,也慢慢成为约翰逊的独特“商标”。他一改英国政治家说话严谨、注重形象的传统,成为英国目前唯一让人们直呼其名的政治家;他喜欢穿着西服在伦敦街头骑自行车;在奥巴马访问温莎王宫和唐宁街10号时,他甚至不合时宜地开口讨要巨额交通拥堵费……所有这些,在喜欢他的人看来是真性情的流露;那些另有立场的英国媒体,却更愿意将他形容为一只“穿着泰迪熊外衣的狡诈狐狸”,看似不着边际,实则心机十足。

一次真真假假的政治豪赌

约翰逊最敬仰的政治家就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每日邮报》曾刊登过一张照片,照片上,约翰逊大口抽着雪茄,无论动作、神态都有意模仿丘吉尔,并且酷似。

在丘吉尔庄园有一幅高悬的丘吉尔语录:“我们有自己的梦想和使命。我们同欧洲在一起,但并不属于它。我们对它感兴趣,愿意与之交流,却不能被它吸收。如果英国必须在欧洲和广袤的海洋中做出选择,我们一定会选择海洋。”毫无疑问,约翰逊继承了丘吉尔潜在的“脱欧”意识。

事实上,从1973年l月1日,英国正式成为欧共体一员的此后数十年,英国与欧盟一直若即若离。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英国几乎步步迟到,也处处“特殊”:不使用欧元,不加入申根区,不接受难民统一配额……再加上欧债危机、欧美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英国“疑欧派”的力量不断壮大。

2013年1月,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正式承诺:“若保守党赢得2015年大选,则将在2017年底前就英国是否退出欧盟举行全民公投。”他本以为历史会重演,却没想到假戏真做,猝不及防地被约翰逊击败。

一度,人们将约翰逊视为这场政治游戏最大的赢家,一边艳羡他的“飞来横福”,一边将他置上假想的首相宝座,盘点起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道待解难题——市场、英镑、苏格兰问题、境外英国人、英国境内欧洲人、需要废除和修改的批量文件……可约翰逊任性地挥一挥手,将这些难题抛得远远的:我不做首相,你能奈我何?

约翰逊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背影……

不,不,不,这当然不是真的,要知道这不是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而是政治!真真实实的政治。

人们对他的印象,长期以来都停留在一个古怪、频频失言的政治家。然而,在看似笨拙的“蓄意粗鲁”后面,隐藏着一个目标明确、充满野心的精明男人。很多人相信,约翰逊对首相这个宝座,已经“觊觎”了很长时间。

“他整个人生都为了那个位置而设计、创造、定位,”约翰逊传记《金发雄心的故事》的作者Sonia Purnell表示,“他永远都不会满足于当一个平凡的政治家。”

作为这样一个政客,而且是绰号“穿着泰迪熊外衣的狡诈狐狸”的政客,面对英国首相的宝座怎么可能会主动出局?所以,约翰逊的退出是不得已而为之!

保守的英国VS随性不羁的政客

真相是约翰逊的功败垂成,和他本人的性格有关,更和英国保守中庸的政治文化有关。

原本被认为是继任首相不二人选的前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因为和卡梅伦割席、卖力为脱欧拉票等行为,遭到党内留欧派的一致反对;和约翰逊同为脱欧派哼哈二将的司法大臣迈克尔·戈夫竟然在此时背后又捅了约翰逊一刀,四处宣扬他不能承担领导英国走出脱欧后的困境,而且反戈一击,宣布不支持约翰逊接任首相的同时,突然又宣布自己报名参加党魁选举。但因为第一次背叛卡梅伦、第二次背叛约翰逊,政治品格遭到广泛质疑,迈克尔·戈夫很快出局。

约翰逊为何会招致党内人士的几乎一致反对?

约翰逊虽然名校出身,但和卡梅伦的一板一眼相比更为随性不羁,他有多次的婚外情记录,骑自行车多次闯红灯,时常笨手笨脚地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被卡在滑索上、录节目时误吞苍蝇等等。在今天这个社交媒体时代,这些在普通民众眼里都是优势,约翰逊因此收获了一群铁杆粉丝。在意大利或美国,约翰逊可能早成了首相,但在英国这个崇尚保守中庸的国家,约翰逊的做派在上层并不那么讨喜。

根据保守党党魁的选举规则,第一轮要先在议员中进行投票,产生两位候选人后才付诸全体党员表决。而留欧派在保守党议员里占了半数以上,他们完全不支持的话,约翰逊自然当不上党魁。英国实行的议会民主制也决定了,党魁并不需要是得票最多的那个,而是本党议员和高层最能接受的那个。这些游戏规则,使得英国首相的产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民粹的干扰,保持相当的精英色彩。

约翰逊出局这一现象,在英国历史上并不鲜见。1990年,第三次赢得大选、声望如日中天的撒切尔夫人在保守党内遭到前国防大臣迈克尔·赫塞尔廷的挑战,黯然下台。赫塞尔廷虽然在推翻铁娘子的事情上立了头功,但并没有能当上保守党领袖,最终坐在首相位子上的是约翰·梅杰。约翰逊过分不羁和出位的行为,阻断了他的首相梦,这也算是英国体制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一种自我保护。

现在,与英国首相失之交臂的约翰逊出任了英国的外交大臣,但因为之前的大嘴巴,他得罪了不少人,包括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和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等等。英国媒体预测,这位新外交大臣今后出访估计将遭遇不少尴尬。但这对约翰逊会是问题吗?

关于未来,不到最后一秒,或许连约翰逊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结局。

(综合摘编自《环球人物》《南方人物周刊》《时代周报》)

猜你喜欢
欧派保守党卡梅伦
当定制邂逅时装秀 欧派衣柜花式秀幸福
卡梅伦 成功连任
远离是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