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预约 值得肯定
“你俩再考虑一下,先预约,想好后,下周再过来吧。”这句看似轻松的话,在过去一年,帮助云南大理4500多对夫妻放弃了离婚的行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科的工作人员杨竹娥告诉新华网记者,这是2015年最让她感到欣慰的事。“离婚预约登记正是不想让婚姻轻易‘碎掉’。”杨竹娥说,“现代家庭离婚原因很复杂,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冲动型’的,甚至是为追求个性,尤其部分年轻人嚷嚷着要离婚,往往是因缺乏沟通,闹点小别扭就认为日子过不下去了。”类似不理性的离婚经常发生,有的被工作人员劝说后改变了想法,有些固执地办理了离婚手续后,没隔几天又跑回来复婚。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1日,在近一年时间里,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政部门共受理离婚预约登记9571对,已办理离婚登记5040对,未办理4531对,有47%的预约者放弃了离婚。
其实,我国多地都在尝试积极“干预”举措。北京、上海等地婚姻登记部门设立离婚调解室或离婚劝和工作室,广州、甘肃等地一些城市也推行了离婚预约登记制度。《新晚报》曾报道,哈尔滨还尝试了离婚前先读“告知书”的方式,也取得良好的效果。
长江网发表评论认为,“离婚预约”是人情味儿的体现。连年递增的离婚率让众多憧憬爱情的少男少女不再“相信爱情”,而这背后也折射了病态的婚姻观。俗话说“冲动是魔鬼”,而离婚也不乏一怒之下的冲动,尤其是80后、90后这些年轻人,稍有矛盾就把离婚挂在嘴边的更是不在少数。虽说“冲动”是很好的借口,但一旦冲动起来,往往伴随的是后悔。一时冲动,难免会做出错误的决定,而“离婚预约制”就是给那些因冲动、失去理性的夫妻一个缓冲的机会,让冲动的情绪得到冷却,让思维回归正常。因此笔者以为,具有人情味儿的“离婚预约制”值得提倡。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廉熙向《法制日报》介绍了他的提案《关于建立离婚疏导机制的建议》。黄廉熙建议,除了离婚预约制度,还要建立更多的离婚疏导机制,帮助排遣和理顺夫妻在婚姻里的惶惑和混沌,帮助夫妻双方学会和家人沟通、相处等,减少冲动离婚。“从当前来看,建立离婚疏导机制已显得很有必要。”黄廉熙说,建立离婚疏导机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建议由民政部门牵头,整合部门和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民政部门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创办婚姻评估机构、婚姻危机疏导机构、婚姻家庭咨询服务机构等,为有婚姻危机的家庭提供相关服务,促进婚姻家庭矛盾修复、健康和谐。同时,发动社区和社会公益组织建立婚姻家庭调解机构,吸纳律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参与婚调服务,增强服务实效,提高调和率。
离婚预约制度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离婚率不断攀升的趋势,但是我们应该肯定其积极的作用。正如黄廉熙委员所说,除了离婚预约,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辅助性政策。
这些年,随着离婚率的不断攀升,各种挽救婚姻的尝试性政策也在不断出台。2月底,新华网发表了名为“离婚预约:给冲动型离婚‘降降温’”的文章,针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去年全面推行的离婚预约登记制度,也就是在离婚前设置一段缓冲期的效果,专门进行了追踪调查。文章一经报道,再次引发舆论热议。相比去年,支持的声音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