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回家祭祖宗

2016-08-31 01:51:18陈旖旎
福建人 2016年8期
关键词:福建人普渡拜拜

本刊记者 陈旖旎

七月半,回家祭祖宗

本刊记者 陈旖旎

“今天记得不要去水边,不要下水游泳!”每至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福建的老人家总会不厌其烦地叮嘱家里的孩子晚上不要上街、不要乱说些不吉利的话等等。当然,这些都是迷信的说法。福建旧俗向来十分重视中元节,因为这天是重大的祭祖日子,要纪念感恩先人、请福教导后人。

在闽东部分地区,七月十五又叫“公婆节”,是请送公婆的节日。

在当地民间传说中,七月初一至十五,阎王会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众鬼魂获得短期的自由并享受人间美食,各家公婆便在这期间回家看看儿孙,一家团圆。家家户户于初一晚准备一桌丰盛的晚餐,敬请先人享用,俗称“请公婆”;待到十五晚,再办一桌盛宴“送公婆”,饭后还要焚烧纸钱,给公婆花用。

闽南地区则有“七月半不回无祖”的俚语。

到了七月十五这天,出外谋生的闽南人不论远近都要赶回家祭祖。现代人工作忙,有的家庭便改在农历七月里选一天。当天,人们都早早起床,忙着备办祭祀用的佳肴。各地备办的食物不尽相同,厦门人会做各种米粿、糕仔,还会包粽子,泉州晋江人多是炸一些醋肉、排骨、五香卷,漳州龙海人则会蒸粿和红糖圆子。到了中午,家庭成员齐聚自家厅堂,献祭供品,焚香礼拜,祭祀神灵、土地、地基主与列祖列宗。

“小的时候比较在意这种日子,因为有好多好吃的,很热闹。大人也会喊我拜拜,拜的时候就会指给我看,说这个是太公、这个是太嬷……”泉州的杨先生说,“现在大了,兴致没以前高,但还是会拜拜,以后我也会喊我的孩子来拜。”

逝者已矣,愿在者安。这样的祭祖活动意义之所在,除了祭祀先祖的亡灵,以表慎终追远、报本返始之情,更多还让人们意识到活着的人之重要,认识到自身赡养、孝敬健在的父母、长辈的责任之重。

在福建,农历七月有诸多此类的民俗活动,除了祭祀祖先,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普渡众鬼”。

六月廿九,闽南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点起一盏长明灯,并以丰盛的菜饭祀“野鬼”。据说从前路灯不多,入夜后大街小巷比较昏暗,大家为了方便“野鬼”觅食,就专门“起路灯”。温暖的小灯挂在门口,一挂就是一个月。

还有地方专门为“孤魂野鬼”建庙。石狮的蔡先生说:“我奶奶以前带我去拜过,只有普渡才拜的小庙,叫万阴宫。”

福建有些沿河地区,还保留着“放水灯”的旧俗。“放水灯”是为了把水中的“亡魂”引来接受人们的普渡祭供,民众以此祈求获得平安、幸福。

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这些风俗所透露出来的,是福建人的宽厚和慈悲,是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这样的大爱,使福建人更显热心、和善。

话不多说,漂流在外的小编也要收拾收拾,回家祭祖啦。

三明的清流、明溪一带,七月半放“火箭灯”的场景十分壮观。七月十五前,全村的年轻人都会备好弓箭,其射程可达500米。中元节当晚,插路香的鞭炮响过之后,人们即抢收路边火香,将香下端插入茅秆洞内,然后拉紧弓,“火箭”向着天空、田园猛射而出。这万箭齐发的火热场面,通常持续半个小时,七月半这一天的活动,就在射“火箭”中结束。

孩童举荷叶灯

祭祖

放水灯

猜你喜欢
福建人普渡拜拜
普渡塔
滇池(2024年3期)2024-03-08 22:21:20
剩下的半碗水
故事会(2022年12期)2022-06-17 20:13:28
福建老板爱在非洲开超市
为啥非洲超市长满了福建老板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2:24:48
言外之意
拜拜
请和不良的说话姿势说“拜拜”
跟熬夜说“拜拜”
数百年前晋江人就反对普渡奢侈攀比陋习
福建人(2016年8期)2016-08-31 01:51:18
高级黑
知识窗(2015年7期)2015-05-14 09: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