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渊
今年欧洲杯因为扩军到24支球队而备受关注,但是扩军带来冗长的赛程和比赛平均质量的降低,让欧洲杯整体上显得波澜不惊,远不如以往精彩。
欧洲大陆最西侧的葡萄牙队夺冠,说明西南欧仍旧是欧洲足坛版图里重要的力量,过去曾经在欧洲杯赛上屡创奇迹的东欧足球越来越边缘化。
惊奇不再 成绩滑坡
本届欧洲杯,将近一半是东欧球队,这在过去的欧洲杯上是很少见的。赛事扩容的最大受益者就是东欧国家,其次才是北欧诸岛。西南欧国家政治经济相对稳定,足球水平一直保持在世界足坛前列,而且强弱分明,要么是世界顶级强队,要么就是安道尔、圣马力诺这种袖珍国家。
与在本次欧洲杯上创造了不小奇迹的冰岛、威尔士、爱尔兰等队相比,东欧球队的表现令人不敢恭维。6个小组中只有E组里没有东欧球队,其余5个小组的倒数第一都是东欧球队,
不仅如此,东欧球队还占据了3个小组的倒数第二。11支东欧球队中,小组出线的只有匈牙利、克罗地亚和波兰,其中只有波兰打入八强。葡萄牙队正是在第二阶段连续淘汰克罗地亚和波兰,最终拿到了冠军。
其实,东欧足球曾经在欧洲杯上创造了非凡的成就,1996年的捷克队和克罗地亚队都曾经令人眼前一亮。到了2004年,南欧球队希腊拿到欧洲杯冠军。
此后,东欧足球的竞争力逐渐下降。2008年欧洲杯共有8支东欧球队参加,土耳其、俄罗斯、克罗地亚队小组出线,土耳其、俄罗斯两队打入半决赛。上届欧洲杯16支球队参赛,东欧有6支,进入四强的皆是西南欧球队。
从历史的轨迹可以看出,东欧球队的没落并不是断崖式的崩盘,而是渐退式的逐步滑坡,在本届欧洲杯的全面败退并非偶然。
人才凋敝 打法落后
本次欧洲杯东欧球队表现不佳,主要还是实力不济,球员质量太差。
以5支小组最后一名的东欧球队为例,在欧洲四大联赛效力的球员,罗马尼亚队中只有5人,捷克队中只有4人,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只有1人。
最典型的是过去几年扛起东欧足球大旗的捷克队。无论是解体前的捷克斯洛伐克,还是后来的捷克队,二战以后一直是欧洲足坛的重要力量。1996年,以内德维德、波博斯基、斯米切尔、博格领衔的捷克队打入欧洲杯决赛,扬·科勒、罗西基、切赫、巴罗什、乌伊法卢西等都是欧洲足坛名将。随着内德维德退役,扬·科勒等球员的老化,捷克队进入了萎缩期。今年欧洲杯上,罗西基已经36岁了,切赫也已经34岁。年轻的捷克球员中,几乎无人能够在欧洲顶级联赛踢上主力。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乌克兰也仅仅昙花一现,凭借的还是阿尔沙文和舍甫琴科这样的天才球星,球队整体实力早就大不如前。
倚靠一两名天才球员争取在欧洲足坛立足,是东欧球队目前所能想到的最佳方案。曾经被认为很可能在本届欧洲杯大放异彩的克罗地亚队,拥有皇马和巴萨两队的中场核心莫德里奇和拉基蒂奇,前锋线上的曼祖基奇也在尤文图斯踢球,具备不错的实力。但克罗地亚的优秀球员也仅次而已,球队将近一半的球员还是在本土或者东欧联赛踢球,后防线上仍旧要倚靠老将斯尔纳。
这次小组出线的波兰也是如此。波兰队前锋莱万多夫斯基是欧洲赛场的顶级前锋,但其他球员的水平比他差了一大截,除了多特蒙德铁卫皮什切克之外,只有3位来自英超的门将实力不俗。就这样,波兰队围绕莱万多夫斯基的打法还是能从小组出线,但要更进一步,确实难上加难。
匈牙利队取得小组第一,更多拜同组球队实力较弱所赐。这个小组的种子队葡萄牙小组赛一场没赢,奥地利和冰岛都是欧洲三流,整体实力跟匈牙利都在伯仲之间,成绩好坏完全看临场发挥。
探因 苏东剧变 力量分散
不可否认,东欧足球在上世纪90年代前曾是欧洲乃至世界足坛的重要力量。匈牙利开创了阵型“革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苏联、南斯拉夫也都在欧洲杯和世界杯上取得过好成绩。
南斯拉夫队和苏联队球迷总是喜欢探讨一个话题:如果国家不解体,球队会是什么样?
苏联解体后,成了15个国家,有10个进入了欧足联,俄罗斯5次参加过欧洲杯,乌克兰两次,拉脱维亚一次。20多年来,在这块版图中,涌现出乌克兰的舍甫琴科这样的欧洲足球先生,还有俄罗斯的阿尔沙文和日尔科夫、格鲁吉亚的卡拉泽、白俄罗斯的赫莱布等优秀球员。
南斯拉夫解体后,成了6个国家,其中只有黑山和马其顿没有入围欧洲杯和世界杯,其他都是欧洲足坛第二档次的劲旅,尤其是克罗地亚,天才球员层出不穷。莫德里奇、拉基蒂奇两位分别是皇马、巴萨的中场组织者,塞尔维亚中场马蒂奇、波黑中锋哲科、斯洛文尼亚门神汉达诺维奇也都是当今足坛炙手可热的球星,由于身在不同的国家,人们无法再去设想将他们合成所能达到的水平。
与此类似的还有捷克队和斯洛伐克队,力量同样分散。
体制改变 青训断档
细心的球迷不难发现,提到东欧球星,那些熟悉的名字大多活跃在上世纪90年代,2010年以后东欧足球的新星越来越少,俄罗斯和乌克兰已经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球星,塞尔维亚和捷克也人才凋敝,只有克罗地亚和斯洛伐克或可奉献一二珍圭,但不足以使球队提升到与西欧诸强抗衡的实力。
上世纪末,哈吉领军的罗马尼亚队和斯托伊奇科夫领军的保加利亚队叱咤世界足坛。捷克队打进欧洲杯决赛,克罗地亚拿到世界杯季军,后来,乌克兰也曾经打入世界杯八强。
但是这些东欧各国的“黄金一代”都是出生在1980年以前的球员,大部分出生在六七十年代。2010年以后,活跃在足坛的东欧球员以80后、90后为主,他们刚刚接触足球的时候,祖国大都经历了经济崩盘、民生凋敝甚至战争与政变,别说足球,就是生存都成了问题。最典型的就是伊布拉希莫维奇,他的母亲是波斯尼亚人,父亲是克罗地亚人,为躲避战乱才离开南斯拉夫,并在瑞典生下了伊布。
由于动荡和迁徙,东欧国家的足球人口大幅缩减,没有足够的青训储备,自然很难培养出足够多的优秀球员。相对稳定后,东欧的足球联赛开始建立新秩序和职业俱乐部。一些在市场上获利的金主们开始投资足球,一时间,俄罗斯、乌克兰的联赛成为富豪的游戏。在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也出现了不少土豪球队,他们通过大肆购买天价外援,让联赛成了几支富有球队的舞台,本土球员无法获得在强队踢球和体验欧冠级别联赛的机会,这对球员的培养和发展十分不利。
除此之外,东欧足球远离世界足坛潮流。这些年来,东欧足球教练在技战术能力方面已经今非昔比。从历史上看,东欧足球几次辉煌,都与教练团队的战术革新有关。最早是匈牙利人推出的WM阵型,后来洛巴诺夫斯基把424变成了442,在当时引领了世界足坛的潮流。如今的东欧足球,虽然依然注重团队意识和配合,但过分强调体能且打法单一,已经落后于世界足坛。
东欧足球的衰落并非一朝一夕,经济与社会的影响让东欧足球失去了至少10年的时光,重整旗鼓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出现新一代如苏克、内德维德、哈吉、斯托伊奇科夫那样的球星,还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