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化艺术中心设计

2016-08-30 05:37
山西建筑 2016年21期
关键词:晋城晋城市入口

张 晓 晶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谈文化艺术中心设计

张 晓 晶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030013)

介绍了晋城市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构思,从建筑平面、声光技术、绿色节能、建筑结构四方面,分析了该艺术中心的整体设计手法,以展现出晋城市的文化艺术特征。

文化艺术中心,建筑平面,结构设计,节能

0 引言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建设,当前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艺术中心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文化娱乐建筑是国家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辅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综合性的场所。本文通过晋城文化艺术中心设计将文化娱乐建筑的特点表达出来。

1 设计构思

晋城市文化艺术中心位于晋城市主城区凤台东街北、规划文化路东。基于晋城凝重的传统文化和建筑在城市中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作用,引发了我们丰富的联想和使命感。她应是一扇敞开的艺术之门,引导人们进入艺术的殿堂。文化艺术中心把公众的娱乐活动带入其中,同时也把文化艺术中心的艺术活动融入到城市当中,形成艺术与公众活动的互渗性,是此标志性建筑需要起到的作用。我们不仅致力于提供艺术的建筑,更注重于提供艺术的场所。她应是一尊和景观浑然一体的雕塑,一个地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交融的和谐建筑。应成为晋城的新的标志和晋城历史文化的象征。

建筑形态生成的原动力是我们变化起伏的艺术情感,城市生活的舞台是瞬间凝固的建筑,变奏的交响乐是晋城市文化艺术中心,和缓与激越交替上升。成为城市多元化现代生活的画卷,成为艺术家对情感的表达和公众对文化感受的艺术殿堂。

挖掘晋城的文化特征和形象特质代表并加以提炼,使之符号化、时尚化。再通过现代的建筑手法来表现,创造出对传统的继承和对环境的融合的建筑,同时建筑形象符合其城市节点所要求的识别性、分量感和重要性。

厚重的古堡是晋城的特色,丰富错落的体块,强烈的虚实对比,使建筑群统一而富有变化。文化中心的设计构思来源于晋城的古堡建筑群。晋城市文化艺术中心使用了概括、抽象、提取、夸张、重构等建筑手法,既把其建筑现代意识体现出来,又蕴含古韵,折射历史,把中国古山西晋城博大的文化背景映射出来。

为了充分体现晋城文化浑厚大气,深远凝重的气质,设计将几组厚重的实体组合在舒展的水平屋顶下,主要公共空间是位于体块之间的院落和缝隙。实墙上的狭窄的开窗是象征城堡的符号,提炼却不拘泥使符号以一种意会的方式融入建筑。

看似简单的体块通过巧妙的切割和组合,对细节的刻画和比例尺度的推敲,形成了极具雕塑感的建筑形体。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与光照条件下,产生不同的光线效果,展示出一座动态变换着的艺术品。

采用虚实对比的手法,展现出晋城市文化艺术中心现代而简洁明快、富于层次和韵律而朴素大方的风格造型,也将晋城市文化艺术中心的现代意识和开放精神体现出来,以实墙为主体的风格造型雄厚有力,将北方黄土高原独特的建筑文化风格反映出来,也将晋城深厚亘古的文化气息有力地塑造出来(见图1)。

图1 晋城市文化艺术中心效果图

2 建筑平面设计

2.1总体布局

采用传统文化以南北轴线为对称轴居中对称布置,结合周围环境和建筑成为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延伸和生长。主入口布置在南侧,开阔简洁。富有韵律感的成组台阶结合广场和绿化小品,实现了使用功能和视觉效果的良好统一和平衡。逐渐缩小的入口空间也象征着对各种文化的兼容并包。

西侧布置广场入口,东侧布置后勤入口,靠近办公区,北侧布置办公和演员入口。北侧布置两个地下车库入口,可以经由地下车库直接进入大剧院,严格划分人流车流。多个出入口功能明确,使用方便,分布合理。使建筑内各功能体之间,建筑和城市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各种功能体通过公共路径空间衍生出来自然生长。使城市空间及公众活动形成亲密对话,将公众带入艺术的场所,将艺术带入城市。城市空间的介入,为建筑带来了活力,建筑同时为城市空间作出新的贡献。

2.2内部空间流线

以入口大厅为主要交通枢纽,直接面对大剧院主入口,流线清晰简洁。

结合四条辐射状走廊和两部楼梯合理组织垂直和水平交通。引导人流通往不同功能分区,同时对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分割和布置。大厅空间开阔满足人流密集时和平常的疏散要求,形成动态连续的公共区域,将复杂的视听表演和展厅功能连成有机的整体。

形式和功能有机统一突出了主入口,主入口使用高透光玻璃幕墙,既丰富了室内中庭空间,又隐喻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黄河文明。 透过玻璃顶棚,可以感受强烈的顶光,有种深邃而戏剧性的效果。反射与透明相互交替,内外空间交相辉映。

2.3功能

以中央大剧院为核心,其他功能分区围绕布置,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合理分割。演出厅的外墙和高耸的舞台部分成为核心和制高点,被赋予橙红色的色彩,犹如珍藏文明的火种,体现了晋城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大剧院包括1层大型观众席和2层楼座。空间的弧形设计最大化的优化了观众的视线,最后一排观众离舞台仅仅30 m远,使这一区域的观众在大型演出时尽可大饱耳福。大厅巨大的体量和一个声学天顶相呼应。内部空间跌宕起伏,富于层次变化。舞台控制区位于观众席后部,视线从高度和广度上笼罩整个舞台。在舞台和观众席之间布置有升降乐池。设备和辅助用房围绕布置,方便使用和管理。演员入口单独布置,内部流线与观众分开。

观众共1 200座。舞台分为主舞台和左右对称的侧舞台和后舞台,采用“品”字形舞台。舞台台口宽17 m高11 m,主舞台宽30 m,台深23 m。左右舞台宽18 m,深18 m,后舞台宽20 m,深18 m。在舞台和观众席之间布置升降乐池。设备用房和辅助用房围绕布置,内部流线与观众流线分开。

入口大厅左右两侧分别为儿童艺术馆和群众艺术馆。儿童艺术馆地上3层,建筑面积3 965 m2,群众艺术馆地上3层,建筑面积4 910 m2。儿童艺术馆和群众艺术馆均设置观演厅,展览厅结合走廊布置呈多边形不规则状,空间灵活富有变化。配套功能用房一应俱全,形成大空间中的独立小空间,能够满足展览和各种活动需要。空间和功能上即自成一体,不互相干扰。通过入口大厅和二楼连廊与其他空间形成有机联系,步移景异,空间丰富多变。

本建筑为二类高层建筑,地上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地下为一级。建筑周边设环形消防车道,防火间距及消防扑救面均满足规范要求。设有直接对外的消防控制室。建筑内部设有两部直通室外并有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防烟楼梯间及两部消防电梯,疏散宽度4 m,满足疏散要求。防火分区、防烟分区根据规范要求设置,每个防火分区均设不少于两个的安全出口。

3 声光技术设计

本案中剧场的设计以追求高标准的功能性为主,要符合声学、光学和消防的要求。剧场的整体空间设计可谓功能强大,有巨大的后台和演出纵深,能够满足大型歌剧、舞剧演出及大型会议的要求。台口两侧的外延采用弧形木板装饰,既美观厚重又起到很好的反音效果。乐池立面时台口部分的整体造型变得活跃起来。在观众席的两侧墙面我们按照管风琴的形状设计了造型并配以弹性涂料,从而达到最佳的散音效果。在观众席的后侧是波浪形的软包装饰能够起到很好的吸音功能。视线升高差前8排满足大于100 mm,9排~25排满足大于120 mm。

4 节能设计

通过设计,合理确定建筑物的体形系数、窗墙比,使该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均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外维护结构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外墙和屋面均使用岩棉板保温。门窗采用断桥铝合金中空Low-E玻璃。采暖与非采暖房间楼板采用岩棉板保温,最终使该建筑物达到节能50%的标准,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5 结构设计

1)依据GB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重现期按50年考虑,基本风压0.45 kN/m2,基本雪压0.30 kN/m2。

2)地震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抗震措施按7度设计。

3)无地质勘察报告。

4)结构设计。

a.本工程为地下1层,地上3层。主体结构形式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采用主次梁楼盖体系,考虑到建筑隔声及超长等问题,在部分大空间处采用现浇空心楼盖体系,外围护连接部位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大屋面采用钢网架或钢桁架结构体系,外围护结构采用钢桁架结构。

b.地基:因无地质报告,参考相邻建筑地质情况,采用3∶7灰土垫层进行地基处理。

c.基础形式:首选独立柱基础加防水板及柱下条基加防水板。对各单项工程设计可根据每种结构形式尽可能提供两种地基处理方案,通过经济性分析,采用更为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及基础形式。

d.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

e.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f.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为二级。

g.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h.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6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的质量将有更高的要求,文化娱乐建筑的定位也将越来越高,我们要学习新设计理念,相信能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GB 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

[2]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JGJ 57—2000,剧场建筑设计规范[S].

[4]DB J04—241—20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5]GB/T 50365—2005,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礼堂声学设计规范[S].

[6]GB 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S].

On design for centers of culture and art

Zhang Xiaojing

(ShanxiArchitectural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Taiyuan030013,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ideas fo Jincheng Center of Culture and Art, and analyzes the overall design methods of the center from the architectural plane, acoustics and optics techniques, green and energy-saving, and architectural structures, so as to reflect the cultural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city.

center of culture and art, architectural plane, structural design, energy-saving

1009-6825(2016)21-0027-02

2016-05-16

张晓晶(1982- ),男,工程师

TU242.4

A

猜你喜欢
晋城晋城市入口
山西晋城启动黄芩示范项目
晋城市首个乡村科技馆在高平市陈区镇建成
晋城:安排部署 统防统治
晋城市:农民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辽宁朝阳“安晋城”略考
晋城市举办庆祝祖国成立七十周年展演
秘密入口
作品三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