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身影无所不在热闹背后存在安全隐患

2016-08-30 02:46李梓辛
中国防伪报道 2016年3期
关键词:张成储存二维码

文 李梓辛



“二维码”身影无所不在热闹背后存在安全隐患

文 李梓辛

仿佛是在一夜之间,一个由黑白两色交错而成的小方块——二维码便侵入了我们的生活:街头巷尾的路牌广告、海报传单、报刊杂志、电视节目、网络视频,甚至连商品包装盒、机票、火车票等各种票据,餐馆、咖啡店等各种消费场所也能看到它的身影……像所有的与网络有关的应用一样,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小方块安全吗?

无所不在的二维码

从前,想要看动画片只能通过电视和网络在线收看,但在二维码的应用兴起之后,消费者只要掏出智能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随时随地收看到心仪的动画节目了。青岛出版集团数字动漫出版中心于2012年首次推出了一批附加有二维码的动漫儿童图书,用户只需用智能手机扫描图书上的二维码,就会得到一个相应的网站地址,点击网址后,就能查阅到出版物的动画片视频。

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习惯了使用二维码购买电影票的观影方式。相比传统的购票方式,二维码所带来的购票体验方便快捷,在票务网站上选好影片及座位号,在线付费后,手机上就会得到一个二维码,拿着这个二维码到影院的自助验票机上进行扫描,就可以直接打印出电影票。

网友小夏喜欢在网站上观看视频,偶然间他注意到网页上多出了一个二维码,用手机一扫,点击的视频就会在手机上显示出来。起初只是出于好奇,小夏使用了几次后,他发现了其中的妙处,“坐着看电脑累了,直接一扫,就可以拿着手机躺在床上继续看了。”

“二维码”起源于日本,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形条码。相关计算机技术人员张成解释,“计算机的所有信息都是二进制来储存的,我们平时在电脑上看到的图片、文字都是通过二进制的计算机语言翻译而成的,构成二维码的黑色和白色的点对应的就是二进制的0与1,事实上二维码只是二进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换言之,二维码就是一个信息的“链接”,为你所需要的数据信息提供一个“入口”。将一组信息浓缩进一个小小的黑白方块符号中,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二维码识别软件,就可以通过手机对二维码的拍照来即刻获取相关信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相当于解码,解出来的是一段描述文字,也可以是一个网址的链接。

二维码的“生存方式”

制作应用的简易性对于二维码的推广来说虽然极为有利,但这个特点却像一把双刃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维码的盈利模式。

有专业人士认为,从技术方面来讲,二维码是开源的,本身没有什么价值,技术门槛较低,仅仅是一个工具而已,这也注定了它无法独立生存。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心,二维码说白了就是一个单纯的工具型应用,如果“扫”的动作后面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支撑,那么二维码难保不重演五年前的覆辙。

对此,张成认为,二维码只能储存简单的一段文字或者是一个网址,储存的信息量偏少的确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二维码的发展,但他仍然相信,二维码未来的应用前景将非常广阔。因为在他看来,“尽管储存信息量很少,但已经足够储存一个入口的信息量”,也就是说,二维码能够储存互联网的任何一个入口。

张成所在的公司从2015年开始主营二维码业务,而且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他说,虽然借助网络谁都可以生成二维码,但是有些事情还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目前,张成的信息技术公司有两项特色业务,一项是二维码美化,通过特殊手段将二维码设计成与产品相关的样子,引起用户的兴趣和扫描欲望;还有一项令张成引以为豪的就是动态二维码业务。“一般人都知道,二维码一旦生成了就不能更改,对于企业来讲,一旦有新产品推出就要对二维码信息进行修改,这会造成信息和广告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个问题,张成的公司推出了动态二维码业务,“一个商品只对应一个独特的二维码,不同时间扫描可以获得不同的信息。”

张成说,二维码虽然不能储存某个事情本身,但是它已经足够储存一个引导受众进入的入口。所以,他断言,未来无论做什么,都要以二维码作为入口。

热闹背后的安全隐患

众所周知,在智能手机领域,任何应用都难逃“病毒”的魔爪。有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全球范围内查杀到手机恶意软件25140款,同比增长353.05%;感染手机1040万部,同比增长99.23%。中国大陆地区则以26.4%的感染率超过俄罗斯20.9%、印度18.8%和美国9.6%,成为全球手机病毒的重灾区。

毫无疑问,随着二维码应用的流行,手机病毒、恶意程序、钓鱼网站等通过二维码传播的潜在风险正在日益逼近,安全隐患日益凸显。

对于二维码中毒一说,张成解释说,二维码只是一段文字的描述,它本身是没有病毒的,“中毒是因为编写二维码扫描的软件被动了手脚”。手机想要识别、扫描二维码,就需要摄像头把图像采集下来,采集下来的二维码图片翻译成二进制的数据,是需要软件来翻译的,常用的扫描翻译软件有微信、Q查等等,假如有恶意软件扫描、打开了带病毒的网址就会造成手机中毒,张成强调“但这与二维码本身没有关系。”

据了解,手机用户扫描后生成的通常是文本或者网址信息,如果单纯是文字,一般情况下不存在中毒的可能;而如果解码生成的是一条网址链接或者运行程序,用户再进一步点击链接,就会面临中毒的风险。

(1)设立专项基金,2017年河南省财政厅设立了“支持自贸区和跨境电商发展专项资金”,运用B2B模式作为扩大河南省贸易出口的未来发展方向。

因为二维码是由抽象的矩形图形组成,人们无法直观辨别其所承载的内容,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一点,将带有病毒或插件的网址制作成二维码,并谎称是优惠券、软件等,从而诱导用户扫描。

截至目前,针对二维码,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标准,但涉及应用层面,还没有相关政策,也没有具体的管理机构。随着二维码应用的普及,很多人已经意识到,有必要将其纳入到管理体系,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

链接:二维码的前世今生

二维码的起源

二维码的起源是日本,原本是Denso Wave公司为了追踪汽车零部件而设计的一种条码。早在上世纪80年代曾风靡日韩,在我国也应用多年,在2007年左右就出现了相关的应用,但由于那时候智能手机等硬件支持并未到位,许多很有创意的二维码项目不得不黯然夭折。

从2010年开始,国内二维码市场才开始迅速升温,各种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如今,无论是发到你手中的电影宣传单还是随便打开一个网站,二维码都会蹦到你面前。二维码受到众多商家的热捧,也成为了一种时尚的应用。二维码应用已经渗透到餐饮、超市、电影、购物、旅游、汽车等行业,甚至应用在了啤酒瓶和墓碑上。

时下,对于年轻人来说,饭后茶余不谈谈二维码,公交地铁上不扫扫二维码,的确是一件很“OUT”的事情。从玄乎其玄的“营销概念”到脚踏实地的“落地应用”,黑白相间的二维码伴随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

总而言之,二维码目前主要应用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传递信息。如个人名片、产品介绍、质量跟踪等;二是电商平台入口。顾客线下扫描商品广告的二维码,然后在线购物;三是移动支付。顾客扫描二维码进入支付平台,使用手机进行支付;四是凭证。比如团购的消费凭证,会议的入场凭证等。

二维码的逆袭

起源于日本的二维码,在国外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多年以前,而在我国的出现也是多年前的事了。二维码技术从2002年开始在日本进入商业应用领域,我国二维码应用则始于2006年,最早出现在电子凭证、平面媒体及数字出版等领域。

2006年8月,中国移动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力推手机二维码的应用,并将其列为重点工程。一些新锐媒体也尝试使用二维码打造平面媒体、手机和互联网实时互动的超媒体平台。当时最为流行的做法是,在某则新闻旁边放置一个二维码,链接与这则新闻相关的音视频、图片等。

2012年,坐拥3亿用户的微信给二维码带来了春天,通过二维码实现服务功能的微信产品迅速进入公众视线。当年9月,新浪微博宣布正式上线二维码,提供的三项服务包括:打开个人资料页快捷互粉、打开指定网页、直接打开已输入特定内容的微博发布框。

二维码的应用在互联网领域蔓延。腾讯旗下的财付通,捆绑了微信,依托微信的摇一摇、二维码扫描等功能,开发各种支付方式;新浪微博、搜狗输入法、阿里巴巴旗下的聚划算和支付宝、大众点评网等众多知名互联网企业都先后开通了二维码功能。不过,他们看中的肯定不是功能这样简单,而是背后的利益。有业内人士曾经预测,二维码会在三年内撬动千亿级的市场。知名互联网企业投身其中,也昭示了二维码产业未来的光明前景。

此前,有分析认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发展,解决了终端解码和数据联网的问题,而众多低成本二维码在线工具又解决了编码生成问题。制约二维码应用的最大瓶颈得以打破,使得其商业价值逐渐凸显,也使得业界对其市场规模的预期不断刷新,这一切有利条件,促使二维码这个沉寂已久的“老”行业在倏忽之间完成了华丽的逆袭。

猜你喜欢
张成储存二维码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ediatric Tuina plus oral Chinese medication for pediatric anorexia due to spleen failing in transportation
二维码
冬季养羊这样储存草料
小康二维码
驰名商标“张成造”
等效法之等效电源法求最大功率
等效法之等效电源法求最大功率
安防云储存时代已来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