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里的清醒做梦者
——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

2016-08-30 02:05冯蒙蒙
传记文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科幻世界刘慈欣三体

文 冯蒙蒙

科幻世界里的清醒做梦者

——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

文冯蒙蒙

刘慈欣,山西阳泉人,高级工程师,阳泉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他的作品蝉联1999—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他也接连获得2010年赵树理文学奖,2011年《当代》年度长篇小说五佳第三名,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0、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作家奖,2012年人民文学柔石奖短篇小说金奖,2013年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奖金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刘慈欣于2006年至2010年在《科幻世界》杂志连载的《三体》三部曲(《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5年8月23日,他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特殊年代里的科幻爱好

1963年6月,刘慈欣出生于北京一个革命军人家庭,祖籍河南。刘慈欣的父母都是曾奋斗在烽火连天的抗战第一线的军人,其父所在的部队就是刘伯承的二野。新中国成立初年,有文化程度的人稀缺,有着小学毕业学历的刘父便被从部队中调出,到北京煤矿设计院工作。也是在那里,刘慈欣的父亲认识了同样是复员军人的母亲,两人组成家庭,生下了刘慈欣。幼年的刘慈欣在首都北京生活,有疼爱自己的父母,父母既有革命军人的身份又有一定的文化,不出意外,生活应是蒸蒸日上的面貌。

但是,刘慈欣3岁的时候,轰动全国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根子都很正的刘家竟也受了波及。原来,刘慈欣的父亲还有一个兄弟,当年河南蝗灾,兄弟俩为了生存毫无目的地逃荒投军,碰见谁的队伍便去投谁的军,刘父投了“共军”,刘父的兄弟却投了“国军”。“文革”一爆发,这件事情就很快被翻了出来,刘慈欣一家被赶出北京,下放到山西阳泉的一家煤矿。原本是干部的刘父当了一名普通的矿工,母亲在小学任教,刘慈欣在这里上小学、初中,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遍布煤矿的生活环境中度过。白天矿山的烟雾和蒸汽,夜里闪烁的矿山的灯火等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刘慈欣后来在一部科幻小说《地火》中就描写了主人公刘欣童年时代在矿山的生活经历,其实这亦是他自己真实的童年记忆。

在山西阳泉煤矿区上完小学和初中后,刘慈欣在阳泉一中上了高中,后来考入一所电力学院。1985年,毕业后的刘慈欣被分配到火力发电厂任计算机工程师。

刘慈欣的生活看起来简单平顺,毫无波澜,但科幻文学却一直润泽着他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为他后来的写作做好了铺垫、埋下了伏笔。刘慈欣成长于“文革”年代,文学作品和知识的匮乏使得书本看起来格外诱人。刘慈欣与科幻文学的缘分起源于“文革”时期他父亲从北京带回来的一本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里面充满大胆想象和奇幻刺激的故事情节一下子抓住了这个少年的心。父亲开始时是禁止儿子看这种“封资修”范畴的书的,一旦被人发现就很麻烦,但最终挨不住儿子迫切的渴望和央求,只警告儿子只能偷偷看,不能流传出去。就在这种紧张又期待的氛围中,刘慈欣爱不释手地读完了凡尔纳的《地心游记》,科幻文学也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文革”结束后,文化氛围开始变得宽松,钟情于科幻文学的刘慈欣尽其所能地接触与科幻文学有关的东西。他手不释卷地读了凡尔纳另外的科幻小说,如《格兰特船长和儿女》等。另外,苏联的科幻文学也开始流传到中国,他甚至还跑去看了一部苏联不甚出名的科幻电影《两个海洋的秘密》。徐迟的长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童恩正的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等他也全部看过。

这些作品,不仅为刘慈欣打开了更广阔、丰富的科幻世界,还推动着他慢慢走上科幻文学创作的道路,并且一走就是几十年。科幻文学创作的道路本就辛苦,加上国内对科幻文学的关注度一直不高,因此很少有人能一直坚持科幻写作。但刘慈欣的写作只是出于内心,不关乎功利,不关乎名誉,他的科幻文学创作更像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才能厚积薄发,最终获得殊荣。

1978年,还在读初三的刘慈欣开始尝试写科幻小说。他的第一篇作品讲述了一个中国、苏联与北约争夺外星人留下的神秘武器的故事作品完成后,刘慈欣怀着期待的心情把它投给了天津的《新港》杂志,但最终却被退了回来。刘慈欣不死心,又把小说连续投给了许多杂志,收到的只是一张张的退稿单。但这篇最后也没有发表的科幻小说并没有消磨掉刘慈欣的信心和热情,他坚持继续写作,虽然不再投稿,即使是在中国科幻界沉寂的90年代,他仍没有放下创作的笔。

火力发电厂的工作单调枯燥,厂址偏远,下班后更是连娱乐活动都没有。有些员工会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刘慈欣也参与过一段时间,但输多赢少,辛辛苦苦挣来的工资在牌桌上不多会儿就没了。于是,他把这种不划算的“娱乐”转为了读书,把业余时间用在他热爱的科幻文学上。他有时也会发呆,脑子里天马行空,潜藏的科幻热情与想象力相碰撞,便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一个个科幻故事的雏形在他的脑海中展现,并慢慢在他的笔端成型。刘慈欣许多的科幻小说如《地火》等,都是在工作之余这样写成的。

从15岁开始到20多岁,十几年的时间里,刘慈欣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很多发表后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但在当时,这些小说一篇也没有被发表。十几年一直坚持创作科幻小说的刘慈欣忽然停了下来,但这次暂停并不是因为对科幻写作失去信心和兴趣,而是一次沉淀,一次爆发之前的积淀。十几年的连续创作已经使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创作达到了一个层次,他需要新的素材和思考深度来支撑他挖掘更高的创作。又或许是生命必要的历程也不自觉地驱使着他,此时的刘慈欣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了恋爱当中,工作之余他不再发呆,不再写科幻小说,而是与女友一起徜徉在爱情的天地。很快,刘慈欣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收入稳定,人生圆满,生活显得格外闲适惬意,以前不懈而钟爱的科幻小说写作自然而然被搁置在了一旁。

经年积淀后的辉煌成果

人类内心深处总是深藏着对自我价值发掘的渴望与呼唤,在搁置科幻小说写作七八年后,1998年的一天,在不经意翻看自己以前创作的小说时,刘慈欣的科幻之心被重新唤起了。新的生活阅历给了他新的灵感,于是开始写一个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这是一个让人穷尽想象力的故事,在一个只有孩子的新世界里,孩子们同成人一般战争,把坦克、航母等所有武器作为他们的新玩具,进行着血腥的战斗与厮杀,完全颠覆了儿童在成人心中的纯洁形象。小说完成后,这次刘慈欣没有再“按稿不发”,而是寄给了当时《科幻世界》杂志社的社长杨潇。杨潇看了之后赞赏不已,当即让他再寄一些短篇小说来。刘慈欣依言寄了以前的稿子去,其中的几篇随后就被老牌编辑唐风、姚海军、邓吉刚三人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挖掘出来,杂志社很快决定发表——1999年6月,在进行科幻创作20年后,刘慈欣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了处女作《鲸歌》。

就这样,在长达20年的沉寂与积淀后,科幻奇才刘慈欣的作品终于展露在世人的面前。而这展露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历经时间的磨练与丰富的积累后后劲十足的“井喷”。处女作发表后,同年他又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了《微观尽头》《宇宙坍缩》《魔鬼积木》《带上她的眼睛》等短篇,更凭借《带上她的眼睛》获得1999年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并被邀请到成都参加《科幻世界》杂志社的笔会,与科幻同行们首次见面。2000年,刘慈欣在《科幻世界》发表短篇科幻小说《地火》和《流浪地球》,其中《地火》后来被收录于《中国九十年代科幻佳作集》,《流浪地球》则使其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2001年,他凭借短篇《乡村教师》和《全频带阻塞干扰》分别荣获2001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和中国科幻银河奖,这两篇作品都被收录于《2001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同年,还发表了《微纪元》《混沌蝴蝶》等。在短篇屡屡获得非凡成就后,刘慈欣开始向中篇进发。2002年,在《科幻世界》发表《梦之海》《天使时代》《吞食者》《中国太阳》《朝闻道》等中篇科幻小说,后两篇荣获该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同年,刘慈欣还创作了长篇科幻小说《魔鬼积木》,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003年,刘慈欣的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同年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发表短篇科幻小说《文明的反向扩张》《李白》《光荣与梦想》《思想者》和《地球大炮》,后者又获得该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被收录于《2003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刘慈欣好像是掌握了创作的脉搏,愈发得心应手,发表的小说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2004年,他创作了两部长篇——《球状闪电》和《当恐龙遇上蚂蚁》(《白垩纪往事》),前者连载于《科幻世界》,后者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其中《球状闪电》可以说是刘慈欣科幻小说创作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作品描述了被球形闪电毁掉家庭的男孩历经一生探索这个自然之谜,展示了一个神秘离奇而独特的世界,出版后就畅销三四万册,给刘慈欣的创作带来了更大的信心。2005年至2006年,刘慈欣又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发表了《赡养人类》《欢乐颂》等短篇。

从发表第一篇作品迄今,刘慈欣频频发力,收获了众多的荣誉与成就,但更令人期待的是,他正在酝酿一部鸿篇巨制的科幻著作。刘慈欣在脑海里构建了一个宏大的题材,他要描述的故事是从自己出生的年代开始到五百年后人类的一段特殊历程,其中还有外星文明的各色身影。在他最初的写作计划里,这个故事只会是一个短篇,但这个题材太宏大,屈于一个短篇太可惜了,它完全可以架构起一个更大的故事,虽然刘慈欣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奇妙的科幻构思,但珍贵的好点子不应被轻易处理。刘慈欣在与编辑商量后,就打算应用这个题材写一部长篇小说《三体》。从2006年5月起,《三体》开始在《科幻世界》上连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热烈反响,越来越多的读者一期接一期地跟风热读,并且逐渐自发形成了一批《三体》谜和“磁铁”(刘慈欣粉丝的戏称)。单部《三体》的结尾都已经写好的刘慈欣看到如此高涨的反响,决定趁着这个势头把《三体》这部长篇小说写得更加完善。他推翻了前面的写作计划,继续写《三体》的第二部和第三部,最终形成《地球往事》三部曲。刘慈欣的《三体》从2006年写到2010年,《三体》的读者也一直追了五年。在这个过程中,《三体》于2008年初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单行本,销量空前,读者反应热烈。2008年5月,重庆出版社又出版了《三体Ⅱ:黑暗森林》,畅销不衰到全面断货。《三体》的最后一部《三体III:死神永生》在2010年10月出版,读者抢购与轰动更加热烈。

《三体》三部曲当然是刘慈欣作品中最闪烁的明星,但它的价值和意义还远不止于此。2007年8月,《三体》获年度中国科幻文学银河奖科幻特别奖。2011年7月,《三体Ⅲ:死神永生》获年度中国科幻文学银河奖科幻特别奖,同年12月,《三体》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2013 年3月,《三体》获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金奖,同年7月,《三体Ⅲ:死神永生》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科幻文学奖。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横扫中国科幻各类奖项,不仅如此,它还受到了全球的瞩目。2014年底,小说第一部的英文版在美国发行,读者反响热烈,并于2015年获得美国科幻奇幻协会“星云奖”、“普罗米修斯奖”、“轨迹奖”、“坎贝尔纪念奖”等奖项提名。2015年8月23日,《三体》更获得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这标志着中国科幻攀上了世界的高度。

《三体》书影

刻意为之的“两个刘慈欣”

与外界的名声与殊荣全然不同的是,生活中的刘慈欣扮演着再一般不过的普通人的角色,又或者说他是在刻意维持着这种生活状态。

刘慈欣的长相平凡无奇,圆脸,寸头,一点八字胡,茶色眼镜后面的眼神平静和气,典型的一般中年工科男的样子,混在人群里看不出一丝“中国科幻第一作家”的特质。现实中,他展露给身边人的印象也是一种大众而主流的生活状态:毕业二十几年来,他一直是山西娘子关发电厂的员工。作为一个普通的电厂工程师,他兢兢业业地对待工作,也会担心领导对自己工作是否满意,同样对这份稳定工作十分满足。工作之余,还会陪伴妻子、女儿,过着最简单不过的家庭生活。在刘慈欣的亲人和朋友眼中,丝毫不觉得他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把他与“科幻小说作家”联系起来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甚至在《科幻世界》发表处女作以后,刘慈欣的名声日隆,他的同事里还没人知道他会写小说,“周围没人会把我和宇宙终极想象联系起来,你打死他们,他们也不会相信”,如果不是《三体》带来的轰动效应,他们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知道自己身边还有这么一个能写科幻小说的人。

“科幻小说第一作家”与普通电力工程师,这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刘慈欣,而这“科幻”与“现实”之间如此界限分明的分隔线则是刘慈欣的刻意为之。刘慈欣带着工科男的现实与警觉统筹着他的生活,不似我们寻常看到的作家那般,他活得清醒而认真,科幻与他的常态生活从未混杂过。

“我们的社会不喜欢科幻迷这样的人,如果你喜欢科幻,就显得你这个人很幼稚。特别像我所在的这种工业部门,领导可以容忍你在工作中出错,但幼稚却是不可容忍的。如果你都50岁了还喜欢科幻,而且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其中,就会给人很不好的印象,他们会觉得你和别人格格不入,你不是一个正常人。”他很客观化地看待自己科幻的爱好,并且努力地使其不干扰到他的工作和生活,并且如一般工科男般认真严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他给自己的定位也是“我就是个基层工业系统中那种最最常见的搞技术的工程师”。值得强调的是,在电力领域内,刘慈欣一直是山西省的技术权威性人物,并且还是山西电力系统专家团成员。

人际交往较少是刘慈欣生活中稍微特殊一点的地方,这一方面是受他生活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顾及他科幻的爱好,“我们那个厂子就那么几个人,大家每天的业余活动就是下了班打打扑克、麻将,你想和别人交往就必须去参与,我一年要写一本36万字的书,实在是没有时间”。他半地下地创作着科幻小说,从“打扑克、麻将”中省下来的业余时间就几乎交付了科幻。

《球形闪电》发表后,编辑部寄来的大额稿费给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担心同事们的异样关注。甚至《三体》三部曲读者与市场轰动热烈时,他仍拒绝了记者们前往山西娘子关发电厂采访他的请求,他考虑的是:“在单位影响不好,拍照就更不妥了。”总之,刘慈欣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自己寻常的形象,不愿意把自己在科幻中的身份暴露在同事朋友中。他一直努力不让他的生活和周遭的人因为他写科幻小说而造成波动,一直到《三体》系列发表带来轰动效应,一举跃为中国科幻小说第一人后,声名大噪的他受到众多人的关注,生活中一直默默无闻的电厂工程师的形象才发生了变化。阳泉市市委、市政府亲自过问他的工作调动问题,2014 年8月,刘慈欣正式调入阳泉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室,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和研究工作。

刘慈欣维持着“两个刘慈欣”的生活状态,究其原因,还不得不谈谈他对科幻、现实与理想的态度。他清醒地明白现在的社会心态,“我们目前毕竟是一个务实的社会,大家都很现实”,但人的性灵本性也决定了其不会完全是一池无波的水,在务实的现实表层下,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着一些与现实无关的考虑,触及他们的心灵深处。而刘慈欣的这个触及点则是科幻:“我喜欢科学,喜欢有想象力的、新奇的、让人兴奋的生活。但现实却又如此平淡,我说的平淡是,哪怕你在电力系统里坐到了很高的位置,这种生活在我看来,依然平淡。”所以,科幻的爱好就是他选择的对平淡生活的一种补充方式,在科幻世界里,他的想象可以天马行空,冲破银河系的限制,他构造的世界新奇奥妙,处处充满了神秘。在科幻中,他释放现实中压抑的热情与想象,阐述他的思索与思考,科幻可以说是刘慈欣寄存理想的一方净土。

在刘慈欣平顺、简单的生活经历中,在一个普通工程师的成长经历中,他跟这个世界不一样的文化联系与思考几乎全部来自科幻,也使得他对这个世界有着独特的思考。刘慈欣喜欢科学,但对人不感兴趣,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都不怎么有兴趣,这不仅仅是由于他的思维方式是理智多于情感,以及生活环境中人际交往的简单缺少,更是因为他的思维方式是站在另外一个层次的高度从形而上的角度进行思考。作为一个热爱科学和了解科学的人,人类的弱小和现代社会的脆弱在他看来再明显不过,“人类已经失去了在大自然中独自生存的能力,而我们现在的技术能力抵抗不了稍微大一点的灾难”,所以他更关注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自然而然,他的科幻小说也并不像主流文学那般关注人的情感和人性,而是全然不对人发生兴趣。《三体》三部曲中,人类在宇宙的高级文明前格外的不堪一击,让有些读者觉得悲观。但其实,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与主流文学的视角不同,再加上科幻与之相较本就是一个更加理性的东西。站在宇宙的高度来看待地球上人类的存在,一切都是如此的渺小,也因此让刘慈欣得出“一切皆不可预测”的世界观,“地球不过是围绕太阳的一颗行星,太阳是银河系的悬臂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整个银河系中有1000亿颗太阳,而宇宙中有1000亿个银河系,这样看来地球连灰尘都算不上。一粒灰尘随时都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它可能会被蜡烛吸进去,或是掉到水里。所以真正的大灾难很可能转眼之间就降临,而且很可能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降临”。这是一种非科幻迷所不能理解的想法,但刘慈欣并不觉得自己悲观,而是把自己归结于科学乐观主义一派。在他看来,这些都是科学事实而已,而人类应该做的就是“及时行乐”,努力快乐地生活,及时把握当前生活中的机遇与存在。

刘慈欣对这个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清醒思考,并不因为外界的影响和纷扰而迷惘改变,就连沉浸在理想中时也是在清醒思考的底线之内。他对时代中的新事物时刻在关注,并了解透彻,但他用的只是一个品牌也不愿透露的国产手机,不用微博不打游戏,作为一个科幻作家,好似是与社会脱节得让人诧异。对物质生活,刘慈欣的判断方式和选择标准简单而清晰,而即使对待他的理想主义,他也是如此。他只有在面对科幻时,才放松自己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但也不是完全撇开现实,在他看来“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不回避现实的。一切都为了他的理想,如果他的理想需要,他会去做那些重大的牺牲,也会去和现实妥协,理想需要他坚强他就坚强,理想需要他圆滑他就得去圆滑,这才是理想主义者。那种完全撇开现实只顾理想的人,那不是理想主义者,那是傻帽”。

责任编辑/胡仰曦

猜你喜欢
科幻世界刘慈欣三体
来自科幻世界的高科技
科幻世界(1)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藏于深山的“中国科幻王”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刘慈欣《三体》将由亚马逊投资拍摄
《三体》中的物理学
《三体》获雨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