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任涛 卢乃涛
济源市2014-2015年小麦硫酸锰试验总结
济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任涛 卢乃涛
探讨微量元素锰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建立和完善小麦施肥指标体系。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设在济源市轵城镇东留养村任西平的小麦田,总面积0.333hm2,试验田面积640m2。该试验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且均匀,灌排条件好,管理一致。土壤种类为潮土,质地类型为壤土,耕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见表1。
(二)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为冬小麦,品种为郑麦7698,试验肥料为复合肥(25-15-0)、尿素及硫酸锰。
(三)试验设计
试验设1个因子,5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4m2,1个因子是不施有机肥的情况下施入复合肥和锰肥(复合肥为25-15-0,用量为40kg/667m2,不含供施微量元素;锰肥为硫酸锰,适宜用量为4kg/667m2)。5个处理小区的硫酸锰用量分别为处理1:0kg/667m2(空白对照),处理2:2kg/667m2,处 理3:4kg/667m2,处 理4:6kg/667m2, 处 理5:8kg/667m2。试验地周围设1m保护行。
(四)试验方法
2014年10月13日按处理用量将复合肥(25-15-0)和硫酸锰均匀混合后一次性施入各处理小区,10月15日播种,播量为13.5kg/667m2。2015年3月23日处理小区每667m2追施尿素10kg。小麦生长期间田间管理同当地农户操作保持一致,并按方案要求进行土壤采样测试、田间记载。2015年6月1日收获,随后进行室内考种测产。
(一)成熟期小麦基本生物学性状及成产因素结果
表1 基本理化性质
表2 小麦生物学性状及成产因素统计
表3 产量结果统计
表4 差异显著性分析 单位:kg/667m2
F差异源组间组内总计SS 34 983.88 1 231.845 36 215.72 df 4 10 14 MS 8 745.969 123.1845 70.99895 P-value 0 F crit 3.47805
表5 多重比较Duncan(D)法
不同锰肥处理小麦生物学性状及成产因素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与处理1(CK)相比,随着锰肥的施入,小麦株高、茎粗、穗长、亩穗数、千粒重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株高、茎粗、千粒重在处理3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又逐渐降低;穗长、亩穗数在处理4时达到最大值,随后降低。
(二)成熟期小麦产量结果分析
产量结果表明,施用锰肥后,小麦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增幅9.3%~23.6%,其中处理3增产效果最好,每667m2产量较对照增产151.21kg,增幅23.6%。
对小麦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各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产量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多重比较采用Duncan(D)法。结果表明,处理2、处理4、处理5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3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3与处理2、处理4、处理5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效锰在14.6mg/kg水平下,每667m2施2~8kg锰肥能够增加小麦株高、茎粗、穗长、亩穗数及千粒重,促进小麦增产增收,增产效果可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综合分析,锰肥的最佳施肥量为4kg/667m2。
河南省农村能源环境保护总站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