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致命性武器体系与驻外部队防护

2016-08-29 06:46
军事文摘 2016年15期
关键词:哨卡致命性激光器

知 远

非致命性武器体系与驻外部队防护

知 远

当前,不少国家和地区由于种种原因陷入内部战乱和严重恐怖袭击之中,有的驻有联合国授权的维和部队,有的驻有不同性质的执行稳定行动的外军部队。这些驻外部队普遍面临的一个威胁是:任务环境高危,冲突严重,矛盾多发,社情民情复杂,极易遭到恐怖组织或者叛乱武装的袭击,特别是自杀式炸弹袭击。例如,2013年12月2日,法国军方在马里北部的一个军事点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2015年9月2日,索马里极端组织青年党在索马里南部用汽车炸弹袭击了非洲联盟维和部队一座营地,据称有50名维和士兵死伤;2015 年12月21日,阿富汗巴格拉姆空军基地附近发生一起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造成6名外国士兵死亡、3人受伤;2016年6月1日,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营地遭遇自杀汽车炸弹袭击。

美军在海外的驻军最多,部队安全防护的需求也更大。面对恐袭威胁和综合考虑其他类似威胁以及作战行动的需要,美军在多年的实践中发展出了一套基于非致命性武器的部队防护能力,值得研究与借鉴。

美国研制的非致命性激光武器

美军的经验与教训

美国陆军军官理查德·斯科特曾认为:“美军正确使用部队的关键在于能够在非传统环境作战中调整。不正确地使用部队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战略影响。非致命性武器能够让军队在实施反叛乱行动、维和行动和稳定行动中减少甚至消除暴乱冲突。这几类任务的共同特点是非对称威胁、复杂或拥挤的地域、混杂在平民中的交战对象。”

索马里维和行动 1993年,美军曾经在第一次索马里维和行动中,面对平民与恐怖分子混杂的群体,因无法使用致命火力而遭到失败。联合国其他的维和部队也遭遇重大伤亡。1994年,美军再次介入,实施了“联合盾牌”行动,即第二次索马里维和行动,帮助联合国维和部队撤离。为了避免前车之鉴,应对有人盾掩护的恐怖袭击,并降低平民伤亡,美军维和部队当时配备了新式的非致命性武器,包括骚乱控制剂、低动力霰弹枪、蒺藜、黏性液体泡沫、“军刀”203炫光弹、战场光学侦察系统等。

“联合盾牌”行动顺利展开,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后即对撤出的联合国维和军队加以掩护。海军陆战队在一次夜间行动中,发现了敌人踪迹。带队军官迅速命令士兵用激光照射,发现一栋建筑物内正有武装人员安装迫击炮,弹药就堆放在附近。海军陆战队本打算用无线电请求武装直升机支援摧毁迫击炮。但是,当激光照射到武装分子时,对方知道自己已经被可怕的绿光盯住,一分钟之内,全体武装分子均站立在绿色激光之中举手投降。美军在没有开火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伤的情况下,有效地威慑住了敌对分子。

美国海军陆战队指挥官茨尼中将宣称,虽然非致命性武器数量有限,但这是执行和平支援任务所必备的武器,将来无论到哪执行和平支援任务,都离不开这些非致命性武器。同时,他呼吁美军更多地使用这种武器。

“科尔”号事件 2000年10月12日,美国海军“科尔”号驱逐舰在也门亚丁港遭到“基地”组织自杀式炸弹袭击,至少造成17名水兵死亡、30多人受伤。事件发生时,这艘名为“科尔”号的导弹驱逐舰载有350名海军官兵,它正前往海湾地区参加美国领导的海上拦截行动,以协助执行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当天,“科尔”号停靠在亚丁港加油,巴林时间上午11点20分左右,一个满载高能量炸药的小型气垫船突然冲向“科尔”号,猛烈的爆炸将军舰炸开一个20~40英尺的大洞。爆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但没有发生火灾,船体则发生严重倾斜。

这起事件引起了美国海军对部队防护全方位的重视,尤其是对非致命性武器的重视。有人提出“分层防护”的概念,即在船只周围设3层防线:外层用于提醒船员向迫近的平台或人员预警;中层用于在迫近的平台或人员不理会外层警告时评估或确认其意图;内层用于打击威胁。非致命性武器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取,原因在于被评估的威胁可能包括无意识的入侵者或非作战人员,而且做出反应的时限可能非常短暂,以至不能确定入侵者的明确意图或不能把无辜人员与危险隔离开来。分层策略要求具备确定水面、水下和空中潜在威胁的存在和范围的能力,然后通过补充响应迅速应对威胁。尽管以前水面威胁比较常见,但由于潜水设备、小型潜艇、无人水下和空中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现在水下和空中威胁呈上升趋势。在船只周围建立多层防护需要可视标志和警告设备(如电筒、激光器或带有传感器和声音发射器的智能浮标)构成的隔离物。一旦外层隔离物被侵入,就需要评估其意图和战术来延迟或威慑威胁;如果潜在威胁进入中层地带,就可以选择用非致命武器,如闪光撞击弹或电子船只阻隔物;若潜在威胁进入内层,就要求直接使用致命或非致命手段对威胁实施打击。通过使用日趋复杂的侦察设备,如安装在无人机上的成像传感器或水下传感器,增加对环境的准确感知,不仅有助于理解入侵者意图,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赢得响应时间。

“科尔”号事件中被炸开的大洞

2003年误伤事件 2003年3月,美军驻伊拉克某军事哨卡的部队向载有13名妇女儿童的车辆开火,7人被杀。据报道,该车辆未在哨卡停车,部队按照命令开火,美军士兵表示没有其他替代手段来使车辆停下。美国中央司令部随后在伊拉克发表公开声明称,其士兵遵循了规定的交战规则来保护自身,士兵提醒司机停车,但司机置之不理。士兵在实施警告性开火仍然无效后,向车辆引擎射击,但是货车继续朝哨卡驶来。最终,士兵向乘客车厢开火。

事实上,美军射击的车辆上装载的是普通的伊拉克平民,可能是因为语言不通或者情况不熟的原因没有进行刹车或规避。伊拉克平民未能在军事哨卡减速而造成伤亡,这样的事故多有发生。

与此同时,美国和伊拉克军队仍然要面对使用载有自杀式炸弹汽车的敌人。上述误伤事件涉事士兵属于第3步兵师,同样是这支分队在2天前靠近纳杰夫的一处哨卡损失了4人。当时一名伊拉克武装分子装扮成平民,引爆了汽车炸弹。

可见,问题的关键是美军士兵是否能够将真正的威胁和可能迷路或者逃难的平民分辨出来,一旦采取错误的应对方式,后果都将不堪设想。此后,美军加快将枪用激光器列装部队的步伐,激光器更容易引起驾驶者的注意,从而使他们减速、转向或者停车。

两款绿色激光器

美军营地安全防护体系中的非致命性武器

当前,美军营地安全防护体系中已经引入系统性的非致命性武器,建立了由非致命性和致命性武器组成的纵深防御缓冲带。之前仅仅由致命性武器建立的反应方式仅仅包含警告、开火两个阶段,无论是遇到平民或是武装分子,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通过引入非致命性武器改变了防护战术,将警告、开火的单一反应方式转变成警告、扰乱、迟滞、开火的四级反应方式,从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增加了拒止能力,进而有效增强了部队的防护能力,有助于防范恐怖袭击。

定向语音传播装置 定向语音传播装置能够发出距离可调的定向口头警告或者明白易懂的口头命令,最大传播距离在500米以上。这种装置应用范围很广,可在武力防护、入口控制点、巡逻、护送、群体控制行动,以及其他防御和进攻行动中进行拒止、驱赶和压制。

绿色激光器 绿色激光器通常为手持或装配在步枪及班组协同操作的武器上,在武力防护、入口控制点、哨卡、海上港口,以及安全区域警告、拒止、驱赶和压制步行以及驾驶车辆或船只的单个人员时应用较多,能够对目标人员产生视觉抑制效果。

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曾经刊文指出,美军最成功的一种非致命武器就是绿色激光器,这种武器基本上是选作军用的民用装置。从设计上来说,绿色激光器是对人眼相对安全的定向型设备,不会造成人眼永久失明。但是,绿色激光会使它所指向的人员“目眩”并且暂时失明。事实证明,这种功能在检查站相当有用,值得一提的是,绿色激光器的射程可达2000米。

车辆捕获装置 轻型车辆捕获装置是一种便携式、预置型、可扩展的带钉车辆制动网,能够在1分钟之内布设完毕,覆盖18英尺宽的路面,重量为45磅。当其工作时,设置在制动网前端的倒钩型钉子刺穿车辆的前胎,进而将其缠住,迫使车辆停下,可将人员和车辆的受损程度最小化。这种装置可制动重达5500磅、以30英里/小时速度行驶的轮式车辆,在车辆哨卡和路障点能够形成对危险车辆的武力防护。

启示和建议

根据美军的定义,非致命性武器包括反人员与反装备两大类,其中反装备的非致命性武器的功能设计为:一是保护己方免遭车辆和船只的威胁;二是使车辆、船只、飞机和装备失效或者失能;三是拒止车辆进入某地域、楼房、设施和建筑物;四是拒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五是使设施、系统失效或者失能。

使用非致命性武器,可以解决警告与开火方式的两难困境。由于维和任务区普遍属于高危地带,而且区域内民情复杂,恐怖分子往往混杂在平民之中,难以有效识别。若仅依靠警告,仍然有可能因为语言或天候关系,致使平民无法识别警告,造成无辜伤亡;另外,由于警告之后的反应时间有限,无法实施有效的火力压制,阻止恐怖袭击。如果提前使用非致命性武器,就可以控制住可疑车辆而不产生致命伤害,再进行查探和处置。

构建非致命性武器营地防护体系,扩展防御区域。在传统的营地防御工事基础上,应根据实地情况以及技术装备发展水平,构筑具备警告、扰乱、迟滞和开火的非致命性武器与致命武器结合的分级式反应机制,扩展防御区域,建立多层级武力缓冲带,增加反应时间与反应方式,避免平民误伤亡,保护部队自身安全,赢得战场主动。具体来说,可以运用声波定向装置和激光对可疑车辆驾驶员进行警告,利用激光武器扰乱驾驶员视线迫使其停车或者偏离驾驶方向,继而使用车辆捕捉障碍破坏轮胎对车辆进行制动。如果前3项手段还不能消除威胁,最后可使用致命武力开火,清除威胁。这种设置能够将防御区域从10米扩展到上百米,将反应时间从2秒扩展到数十秒。

通过战略传播,增强心理威慑。在美军遂行的第二次索马里维和行动中,美军大量配备新式非致命性武器。军方还通知新闻媒体,采访部队使用非致命性武器训练的情况,目的就是让全世界知道,美军正在使用致命性武器以外的常规武器,并且重申假如美军遭到攻击,他们仍会以常规武器还击,从而对恐怖组织产生了心理威慑,告知对方美军自身具有多样化的有效应对措施,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左图为定向语音传播装置,右图为车辆捕获装置

结 语

非致命性武器体系在海外高危地区的营地防护中效果拔群。当前,我国的非致命性武器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装备体系还需完善,针对一些海外营地安全防护等非战争军事装备的研制和列装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发展,并要进一步研究相应战术,与时俱进。

责任编辑:刘靖鑫

猜你喜欢
哨卡致命性激光器
你了解致命性心律失常吗?
制约我国公安民警使用非致命性武器原因及对策分析
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军控*——困境、出路和参与策略
激光器发明60周年
基于980nm泵浦激光器的恒温驱动设计
基于线阵CCD的激光器综合性能测试系统的研制
闯哨卡
冯玉祥暗访查大烟
读编交流
哨卡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