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凡凡
电影《星际穿越》的生态意识解读
汪凡凡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制作的科幻大片《星际穿越》,一上映就获得了大量科幻影迷的认可和好评。影片除了在视觉上给人很大的冲击外(如迷人的太空景色),影片所表达的生态观也是让大家思考的重要部分。从生态角度欣赏《星际穿越》,影片中主要阐述人类和环境之间的相互矛盾关系,明确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加深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人类发展方向的思索,努力构建人类和生态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
在电影《星际穿越》一开始就对其生态背景作了简单的介绍。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幸存的人类并且移居到未来世界的人们,通过看照片和亲身经历给我们讲解了曾经出现在地球上恶劣的生态环境:大范围的沙尘暴,空气中飘着黄沙,植物一个个的死亡,为了减少沙土的吸入,人们需要用布条堵住自己的嘴巴,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人死于肺病。后来,库珀一家的生活,向我们生动、形象且真实的展现了人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的生活方式。在极端恶劣的生态背景下,为了获取食物生存,库珀放弃了自己的宇航员身份,从事农业工作,积极发展农业种植,学习更好的种植方法,提高农业的产量,从而解决人类的粮食需求。但是随着地球上生态环境的一步步恶化,使得土地沙漠化加剧,导致大规模的农作物死亡,人们濒临饿死,再加上空气中的沙尘越来越多,氧气含量越来越低,把人类又向死亡的方向推了一把。电影中,由于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幻,使得人类生存的劲敌变成了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自然生态从提供人们生存的必需品到为人类的生存制造麻烦,人类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重创,极度濒临灭亡,这就是宇航员库拍寻找新的生存出路的大背景。
《星际穿越》中,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已经成为彼此的“敌人”,人类无法挽回对大自然造成的破坏,使得大自然逐渐的抛弃人类。环境的不断恶化,颠覆曾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空间。[1]电影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生态环境恶化的具体原因,但是从影片所涵盖的信息和当今社会中的污染情况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幻,不难得出生态灾难的发生和人类之间的关系。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生态环境一步步恶化,从而引发了生态灾难,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灾难的发生是合乎情理的,也是必然会发生的。电影以人类的视角来看待生态灾难,让广大的观众也感受到生态灾难对人类的威胁,对广大人类也敲响了警钟,如果现在不及时的维护和保护生态环境,将有可能出现对人类生存不利的生态环境,也表达了《星际穿越》对生态环境的关心和电影所体现的生态观。
电影《星际穿越》给人们带来的深思和警醒是深远而持久的。电影开始,就呈现了一个沙土满天飞、民不聊生、千疮百孔的地球惨样,不由得让所有的观众内心一阵紧缩,扪心自问——这难道就是地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如果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让他遍体鳞伤、如此的不堪重负、奄奄一息?到底应该怎么评价人类对地球无限的挖掘、开发、建设和利用?作为一个高级物种,我们自身是否具备成熟的感情和睿智的大脑,来对我们的地球进行正确的使用。
站在人类的视角和立场上对事情进行发掘,为了人类生命的不断繁衍;努力建设改造,让人类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将自己的历史撰写成一段可歌可泣、拓荒进去的宏大使命。但是,《星际穿越》让观众进行换位思考,站在星球的角度上,赋予星球生命的特征,对问题进行思考,人类的每一次拓宽和索取,都是对其他生命物体的摧残和践踏的开始,终将对地球上的生态进行更大程度的破坏。人类无限的挖掘和索取,将地球折磨的面目全非、千疮百孔的时候,人类却通过使用高科技技术对虫洞、时间进行压缩、实现完美的穿越,伸向更加遥远的外太空。那么,将地球固有的生态作为事情的主体,会不会人类本身就是外星来者?由于集体无意识的逐步唤醒,使得人们更加感受到自己的真实的历史身份,并且依照此构建属于未来的遥远幻想。会不会这些幻想本身就隐藏在全人类记忆深处的无意识?
700万年以前人类就已经生存在地球上,人类的鼻祖就可以直立行走,并且会利用一些奇特的工具对大自然进行改造,形成了和地球上其他物种的对立面存在。随着人类不断的繁衍生息,种群力量的不断强大,让其他物种不断的灭绝和死亡。人类掌握着地球话语权,面对其他物种的灭绝,给出了很多合理的解释和说明,如气候变暖、行星撞击说、板块漂移、火山爆发说等等一系列的学说。这些科学体系,会不会是为了维护人类移民地球、确认移民的合法性所建设的?会不会是为了掩盖人类、美化人类的行为,对其他威胁人类生存繁衍生息的其他物种所进行的大范围种族灭绝的罪行所发展的?《星际穿越》告诉我们,地球上的几百年或者几万年,有可能在其他的星球上仅仅只是几个小时罢了。也就是说,当星球上的生命个体感觉自己有可能会灭绝的时候,它会用足够的时间摆脱重力、通过虫洞、穿越到全新的空间,去发掘或者打造一个更加适合自己繁衍生息的全新载体。
如果电影中的理论假设成立,按照假设的逻辑,人类自身也许就是地球生态主体的外来者,一群摆脱了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星球的外来生命体。[2]但是这群外来生命体,为了明确自己作为地球合法的主宰身份,构建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代代传承最终使其成为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的习惯。随着个体自身实力的不断强大,人类的历史不断的撰写和演绎,外来者的身份逐渐的向主宰者的身份进行转标,成为名正言顺的地球主人。
电影《星际穿越》剧照
从此,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支配和挪用就会变的理所应当,确立人类领袖的合法性地位,将看似和人类融为一体的地球,彻底变成人类言语中的被表达着和无辜客体。人类逐渐开始对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大自然被称为改善人类生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因素;大范围的屠杀其他动物、大规模的圈养动物,是为了自身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对森林、大草原不断的破坏和改造,却打着改造环境,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幌子。就像洛琳·麦茜所说的,“两种新的观念,也就是机械论,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统治,逐渐变成了现代世界的核心观念。”
但是,人类却从没有思考过为何要对原有的地球进行重建和改造,只有通过地球的改造才能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吗?我们站在生态的角度去进行思考和反思,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地球也许本身就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的设计灵感和改善的方案都是来源于自己对家乡的回忆中。人类在没有高科技的时候,对大自然也是无限的索取,更何况在科技和技术这么发达的时代,为什么人类要坚持以消耗生态能源作为代价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我们再次以生态的视角看待问题、反思问题,其结果让人不寒而栗。人类的无限索取、消耗能源、改善生活、提高自我。强大自我,其真实目的有可能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逃离这个不属于人类的星球。
《星际穿越》作为灾难科幻片,在近几年的影视作品是属于不可多得的优秀电影。电影的导演在对影片的背景、颜色、情感和主角所做的选择,具有很大的矛盾和冲突,才使得电影的内容更加的引人入胜,故事情节更加的让人着迷,结局让人更加的深思。从生态的视角来看《星际穿越》,本片和其他的生态类科幻电影不同。通常意义上的生态科幻电影大部分是把人类作为灾难的主体,人类把生态系统逼上了死路。[3]但是在电影《星际穿越》中,大自然作为主体,将人类逼入绝境,迫使人们重新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生存的星球。大自然的冷酷无情,将人类逼入绝境,使得人们一度处在绝望期,观众可以通过观看《星际穿越》重新认识生态科幻片。电影《星际穿越》采用的是反生态角度,来讲述故事,这种方式让大自然和人类的矛盾和冲突更加的凸显出来,带给观众更加强烈的冲击感,与此同时,给观众带来的警醒作用也是更加的明显和深入的,因此来说,电影《星际穿越》所选择的生态视角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星际穿越》中所选择的灾难是土地逐渐的沙漠化,空气中的沙土肆虐,人类由于空气质量的原因,逐渐的患上肺病并受到病魔的威胁等,电影中所呈现的生态灾难和我们当今社会所遇到的现状如出一辙,和人类现在所面临的生态背景不谋而合,更加的获得观众的认同和认可。当今社会,由于对地球无限制地索取和开发,让地球资源逐渐的枯竭,空气质量的恶化,对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健康都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观众们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电影中的问题相互联系,从观看电影作品的方式正确的看待我们对大自然五险破坏所带来的后果,并且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如果不对现有的环境采取及时的保护和补救措施,那么也可能以后的生活就会像电影一样的发展,威胁人类的生命。因此,电影《星际穿越》站在生态的角度对人类的自私行为进行批判和提醒。在电影开始时候,讲述电影发生的大背景时,恶劣的环境和电影中人类的生存方式就是从相反的角度表达了导演们对生态系统的关心和怜惜,同时也指出了电影中生态环境和人类不断的发展和生存之间的矛盾关系。
电影《星际穿越》制作的背景是由于恶劣的环境限制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为了传承人类文明所进行的寻找适合自己居住的新大陆。《星际穿越》的成功和电影所表达的生态观有很大的联系,电影的生态情怀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让观众意识到生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给他们敲响了警钟,为生态的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星际穿越》不仅仅给当代人敲响了警钟,而且也告诫人类保持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协调发展,才能避免生态灾难的发生。
[1]王一鸣.科幻电影、创新及科普[J].科技导报,2013(23):186-188.
[2]《环境教育》编辑部.电影中的绿色呼唤[J].环境教育,2013(9):84-86.
[3]江晓原.好莱坞科幻电影主题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5):48-49.
汪凡凡,女,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英美文学、文学翻译研究。
本文系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生态批评方法研究”(编号:11BZW010);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理论研究”(编号:13BWW005);2014年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生态批评视阈下的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研究”(编号:2014BWX01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