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傣族象脚鼓的雏形与出处分析

2016-08-28 20:07李晓佳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民族音乐 2016年6期
关键词:傣族大象云南

■李晓佳(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傣族象脚鼓的雏形与出处分析

■李晓佳(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这一张鼓的图片在内地人的眼里看来就是一个古代的鼓,可是对于在云南土生土长的傣族、拉祜族、布朗族、阿昌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兄弟们看来一定是他们非常熟悉的“光妥”(傣语)象脚鼓。

然而这是一个在青海内地出土的中国最早的史前文化时期的土鼓。

1982年青海民和阳山墓地出土的,马家窑史前(史前是指5000年前)文化(约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有件形制独特的器物,可能就是古代文献所记载的“以瓦为框”的土鼓,这是目前中国考古出土的,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该器物的造型主要由喇叭形的大头和呈罐口形的小头以及长形圆筒状的中腔3部分组成,前后贯通。单面陶鼓的大头,器表施有锯齿纹,在器物大头——近喇叭口外沿一圈,布有鹰爪状泥突。是蒙置革面,击打发声的重要设计。其中腔与小头部分,具有共振与扩音作用。在器物两端的适当部位还有两个环形耳,一定是穿挂绳带的设置,在佩挂演奏时还起着平衡与方便的作用。

这个鼓的形状与傣族的“光妥”象脚鼓极其的相似,这样问题就出来了。是象脚鼓依葫芦画瓢,按照古土鼓的形状改造而成?还是象脚鼓的历史比土鼓的历史更朝前?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土鼓的出处已经有了5000年。

不过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环境来推断一些问题,5000年前的青海地区一定是绿树成荫,水草肥美,动物成群的天堂。大象也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可能已经能与人类和睦共处。我们现在讨论的土鼓也可能在当时就是叫“象脚鼓”,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人类与动物们都逃避着战争的危害,生态的破坏,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改变,疾病的施虐。人类的生存与文明一直向南方迁移着,并在云南偏僻的地方保存下来。

云南的景颇族就是从北方迁徙而来的民族,每年的“目瑙”节里人们载歌载舞,跳舞的路线图都是延续着古老的“目瑙示栋”牌坊上的祖先迁徙的路线图进行的。象脚鼓可能就是他们沿途敲打着带来的。

云南的普米族也是从北方来的,人死寿终的时候,祭拜的人们都要向着北方,杀羊、掏心、射箭,愿箭能引导着山羊把死者的心带回北方去。

拉祜族就是北方来的民族,妇女们身着的旗袍就是北方满族与游牧民族的款式。他们表现农耕劳作的原始“摆舞”套路非常严谨,而且舞姿优美完整,舞蹈在世界各地都受到好评,而且伴奏舞蹈的乐器就是象脚鼓。可见象脚鼓一定是伴随着他们的舞蹈一起迁徙下来的。

“象脚鼓”(在这里还是用人们习惯的名称)在云南的各民族间普及开来。但是傣族兄弟更喜爱。

古“土鼓”在傣族地区能保留和发展起来取决两个因素:鼓的形状与傣族跳的民间舞蹈“依拉贺”的动态很协调与融洽,舞者佩挂着鼓伸腿、弯腰、舞姿都很舒展。其次是用热带植被棕榈树做鼓身,材料取之方便,造之简便,用之随便。

“光妥”“光吞”方言上有些音误,都是象脚鼓。傣语“光”是鼓,“妥”“吞”“秃”均为用拳头捶击之意,

“光妥”历史悠久,据朱海鹰《象脚鼓探源》中记载:“光吞是由缅甸中、南部的一种称为韵特的锅演变而来的,缅语称欧西,意即锅鼓,其出现年代当为公元8世纪之前。”锅鼓与云南和广西一带的苗族、彝族的铜鼓可能有一些混淆(古代的信息资源都很闭塞,能比较的参照物很有限),不免有误。德昂族有少量的水鼓,形状似锅鼓,两头一样大,似北方的腰鼓,但是比腰鼓粗。傣族用这个水鼓来跳舞一定不会方便,只能固定着敲。

如今,“光妥”象脚鼓是傣族、阿昌族、拉祜族、景颇族、布朗族、佤族、哈尼族、等民族非常喜欢的打击乐器,但是象脚鼓的产生与出处,只有一些类同的,宣传一个无名英雄的,大同小异的民间传说故事;大体上都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傣族的武士为民除害来到猛遮湖边,他打死了吞噬人畜的蛇魔和龟怪,并取皮蒙在竹筒上敲击取乐,于是就有了鼓。后来人们又模仿大象威武的脚的形状做鼓,就有了今天的象脚鼓”。

传说固然都很美好、感人、有趣,但是故事的内容缺少逻辑关联。打完魔兽的人死里逃生,会产生做鼓的灵感吗?可见象脚鼓的出处的传说并不可信。

大象成为傣族的吉祥物,它的出处源头是“佛”缘。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诃摩耶与国王丈夫净饭王结婚多年没能生育,直到王后45岁时的一天晚上,睡梦中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闯入腹中。随后王后就有了身孕,生出了佛祖。傣族是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佛祖与白象的关系出处自然清楚,事事随佛。

象脚鼓的取名在古代可能就与吉祥(吉象)的大象有关系,人们与吉祥的动物大白象沾点佛缘,把过去未取名的鼓,冠于似大象脚的象脚鼓也是情理中的事,并成为傣族舞蹈艺术的好工具。

明朝人钱古训在他的《百夷传》一书里记载:“傣族以羊皮做三、五长鼓,以手拍之。”这里说的“三、五长鼓”就是指的象脚鼓,其长度有3~五尺的意思。可见在明代以前,傣族就已经有了象脚鼓。近几年,随着国家生态旅游的发展,为了演出效果的提升,象脚鼓的身段也有些增长,但是并不影响傣族小伙子们优雅、奔放的舞姿。

古老的土鼓在傣族生活的区域里得到了发展、开花、结果,找到了它能用武的地方。像古老的佛教在印度兴起,却在中国的内地弘扬光大一样。愿象脚鼓那清脆的鼓声,快乐地在云南边疆的村村寨寨里,时时轻松愉快地响起。

猜你喜欢
傣族大象云南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大象无形
认真的大象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大象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