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宗教音乐文化研究

2016-08-28 20:07李贵中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 2016年6期
关键词:佛教文化傣族佛教

■李贵中(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西双版纳傣族宗教音乐文化研究

■李贵中(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云南民族地区盛行宗教,对当地民族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云南非常典型的民族就包括傣族,该民族和越南泰族、泰国泰族以及老挝佬族等均有着比较相似的宗教、习俗和日常生活等文化。和全国其他民族不同,傣族宗教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文化,分析傣族音乐中的宗教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宗旨是基于传承并且保护我国宗教音乐的条件下,将傣族特色音乐文化完全展示出来,使更多人能够了解我国民族优秀文化价值以及文化多样性。

傣族传统音乐类别

(一)民间传统歌曲

1.章哈:这种歌曲也叫作“赞哈”,其是傣族始终保留下来的原生态音乐,同时也是一种原始宗教音乐[1]。在当地人信仰佛教后,仍旧可以将该原始宗教音乐有效保留下来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章哈是其本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等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已经无法割裂章哈情感;傣族人的日常生活与章哈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对佛教的渗入以及传播也非常有利。因此,佛教收纳并且发展了章哈,同时变成了傣族发展历史的一种特殊形式。对于章哈而言,其功能主要是文化功能、宗教功能和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由于章哈演唱内容具有多样性,所以演唱者应该具备一定文化修养,同时也必须是傣族音乐发展领域之内的知识分子。尽管章哈采取的是演唱表演形式,可是其承载着傣族民俗、传统、发展历史以及文学等各种文化的传播重任。宗教功能:傣族章哈演唱目的非常多样,举办升和尚、贺新房以及娶亲等关键傣族仪式的时候,章哈依据仪式需求,站在宗教祈祷这一角度上,给仪式主人祈请得到成功、神灵保护以及收获幸福等,实现了其所具有的宗教功能。对于社会功能而言,傣族音乐常见代表形式就包括章哈,其是傣族社会传统发展而成的,同时又为社会提供服务,属于傣族社会主要部分之一,可以促进傣族社会的有效发展。

2.山歌:我国各个民族都喜欢传唱山歌。傣族音乐文化里面的重要部分也包括傣族山歌[2]。所谓山歌,就是山间唱的一种歌。一般在山间田野演唱,其中包含有劳作过程中展示劳动内容的相应劳作山歌,人们谈情说爱过程中体现爱情类的相应山歌等。虽然山歌属于为了表达劳作以及爱情,能够在山间自由抒发自身情感的一种文化,但因为佛教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人们唱山歌的时候往往会流露出一种祈盼神灵帮助以及赐福的希望;对于以谈情说爱为主要内容的山歌来说,其一般较文雅,他们不会产生毫无顾忌呈现男女私密以及在山歌里面打情骂俏等行为。

3.叙事歌:我国西双版纳傣族所传唱的叙事歌一般是为了叙述事情或者是传说故事,通常包括佛教故事以及原始宗教故事。该种歌曲尽管与章哈比较接近,都具备叙述特征,但又与章哈有一定的区别[3]。西双版纳傣族所传唱的叙事歌具有完整五声音阶,并且旋律比较平稳,没有很多大跳,同时口语化十分重,演唱内容一般是情诗或者是故事。也可以认为叙事歌是由章哈调逐渐发展而来的,属于佛教影响的一种结果。

4.傣歌:在泰国以及宗教等其他音乐文化流和别的民族文化等各种影响下产生的在西双版纳广泛传唱的一种新歌曲就是傣歌。因为这些歌曲通常是在一些重要节日,其中包含在宗教节日中出现,所以,对其进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该类歌曲演唱的题材一般为表达爱情或者是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赞美。歌曲所采取的主要旋律通常是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并且节奏十分规整,具有较强旋律性,内容通俗易懂,也能够将其视为西双版纳主要流行音乐[4]。

⑤儿歌:我国各个民族文化里面都包含有儿歌。儿歌属于儿童启蒙教育时期的歌曲,对于傣族儿歌而言,其不仅仅只局限于演唱,同时还可以融入游戏或者是玩乐,有时候甚至和劳作联系起来,曲调非常欢快简洁,内容通俗易懂。那些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相应国家所传唱的儿歌也十分重视将保护小动物以及爱护大自然等基本佛教理念融入儿歌里面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比如,缅甸地区有一首主题为《小白鹭》广泛传唱的儿歌,里面就包含不要伤害自然界鸟类的观点[5]。傣族属于比较信奉佛教的一个民族,人们传唱的儿歌也融入了不干坏事、学礼貌以及讲文明等基本教育观念。

(二)傣族器乐

我国傣族乐器主要包括:钹、筚、玎光(其中玎表示弦琴,光表示鼓,是一种拉弦乐器)、大铓锣、托罗(比较像二胡)、排铓锣、玎沃(其中玎代表琴,沃代表牛角)、象脚鼓、小三弦琴(是一种拨弦乐器)、大鼓、三弦琴、葫芦丝以及竹/铁排琴等。除此之外,傣族也使用某些吹奏乐器,以前也曾经敲打铜鼓,可是后来逐渐失传了[6]。

(三)歌舞音乐

我国傣族歌舞音乐比较常见的是依拉灰,属于民俗舞蹈,其中象形舞蹈主要包含有蝴蝶舞、孔雀舞以及大象舞等,同时宫廷舞蹈主要包含有长甲舞以及蜡条舞等。而象形舞蹈中的孔雀舞在民族中得到了广泛流传,这种舞蹈是傣族丰富自然文化资源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依据当地动物自身形态特征创作而成的舞蹈,其与当地宗教文化以及图腾崇拜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是傣族当地民间歌乐文化里面的一个主要部分。另一种宫廷舞蹈是基于傣族传统宫廷舞蹈发展而来的,在东南亚不同国家舞蹈文化的深入影响下,逐渐变成了当前比较新颖的相应舞蹈形式。

依据东南亚民族音乐中所记载的内容可知,缅甸的索舞(也就是瑜伽行者舞)、油灯舞(也就是蜡烛舞)、双人舞、长指甲舞和传统宫廷阿迎舞等均十分有个性,具有各自的特色。缅甸人民也信奉佛教,其歌舞特征与傣族歌舞特征比较接近,主要是由于相同宗教文化造成的影响。傣族常见民俗歌舞音乐包括依拉灰,主要在西双版纳傣族这一区域传唱。因为采取的是边唱边舞形式,所以音乐节奏非常明快,十分热情奔放,使用了大量四二拍。傣族人民所采取的常见传统音乐形式就是依拉灰,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五声羽调式[7]。

傣族传统音乐中所包含的宗教文化

(一)《猎歌》所采取的吟唱腔调和傣族章哈演唱存在相似之处

这两者同时拥有歌唱以及朗诵特点,尽管其中的祭词采取的是吟诵方式,可是起伏波动比较小,增强旋律感就变成了章哈调。尽管章哈调采取的是歌唱方式,可是其中的念诵成分非常明显,字句十分清晰。章哈的叙事诗以及祭词的吟诵节奏起伏通常和祭词声调的语句长短,或者是升降平仄基本处于同一频率。可是两者在起始环节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祭词主要对象为神灵,言语应该足够虔诚,而章哈主要对象为听者以及观看者,应该先开场致意。虽然有这些不同之处,但两者语句体例接近,均为长短句不规则句子,并且韵律十分自由,其中下一句需要着重押韵上一句最后的尾词韵[8]。

(二)《猎歌》祭词与章哈调之间的差异

1.章哈调采用了颤音、滑音以及装饰音等,可是祭词几乎没有用到颤音、滑音或者是装饰音。2.章哈调结尾位置采用了甩腔,而祭词里面是说白,未采用甩腔。上述文化差异之所以会产生,主要是因为章哈演唱时必须用到乐器伴奏,比如葫芦丝、筚以及玎琴等,同时章哈演唱人员的表现具有很高随意性,可以随意发挥旋律起伏。此外,祭词常见于祭祀场合,采用的方式比较单一,可是章哈比较倾向于展现各种人文情怀[9]。所以,虽然两者之间存在渊源关系,可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却具有很大的差异。

佛教对西双版纳地区傣族音乐造成的影响

(一)佛教以及傣族文化之间的交融

我国傣族在接受佛教各种文化艺术的过程中,并未放弃当地民族文化,特别是音乐方面,傣族的章哈还是和佛教相关活动配合完成的,这也是我国傣族重要文化发展现象之一。章哈得到广泛发展并且日益成熟后,逐渐把佛寺文化融进傣族生活里面,同时也在傣族音乐里面融入了佛教的教义。佛教主要讲求的是来世轮回以及前生今世,秉持着善有善报的观念和恶有恶报的观念。傣族孩子一般都会从小接触佛教文化,各种文学故事和相关佛教经籍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孩子的世界观非常正确,树立了不做坏事以及讲文明的观念;他们善待所有生灵,保证人与人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在该类宗教信仰文化氛围里面,傣族音乐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不断承传。西双版纳傣族给人们呈现出的是一种依据自然规律发展而来的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本地文化,同时在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化轨道上持续循环发展,具有很强的活力。该类文化应该属于良性发展、正常以及正确的民族文化。

(二)佛教文化以及傣族音乐之间的碰撞

1.佛教文化以及傣族音乐

对于傣族宗教音乐而言,其题材一般是从佛教经书里面获得的,经书内容十分丰富,包含有哲学、神话、文学以及历史等,通常是巴利文以及老傣文。我国傣族音乐在对佛教文化进行引用的时候,比较重视“讲”,同时配以吟唱方式,是一种说唱艺术。当傣族地区已经传入佛教后,当地男童均必须到佛寺里面进行学习,其中就包括少年章哈,因此佛教对傣族章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三皈依经》就通过吟唱方式依据顺序把经文里面的内容完全呈现出来了,不仅包括讲述功能,同时还兼容了音乐演唱方式,具备叙述性以及旋律性。该类艺术性比较强的传送经文手段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了解到了经文内容,同时也属于佛教文化有效传播途径。

2.“情祭歌”使得佛教文化以及原始宗教音乐得以共存

我国傣族民歌里面比较特殊的形式就包括“情祭歌”,其不仅包含原始宗教元素,同时又和现代佛教文化有效融合进行,所以很难单独论述该类“情祭歌”[10]。“情祭歌”比较像情歌,但和情歌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所对人物:两种歌的演唱对象都是恋人,然而情歌演唱对象是依然活着的恋人,而情祭歌一般是为了已经逝去的恋人或者是配偶而演唱的歌。演唱环境:情歌是处于愉悦氛围里面能够随时并且随处唱的,而情祭歌主要是丧偶或者是恋人逝世产生切肤之痛的时候所演唱的。主要演唱内容:情歌一般是通过美好事物表达内心爱慕之情,也可以互相表达爱意;而情祭歌主要是活着恋人或者是配偶在回忆以前的美好,说明死亡原因以及整个治疗过程的时候,表达对已经逝去恋人或者是配偶的赞美以及思恋。傣族先民产生悲痛感情,为了祭奠恋人或者是配偶时所唱的就是情祭歌,其是傣族音乐形式之一。由于佛教带来的影响,善恶轮回等基本佛教教义逐渐融入傣族音乐文化里面,并且利用情祭歌演唱手段有效地传达出来。

(三)受到佛教影响而产生的傣族音乐功能

1.社会功能更加广泛

开始产生章哈的时候,原始宗教正处于盛行阶段,章哈演唱内容比较偏重于生产生活,包括情歌、俗歌,以及祭祀歌等。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完全传入傣族后,很多章哈歌手都必须到佛寺学习,人们开始认同佛教众生平等这一观念,这个时候女性章哈歌手逐渐增多,同时男女对歌内容越来越宽泛,不仅包含生产生活内容,同时还包含有哲学、天文以及地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佛寺里面知识的不断积累使得傣族音乐题材更加多样化。比如《流沙河之歌》音乐作品主要是基于传统章哈具体曲调结构的条件下,由于佛教文化带来的影响,选择了有效结合格律体以及自由体的相应诗歌表现形式,同时内容也不仅仅是单一神话故事以及远古宗教传说,其通过佛教文化系统里面知识理论具体结构体系使得傣族历史得以融会贯通,创作出了一种章哈变体诗歌,这类诗歌和传统章哈调存在很大的差异。佛教观点是有福的人能够得到佛祖庇佑,任何鬼神都无法靠近,同时也不可以伤害有福的人。《流沙河之歌》之所以可以让傣族人民产生共鸣,主要是由于其是基于傣族远古神话编创出来的,呈现了傣族人信仰佛教的统一思想意识、智慧以及和恶势力斗争的勇气,同时采用了共同认知结构和非常脱俗的演唱手段。

2.宗教文化功能更加凸显

发展早期,我国傣族地区很少举办节庆仪式活动,缺乏演出平台,同时宗教功能不强。佛教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以及自己的势力,就于傣族区域开展了很多仪式活动,其中主要有开/关门节、赕佛以及泼水节等,这些仪式以及节庆活动慢慢变成了当地重要节日。不同仪式或者是节日所采取的音乐形式也有所区别,这就提高了傣族音乐形式所具有的多样化程度。比如升和尚以及贺新房均属于喜事,章哈就应该主要唱祝福,是对新房平安顺利落成的一种祝福和对居家幸福的一种祝福。同时,升和尚也属于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情,章哈应该唱祝福,对出家少年成功修行进行的祝福。开门节时为了庆丰收就应该唱赞词,对佛祖以及收成好进行赞美,表示好日子得以延续。而在赕佛过程中,应该营造严肃并且庄重的氛围,所以不可以使用器乐伴奏,主要唱宣叙调等,这样才可以更显神圣以及尊重。在各种场域采取不同音乐形式能够使得傣族音乐形式更加多样,从而将宗教文化功能有效凸显出来。

3.音乐功能以及音乐本体特征更加丰富

对于佛教节日之中表演的音乐,由于经文念诵对演唱歌手造成的影响,所以节奏非常规整,旋律特征也十分平缓,基本上不存在大跳旋律线。而章哈歌手在佛寺里面待了很长时间,受到了佛教文化的熏陶,其还俗后,在实际演唱过程中也会融入佛教文化,所以,章哈调中存在佛教音乐具体调式特征以及旋律特征。佛教活动里面的音乐在整个傣族地区具有宣扬宗教、传播文化和进一步发展社会等作用。傣族文化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佛教文化,属于傣族宗教文化中的主体,可以促进傣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南传上座部佛教使得傣族文化以及傣族宗教音乐更加丰富。文化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音乐,其可以传播文化,我国傣族文化的有效发展和佛教音乐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傣族人民大部分都能歌善舞,创作了不少经典歌舞音乐,当地社会的发展也和傣族歌舞无法分开,宗教深深融入傣族歌舞里面,因此佛教严重影响到了傣族音乐文化。

傣族宗教文化发展中的问题

(一)文化自觉意识不强,人力资源大量流失

通常少数民族艺人从小就能歌善舞,存在很多艺术人才,民间虽然有不少艺术技能非常好的艺人,可是自身艺术修养不够,并且展示平台也比较少。由于文化自觉意识不强,所以无法充分发挥并且合理利用优秀艺人,导致民族音乐文化方面的传承人越来越少。

(二)教育制度现代化以及佛寺教育体制之间的冲突

产生学校制度化教育形式前,傣族男童几乎都需要到佛寺里面进行学习,和其他民族相比,西双版纳这一地区的佛寺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佛寺既属于佛教文化主要宣扬场所,同时也承载着培养傣族人才以及有效传播文化的重任。其不仅存在宗教共性,而且也具有傣族宗教特殊性。当前傣族佛寺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处于并存状态,其中学校属于规范化教学。佛寺教育以及学校现代教育本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两种教育传授的知识以及教学理念都存在差异,因此冲突也十分显著。

(三)传统音乐文化以及现代艺术具体经营模式影响到了宗教文化的利用

对于傣族所采取的歌舞剧形式,一般是将宗教特色文化当作依托,通过现代表现手法制作出来的。比如森林公园或者是勐巴拉娜西等相关旅游景点里面歌舞演出场所呈现的宗教艺术正处于经济创收期,然而深度分析具体演出内容之后,发展都是十分浅显的,不少歌舞表演存在的通病就是穿着宗教服饰而无法将宗教文化内涵有效展示出来,这种躯壳式模式具有较低创新性,没有有效结合传统文化以及现代艺术资源,同时未深入挖掘并且合理利用各种隐形资源。一味进行商业化开发,使得宗教音乐内涵明显下降。

傣族宗教文化以及音乐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对策

(一)依据自然规律大力发展多元文化,同时对宗教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其发展应该严格依据自然规律进行,提高宗教文化所具有的多样性,不可以被限制,或者是强制在采用一种制度的相应文化框架之中,傣族和其他民族文化不同的主要特征是宗教文化,该类特征如果没有了,其文化灵魂也就消逝了。我国傣族宗教文化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其中《贝叶经》在长期沉淀之后,承载着傣族非常深厚的文化,属于傣族珍贵文化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宗教文化资源应得到有效开发整合,并且推陈出新,摆脱牵强附会的不良演出状态,建立一种完善的演出模式。

(二)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同时采取保护人才以及培养人才措施:傣族人民从小就能歌善舞,还没有充分发挥民间艺人自身才能。对于当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以及保护而言,归根结底还是应该依靠当地人力资源,人才的有效保护以及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尽管章哈已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重点保护遗产,可是由于各方面因素造成的影响,使得其正处于逐渐流失状态,人们已经慢慢体会不到章哈的重要性。想要防止出现重申报而轻保护的不良现象,有效培养并且保护传承人,就应该首先改变人们的思想,增强培养传承人这种文化自觉意识,兼顾保护人才以及发展人才的工作。

(三)健全市场文化机制,国家政府负责建立文化平台:傣族地域性比较强的一种特色文化就是宗教文化,国家政府需要将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给民间艺人的发展牵线搭桥,建立民间文化有效展示平台,同时构建健全的相应市场文化机构,保证艺人发展有据可依并且有艺可演,发展为良性循环体系,对当地宗教音乐文化各种传承途径进行规范。

(四)打造相应宗教文化品牌,提高艺术文化所具有的附加值。我国民族文化里面鲜有特征就包括傣族宗教,在现今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品牌效应能够发挥出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对傣族文化进行打造,使傣族宗教转变为一种宣传符号,对各种媒体网络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提高宣传效率,从而打造出相应宗教文化品牌。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其附加值进行深入开发,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利用,创造一个隐蔽性比较高的消费空间。

(五)对地方教育机制进行完善,促进学校教育以及地方宗教文化的完美衔接:尽管宗教里面的神论思想和当今学校教育不一致,可傣族属于宗教文化形成并且发展的一个特殊场域,和别的民族不同。对于傣族传统文化而言,其传承一般通过寺庙,所以寺庙里面含有丰富的傣族文化。依据该类特殊性,采取因地制宜发展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结合当地实情,在学校教育中融入傣族文化精髓,从而让传统文化走入校园,为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带来一定的保障。

结 语

傣族属于发展历史悠久并且文化十分丰富的一个民族,其具有不同宗教信仰以及不同宗教文化,特别是原始宗教音乐一直流传至今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同时这也表明傣族人民十分热爱本地传统文化。傣族本土宗教以及外来宗教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经历了和佛教文化的激烈碰撞、相互接纳、融合以及发展之后,形成了拥有独特风格的现代民族文化。可是在市场化条件下,傣族宗教文化发展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让傣族音乐中宗教文化得到有效传承,避免宗教文化慢慢流失。

[1]董宸,张晨.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仪式音声概览(中)佛教的分布[J].音乐生活,2015,44(8):33~34.

[2]任雪.西双版纳傣族宗教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勐巴拉娜西歌舞剧[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04(4):170~170、171.

[3]杨民康.论城乡社会背景中的傣族佛教节庆“赕坦”仪式音乐[J].中国音乐学,2010,52(1):88~101.

[4]杨琛.傣族“章哈”音乐形态研究——以云南勐海县勐混镇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33(2):112~114.

[5]麦璇.西双版纳傣族章哈的艺术特色[J].民族音乐,2012,15(1):29~30.

[6]杨晓玲.浅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营销——以西双版纳哈尼歌手“张波”为例[J].北方音乐,2015,41(23):24~25、33.

[7]张娅.浅谈西双版纳傣族“老根”歌舞[J].民族音乐,2015,06(2):66~67.

[8]郭联俊.贝叶上的旋律——以西双版纳猛龙区域傣族南传上座部佛教〈维先答腊〉念诵为例[J].大舞台,2011,18(1):127~128.

[9]董宸,张晨.边疆行(之五):傣族传统乐器合奏[J].音乐生活,2015,23(5):37~38.

[10]张燕.傣族象脚鼓舞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民族音乐,2015,11(3):43~45.

猜你喜欢
佛教文化傣族佛教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从佛教文化中汲取精进的智慧
佛教文化研究专辑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