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珊珊 王兴旺 杨寅华 张 欣 徐秀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1620)
基于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的纺织类高校纺织学科发展研究
尚珊珊 王兴旺 杨寅华 张 欣 徐秀秀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1620)
以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为数据源,检索2009-2014年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七所具有代表性的纺织专业类高校发表的纺织类论文数量,并根据论文的引用频次、分布情况和高频关键词,对以上各高校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为纺织学科发展提供借鉴依据。
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 纺织类高校 科研能力 学科发展
纺织高校是纺织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科研基地,担负着促进纺织技术进步和高层次的纺织科技创新的重任,纺织学科的发展与纺织高校的科研教育能力息息相关。选取具有纺织背景的高校来调查研究更能代表纺织学科的发展方向。纺织背景高校是指原纺织工业部所属的纺织行业高校,但纺织工业部被撤销后,这些高校历经合并或更名,如苏州丝绸工学院并入苏州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由西北纺织工学院发展而成。江南大学前身为无锡轻工业学院,中国纺织大学更名为东华大学,天津纺织工学院更名为天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可以追溯到浙江丝绸工学院,武汉纺织工学院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现又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等。这些高校的纺织专业人才济济,师资力量雄厚,纺织学科特色突出,在纺织人才培养和科研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在部分领域能代表中国纺织的高水平。另外,中国是一个纺织历史悠久的国家。如今,无论是创新人才培养,还是行业的科技创新,技术进步,这些纺织背景高校都是学科的领头军,而且会做出重大贡献[1]。
ISI Web of Knowledge(简称WOK)是Thomson Reuters公司开发的信息检索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用户可以检索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学科的文献信息,包括国际期刊、免费开放资源、图书、专利、会议录、网络资源等,可以同时对多个数据库(包括专业数据库和多学科综合数据库)进行单库或跨库检索,可以使用分析工具和利用文献管理软件等。
高质量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特定时期内的论文数量反映所研究对象科研产出的多少,对科研产出的定量评价,反映高校科研水平及概貌。另外,科技论文的数量变化可以反映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产生、发展以及未来的趋势,从而为选择科研课题、确定技术开发或引进教学设备等提供决策依据。因此,通过对特定学科的论文数量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和预测,并对高校的科研实力和科技竞争力作出客观评价,不仅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目前科学研究的状况、前沿及趋势,还有助于高校的科研管理。
论文的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科发展情况。文献计量学研究也表明,当某个学科处于萌芽阶段时,只有少数几篇论文的发表,当它形成并发展时,其论文量就会逐渐增多,并逐步达到饱和的状态,随后研究减少,论文量也将减少。论文数量是学科科研能力最直接的体现[2]。
基于WOK平台,本文选取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七所纺织类高校作为研究对象,检索主题定为纺织,检索到2009-2014年这七所纺织类高校的科技论文数量,如表1所示。其中武汉纺织大学在这段时间内有过更名,在检索时根据学校更名情况进行了分段检索。
表1 七所纺织高校纺织类论文数量
从表1的纺织类论文总数上可以看出,东华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位于前三,分别为1138篇,394篇和354篇。其中,东华大学的纺织类论文数量明显领先于其他纺织类高校,在全国同类高校及学科中排名第一。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和苏州大学这三所高校论文总体数量相差不大,说明在科研生产力上有旗鼓相当之势,尤其是江南大学最近几年发展很快。从表1的论文数据看,这七所高校纺织类论文的产出数量也并非逐年递增,而是呈一定的波动,其中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苏州大学以及浙江理工大学的纺织类论文数量在2011年达到最高峰,但之后三年的论文数量却都有所下降。西安工程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的纺织类论文数量相对较少,但数量相对稳定。
表2 七所纺织高校的SCIE论文数量
本文再对上述七所高校的论文总量进行检索,并根据检索到的各高校总论文数量,计算出纺织类论文所占的比例,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看出,虽然武汉纺织大学的论文总数量相对较少,但从纺织类论文所占的比例来看,武汉纺织大学和东华大学基本相当,比例相对较大,说明纺织学科在这两所高校的地位举足轻重。同样,西安工程大学在论文总量上远远少于浙江理工大学,但是,其纺织类论文的比例却略高于浙江理工大学,说明其纺织科研实力在该校不容小觑。苏州大学总的论文数量居于首位,但是其纺织类论文的比例较小,说明纺织学科在苏州大学所占比重较小。
2.1论文被引用情况分析
科技论文的被引用情况是衡量其质量和其在行业内影响力的重要标准,对某一特定研究领域而言,质量较高的论文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被引频次。在一定程度上,科技论文被引用频次的高低不仅揭示了学科走向、背景状况、发展轨迹以及邻近领域的相互渗透,而且还能揭示行业发展的前沿方向和热点问题,能客观评价论文质量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纺织类科技论文的被引频次还可以评价论文在纺织界的影响力[3,4]。
本文采用Create Citation Report功能统计分析了2009-2014年SCIE收录的这七所高校的纺织主题的学术论文数量、被引频次总数、平均每年引用次数和H指数(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东华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这三所高校论文的总被引频次明显高于其他几所高校。苏州大学的总被引频次总数排在第四。值得称道的是武汉纺织大学,其论文总数与前三所学校相比没有明显优势,但是其被引频次总数较高,为211次。西安工程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的论文数量相差不大,但是天津工业大学的被引总频次却是西安工程大学三倍多,说明天津工业大学的科研产出质量较高。总体而言,论文数量靠前的高校,其被引频次总数和平均每年引用次数也相对突出,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些高校在注重论文数量的同时,也能保证论文质量。
H指数用于衡量机构中的科学家个人或团体科学家的生产力和影响[5]。由表3可以看出,东华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的H指数较高,说明其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为了进一步评价这七所纺织类高校科研成果的认可度和影响力,本文还研究了七所高校纺织论文的被引频次分布区间(图1)。高被引论文数量和高被引百分率是衡量学科科研发展力的重要指标。高被引百分率越高,说明该校论文的研究方向是纺织行业研究的热点,同时也说明了该校论文的认可度很高。分析表明,各区间论文引用频次,东华大学都明显处于优势地位,说明东华大学纺织学科的科研实力雄厚,研究成果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综上,纺织类高校在提高发表论文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论文质量,才能走在纺织学科的前端。
表3 纺织类高校论文被引用频次分布
图1 七所纺织高校2009-2014年期刊论文总被引频次分布区间
2.2论文在SCIE纺织来源期刊的分布统计分析
本文着重研究SCIE收录的纺织类期刊刊载七所高校的纺织类论文数量,由于纺织、服装类不直接包括在SCIE的学科分类中,因此,不能够直接检索浏览到纺织学科源期刊列表。为此,在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词检索方法查找出纺织学科目前被SCIE收录的16种纺织、服装类期刊。期刊的影响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文献报道研究成果的影响力。表4统计了2009-2014年被SCIE收录的纺织来源期刊中七所高校纺织类主题的论文分布情况[6]。
从表4来看,所统计论文发表在纺织来源期刊的并不多,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和苏州大学分别约占论文总数的19.4%,20.8%和9.23%,这与纺织类院校转向综合性院校发展有很大关系。目前只有武汉纺织大学的校名还保留“纺织”二字,其他高校均开始了多学科发展。所统计论文发表在Textile Research Journal、Fibers and Polymers和Journal of Textile institute三种SCIE源刊上的相对较多。其中每所学校都有发表论文的源刊是Fibers and Polymers,但Fibers and Polymers在2014年的影响因子并不是很高,仅为0.881。而对于影响因子较高的Dyes and Pigments,只有武汉纺织大学的学者有论文发表,其他六所纺织类高校未有涉及。究其原因,一方面与Dyes and Pigments主题有关,此刊主题为染色及染料,偏化学方向;另一方面,与高校的学科设置有关,例如,东华大学的染色及染料方向分属化工学科,而非纺织学科。另外,纺织学科影响因子较高的SCIE源刊Cellulose刊登江南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的论文数量高于东华大学和苏州大学,说明此二所高校对纤维素有所研究。从表4显然可以看出Wood and fiber、Fiber chemistry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Leather Chemists Association三种期刊,七所学校均无人问津。经过研究发现,Wood and Fiber多收录木材或木纤维复合材料的加工、制造技术以及性能方面的文章,收录的范围较小,影响因子也相对较低;Fiber Chemistry为俄罗斯杂志Khimicheskie Volokna的英文翻译版,收录的是俄语作者的原创研究文章;Journal of the American Leather Chemists Association主要刊发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皮革基础科学研究系和美国农业部东方地区研究中心的皮革科学研究论文或专题报告。
表4 七所高校纺织类主题的论文在SCIE纺织来源期刊中的分布情况
2.3从关键词角度分析纺织类高校的科研方向
科技论文的关键词是论文主题和关注点的反映。通过统计各高校所发纺织论文的关键词,可了解各高校纺织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各高校发表论文关键词的分析可以了解纺织的研究状况、热点、发展趋势及前沿问题,从而正确预测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7]。对七所纺织类高校发表论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整理词频高的关键词,将各高校前八位的高频词列于表5。
表5 纺织类论文高频关键词及排序
由表5可以看出,七所高校的论文关键词交叉很少,说明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研究方向,拥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关键词频率较高的词有“应用”、“纺织”和“性能”,说明纺织品的性能和应用,尤其是生态纺织品的开发与应用,近年来成为纺织学科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8]
本文所选的七所纺织类高校科研实力雄厚,各有所长,各具特点,是众多纺织背景高校的科研排头兵,其整体科研水平及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高频关键词来看,各高校纺织学科具有相似的研究方向,但又有各自的研究特色,各高校间可以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纺织学科整体科研实力。其次,各纺织高校应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与纺织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促进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络机构,沟通纺织企业与纺织特色高校的合作意向,为科研人员专利申请和成果转化服务。企业为科技创新提供经费保障,高校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共建技术开发中心,建设产学研结合示范中心和科研创新体系,探索合作共赢的新机制。
[1] 周晓鸥,刘建平.基于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的中国纺织背景高校科研竞争力的计量评价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2014(3):362-366.
[2] 李研.基于文献的东华大学纺织学科科研竞争力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4.
[3] 王晓晨,王筠.2009--2013年14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载文被引分析[J].信息工作研究,2015 (12):105-108.
[4] 贾玉英.图书情报学17种核心期刊载文被引分析[J].情报科学,2011(3):401-405.
[5] 邱嘉怡.2000-2006年SCI收录和引用中山大学论文情况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3-5.
[6] 董政娥,陈惠兰.SCI收录纺织来源期刊分析及其投稿策略[J].东华大学学报,2009(1):34-38.
[7] 赵蓉英,许丽敏.文献计量学发展演进与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 (05):60-68.
[8] 周燕子,平静波,胡德华.2005-2009图书情报核心期刊文献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计量分析[J].情报探索,2011(2):40-43.
尚珊珊 馆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