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上海地产媒体的沉沦

2016-08-25 19:23
新民周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专刊上海

这个标题沉重而悲伤,有一种撕痛感,让上海地产媒体人已无言以对。酝酿和深思了很久很久,作为上海最早的地产媒体人,我不会沉浸在过去地产媒体鼎盛时期的喜悦之中而迷恋忘返。但我也不甘面对如此惨烈的地产媒体现状,而在沉默中不语……

与上海房地产市场空前绝后的火爆相比,与上海“地王”史无前例的疯狂相比,上海地产媒体的沉沦惨状,真的让人难以“礼遇”。(我这里指的地产媒体,仅指官方媒体,而不包括非官方媒体,或者自媒体。因为我们的管理体制是禁止非法出版物的,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出版物都属非法。尽管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在目前地产媒体界还有活动的空间,但从政策法规的角度看,这些网络媒体和自媒体都应归属于“非法出版物范畴”。)

上海房地产市场火爆与上海地产媒体沉沦,同时出现在我们这个特定的年代。让我似乎难以认同这是一种事实,但这确实是一种无法抗拒的事实。

图为本刊独立评论员,上海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孙华良先生。

几天前,在上海首届地产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我作为评委会主席,公开如此感言:“与天热地热相比,上海地产媒体的沉沦现状令人撕痛不堪。今年上半年中国第一地产大户万科销售总金额达2000亿元,而万科曾经公开宣称,不投地产媒体广告。这让地产媒体情何以堪?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到目前的鼎盛时期,其实离不开上海地产媒体对市场的正确引导和培育。现在市场成熟了,不少房地产企业忙着收获市场成果,忽略或放弃对市场消费的正确引导和培育。那么,这些房地产企业不培育和引导市场,将来还能收获到什么呢?”

确实,现在房地产营销盛行“快餐”式的市场经营理念,这是一种“屠杀”式的企业经营行为。如果我们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不再需要正确的市场舆论引导,不再需要正确的市场消费培育,这种市场发展趋势是会走向繁荣呢?还是会趋利“赶顶”呢?大家可以冷静地去思考一下,今天难下结论,并不代表着将来的结果,不是今天的行为所导致。

恰巧,有感于上海首届地产奥斯卡的评奖活动,上海地产媒体的第一代领军人物许仰东先生公开在微信上发表感言,我在此用官方媒体予以转载如下(在此声明,他的有些观点与我是相同的):

《致敬,新地产态度》

首届上海地产奥斯卡评选活动邀请我做评委,并在颁奖大典请我做颁奖嘉宾。

一半惭愧,一半感慨。

惭愧的是,一年前,我就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海外地产。做评委,我一定不够格。

感慨的是,二十多年来,参加媒体的地产评奖活动,零收费纯公益的活动,还是第一次。

今天的颁奖会上,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向新老媒体人的职业态度致敬。”

为什么?

多年前,我一手创办的《解放日报》“地产星空”和《新闻晨报》“地产星空”,曾经是上海滩任何地产企业都不可忽视的传媒力量,每周32版的容量,年1.7亿广告收入。

今天早晨,我翻阅当日《新闻晨报》“地产星空”时,只剩下忽略不计的4个版容量。

传统媒体的衰退,如此惊人;

媒体边缘化走势,让人惋惜。

而就在今晚,上海“地产零距离”现代媒体和《新民周刊》“新地产”专刊传统媒体,联手推出的上海首届地产奥斯卡颁奖,却新风吹来,分文不收。

或者是,缺乏商业头脑,历时6个月的工作,掏腰包搞推广,做这种亏本生意是傻瓜。

或者是,重见媒体血性和态度。别拿品牌和企业大小压我们。我们媒体钱虽不多,但不吃你拎着钱来指挥我们的老一套。

因为,他们正面临他们今天的世界,寻找明天的梦想。

我庆幸他们这个年代比我们当初有更宽阔的理想,新的地产英雄正在他们中重新诞生,并有可能否定我们的过去。

尤其是媒体人。就如像“地产零距离”徐赛刚这样的人。就在今晚,他们的认真、用心、态度和虚心,开始存在于我的心里,让我一改世俗的眼光,甚至让我有一些敬畏。

而像老媒体人《新民周刊》“新地产”专刊主编孙华良兄弟,仍坚守在传统媒体的阵地,留着老媒体人不灭的灯光。

我的文字或许有些感性。

但感受是新鲜的。

干净,是一个很伟大的词。

充满血性、散发铜臭、弱内强食的地产,出现友情、诞生尊严、拥有情怀,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这些品行在年轻一代中延续,是值得骄傲的地产遗产。

如果仔细阅读,许仰东先生的感言是有分量和内涵的,铸刻着一个时代地产媒体人的铬印!

如今上海地产媒体与鼎盛时代相比,确实是沉沦不堪呀!所谓的上海地产媒体的鼎盛时代,是上海的官方媒体:《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新闻报》《青年报》《劳动报》《上海证券报》《上海商报》《申江服务导报》《房地产时报》等上海十几家大报都有房地产类的专刊,每周刊发大量的版面进行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培育。可以肯定地说,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到如今能如此成熟,离不开上海地产媒体公正公平的“市场贡献率”。

我是在上海最早开创综合类报纸房地产专刊的主编,如今,房地产类专刊在上海各大主流报纸上已开始消亡或者萎缩。前几年《房地产时报》停刊时,我创办的《新民周刊》“新地产”专刊还在扩版。但仅仅是我个人的爱好与情怀,并不能以我一己之力,来拯救上海地产媒体。尽管我心依旧,但江山已改。

我一直强调,我们可以放弃一些陈旧的做派,但必须要传承一种文化和专业的情怀。创新亦是一种对陈旧观念和形式的突破,而不是彻底的割裂。我相信时间会改变一切,但改变需要时间。

作为上海第一代地产媒体人,我们有权利和义务,反省今天上海地产媒体的沉沦现状:

其一:是整个媒体的衰落导致上海地产媒体的沉沦,这不是一种单纯的现象。

其二:上海地产媒体从业人员专业度的下降,亦是一种催化剂。

其三:房地产企业的急功近利,只顾自家获利,不管市场利益,也是一种“釜底抽薪”之举。

当然,理由还有许多许多。但我绝对不会下什么“自媒体”的崛起,而导致地产媒体沉沦的结论(在上海地产自媒体圈里,宋家泰和杨之江等具有专业功底和情怀的人物,值得点赞)。因为我深知,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不是对手。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这种专业现状大家都懂得。

上海地产媒体沉沦唱亮的一曲“挽歌”,是为上海地产媒体没落壮行?还是为房地产市场赶顶送行?只有历史会记录下不灭的真相!

猜你喜欢
专刊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专刊
专刊
亚运专刊
亚运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