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翔
指导饮食结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研究
张金翔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结合饮食调理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指导合理饮食结合推拿疗法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蒙脱石散、金双歧,补液等对症治疗(按小儿年龄给予用药量),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1)。结论在良好的生活环境及合理的饮食情况下,结合推拿治疗对小儿腹泻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无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小儿腹泻;指导饮食;小儿推拿
小儿腹泻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1]。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有大便次数增加,而且大便的性状发生改变。导致小儿腹泻的因素有体质异常、营养不良、佝偻病、气候骤变、喂食过量、突然改变婴幼儿食用的食物性质、太早添加淀粉或脂肪类的食物等。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其消化酶的活性不强,且其神经的调节功能也尚未健全,若小儿发生呼吸道感染,也容易诱发消化道紊乱,继而引起腹泻。一旦婴幼儿出现腹泻的症状,若不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将引起电解质紊乱的并发症。笔者以指导饮食结合小儿推拿治疗腹泻患儿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8月本院小儿推拿科180例小儿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1~4岁,平均(2.41±1.6)岁;病程3~5日,平均(2.8±1.4)日。对照组90例,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1.5~4岁,平均(2.5±1.2)岁;病程2~4日,平均(2.9±1.2)日。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与分型患儿临床表现分为伤食泻:腹泻量多,味酸臭,伴口臭纳呆,舌苔厚,脉滑;寒泻: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面色淡白,薄白腻苔;虚泻:久泻不愈或常反复,便稀夹有食物残渣,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虚弱。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的小儿腹泻症诊断标准。
1.3治疗方法
1.3.1观察组(1)推拿:①常规手法:适于各型患儿,为必推手法。清补胃300次,补脾300次,运板门200次,运内八卦200次起到培土和中助运。②分证治疗手法:伤食清补大肠300次,清肝200次;寒泻者补大肠300次,推三关300次,补肾200次;虚泻者补大肠300次,推三关300次,捏脊三捏一提3次。③结束手法:张氏腹部手法(①以脐为中点逆时针单手小鱼际推四指回拨循环揉腹3min;②拿腹任脉,由上至下拿起5s后缓放为1次,做3次;③拿脐颤抖,单手拿脐做上下频率颤抖)。以上手法治疗均为每天1次,3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2)饮食指导:1~6个月患儿饮食指导①母乳喂养患儿可继续食用母乳,嘱其母多喝水,少食用纤维素或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适度地控制喂奶量减轻患儿胃肠负担。②奶粉喂养患儿,嘱其选用固定品牌奶粉。部分腹泻患儿发病的原因是发生了病毒性肠炎,对此患儿暂时停止喂养乳制品,可以豆浆代替[3]。6月~1岁患儿,嘱其家长应遵照由少量到适量、由食用一种食物到多种食物的进食原则为患儿添加辅食[4]。可喂食患儿糊状米汤,并可加入少量食盐,这样可促进胃肠消化,并可补充钠盐。1~5岁患儿,可食用一些易消化、清淡的半流质或流质食物,如粥、面条等,禁食辛辣、油腻带有刺激性的食物,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鼓励患儿多饮水、果汁或菜汁[5]。在症状改善后可补充一些其他营养物质,增强体质。
1.3.2对照组采用口服蒙脱石散、金双歧,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按小儿年龄给予用药量)。3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疗效诊断标准》[3]评定疗效。痊愈:主要症状消失,能正常进食,成形黄软便每日1~2次;显效:主要症状明显改善,饮食尚佳,大便性质稍成形,有食物残渣;有效:进食正常,大便次数减少,糊状便;无效: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观察组患儿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愈59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30例,有效8例,无效42例,总有效率5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1
小儿一方面具有“稚阴稚阳”的体质特点,处于该时期的小儿在生理活动功能及有形物质基础上都未发育完全,脏腑娇弱,形气未充,具体表现为先天肾气未充,后天脾胃薄弱,筋骨未坚,气血未足;另一方面,小儿具有“纯阳”的体质特点,即该时期的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小儿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而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这就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加之脾胃虚弱,邪气侵袭,导致腹泻的产生。阴阳稚嫩均易伤,调制脾胃最为上,五脏六腑的发育完善,皆赖于后天脾胃化生之气血濡养。《幼幼集成》谓“夫泄泻之本,赖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故治泻当调饮食从脾胃治。一般的口服药物无法针对体质差异治疗,“见病不见人”。小儿推拿通过中医辨证即对症治疗又可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培土和中助运为本,以神阙穴机理为思想自创腹部推拿手法,运用于小儿病颇收成效。神阙穴居脐中,能上连百会,下达涌泉,又为先天之本源,后天之根蒂,是生命之根。隶属于任脉,在口齿处与督脉相连,任督二脉可主导十二正经的活动。脐又为冲脉循行之地,冲脉为经脉之海。在良好的生活环境及合理的饮食情况下,结合推拿治疗对小儿腹泻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无痛,指得临床推广应用。
[1]程素梅.简析小儿腹泻20例的护理观察以及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16):318-31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16.
[3]张朋.小儿急性腹泻132例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31):6620-6621.
[4]雷丽虹.小儿腹泻的饮食护理观察[J].健康之路,2013,12(9):405.
[5]徐相红.饮食护理在腹泻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健康之路,2013,12(10):363.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健康保健中心(沧州 061001)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4.041
1003-8914(2016)-14-2078-03
(本文校对:张志国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