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
我们常用“落汤鸡”来形容某个人浑身湿透的样子,为什么鸡掉入水中会狼狈不堪,而鸭却可以从容地在水中游弋?要解开这些问题的奥秘,我们必须从浮力说起。
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而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当ρ物<ρ液时,物体漂浮在液面上;当ρ物=ρ液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当ρ物>ρ液时,物体沉入液体底部。
鸭能够浮在水面上游来游去,就是因为鸭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受到的重力,鸭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鸟类由于飞行的需要,骨骼和羽毛都是中空的结构,使得自身所受的重力减小。鸭虽然飞行能力退化了,可是骨骼和羽毛中空的特点却保留了下来。另外鸭的尾部有一个皮脂腺,可以分泌大量油脂,鸭扁平的嘴就像一把抹黄油的餐刀。鸭经常会用它将尾部这些油脂涂抹到身体的羽毛上,羽毛沾上油脂以后,水便不能浸透鸭子的身体,充满空气的羽毛就像救生圈一样,使得鸭受到的浮力很大,不会下沉。另外,鸭的每根脚趾之间都有脚蹼相连,如同船桨推动船一样,能推动鸭在水中轻快地游泳。
鸡为什么不会游泳呢?你可能会说鸡爪子上是没有脚蹼的,其实脚蹼的作用在于划水,跟浮力没有关系,鸡的羽毛结构虽然也是中空的,但是鸡本身不会大量分泌油脂,并且鸡的喙是尖的,也不利于涂抹油脂,因此鸡落水后,通常情况下水会浸湿它的羽毛,并透过羽毛的缝隙浸湿身体,这样鸡就变成了“落汤鸡”,很快就会下沉。
其实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它是可以浮在水面上的。但是北方地区河流湖泊较少,鸡较少接触水,因此水性不佳,遇到水常常惊慌失措,拼命地扑腾翅膀,结果只会加速浸湿羽毛,最终沉入水中。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鸡都是“落汤鸡”,南方地区水系发达,有些鸡经常接触水,遇到水不会惊慌失措,能够利用双脚不断踩水保持身体平衡,练就了游泳的本领。
同理,当不会游泳的人落水之后,会产生极大的恐惧,会本能地试图通过各种挣扎措施使自己上浮,殊不知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拼命挣扎只会使人耗尽体力、呛水、呼吸困难。正确的做法是要屏住呼吸,放松全身,因为人的密度略小于水的密度,故人下沉到一定程度会停止下沉并自然向上浮起,浮出水面时我们要立刻呼吸、呼救。同时一定要放松身体,保持体力,使自己坚持更长的时间。
责任编辑 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