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肖诗白
走进中南半岛“最后一片净土”
——老挝长山山脉自然保护区现状调查
□ 文/肖诗白
夕阳下的老挝琅勃拉邦。
渭公河流域的热带雨林辽阔、富饶,养育了丰富的物种。在越南和老挝的分界山岭长山山脉的南部,丛林茂密,终日无晴,在这里,先后发现了巨鹮(huan)、中南大羚等珍稀物种。而在长山山脉北部,干、湿两季分明,是大中型猛兽的理想家园。
尽管老挝生物学家詹他维(Chanthavy)把长山山脉比喻成中南半岛上的“最后一片净土”。但在过去的20年里,老挝境内的森林正以每年5万公顷的速度消失,来自外国的木材公司从没停止对长山山脉的骚扰,而一些野生动物偷猎者和贩子也趁虚而入。
琅勃拉邦是老挝第二大城市,聚居在此的中国人已快超过当地人。城市北侧就是渭公河,河边密集地点缀着法式酒吧和旅馆。每个酒吧门口都有一对雕塑,就像中国守门的石狮。细看后才发现,这类雕塑中有老虎,有金猫。当地人告诉我,老挝人认为大猫是雨林的守护神,能保佑他们繁衍、生息。
一名妇女挑着箩筐而来,蹲在酒吧旁的公路上,吸引各色游客前来看她出售的东西。随队摄影师梁小光目光犀利,总能在看似平静的环境中发现与主题相关的线索。他上前进行拍摄,小贩也不介意。
梁小光看着箩筐里的东西,只说了一句:“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壁虎!”我走近一看,发现原来是几只被绳子套住后腰的蛤蚧,小贩往往会把它们当作中药材出售给游客。在老挝当地,村民一直沿袭着狩猎的习惯,经常用猎物来贴补家用,这些看似正常的交易,对生物学者来说却有些不堪入目。
按照习惯,我们一般都要采访当地的农贸市场,因为农贸市场是当地窗口,能反映出该地区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科学家第一次目睹罕见的老挝岩鼠,正是在琅勃拉邦的农贸市场上。
清晨3点是琅勃拉邦农贸市场最热闹的时候,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被切成一块一块的蟒蛇肉和巨蜥肉,以及各种飞禽,有时候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鱼类和蛙类。这些野生动物被当作日常肉食来出售,价格也较便宜,一斤蟒蛇肉不到2美元。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琅勃拉邦东面的华磐省。从琅勃拉邦经过梦赛,再到华磐省的荣东镇,全程约240公里,山路蜿蜒曲折,路面布满无尽的黄土坑洼,看不到任何水泥硬化的迹象。
在一定限度内,政府允许当地村民狩猎,但对武器的要求和猎物有着严格的限制。在荣东镇周围,经常可以看见一张相同的海报,上面的内容翻译过来就是“五项绝对禁止”——老虎、云豹、金猫、大灵猫、水獭是禁止射杀的,野猪、水鹿、赤麂和部分鸟类、鱼类,则可以在某一季度猎取。当然,部分珍稀的爬行动物也列入了禁猎范围,包括巨蜥、鬣蜥和蝾螈。
华磐省人口稀少,因为农业耕种不能维持村民的正常生活,因此他们大多都有狩猎的习惯。对于一个500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来说,打破村民的狩猎传统显然有些极端,因此保护区成立后也放宽了对狩猎的限制。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合理狩猎也会对某些物种种群进行优化。比如,猎人在猎杀野猪的过程中,威力有限的弓箭只能猎取一些老弱病残的个体,留下的则是健康、优秀的个体。
随行的菲查伊在老挝一直做保护工作,他最担心的就是南尔国家公园的老虎消失,因为据他了解,自成立国家公园后,曾有过几个村民抬着一只老虎到荣东镇上来卖,最后被当地警察送进监狱。随后的几年中,用红外线相机记录老虎的情况就一年比一年糟,巡护队很难找到猎人的行踪,偷猎,总是在源源不断地进行。
通常,当地只允许村民使用弓箭和自制的手弩猎杀野猪和黄麂,严格禁止携带制式武器进山打猎。这一两年,枪声络绎不绝,狩猎对象几乎涵盖所有的兽类和鸟类。这一切,都得归结于强大的地下野生动物贸易市场。
当地村民生态意识薄弱,狩猎濒危物种的问题严重。从2006年开始,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为了防止当地人迫于生计非法偷猎,便在距离荣东北部约50公里处的南尔河尝试性地进行生态旅游建设。这一项目的初衷是带领欧洲游客沿南尔河徒步,沿途观赏当地特有的鸟类。但事实上,这里破烂的省级公路,更多吸引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些越野飞车党。
“目前的公路太破烂了,生态游客很少,也许公路修好了,来的人会多,不过,野生动物贩子也会增多,要是这条公路能容纳大货车,对国家公园来说就很麻烦了,很多东西会被运走!”菲查伊强调道。
萨吉村旁的这条省级公路一直通向巴盟,那里是老挝国家公路的岔路口。这条省道很干净,道路两旁都没有什么村庄,而到达巴盟后,景象就截然不同了,很多中国湖南人在那里开设旅馆,昆明开往琅勃拉邦的长途大巴不时会在此停下,下来购物的尽是中国游客。
在巴盟通向中国云南磨憨口岸的公路上,也同样在变化。不少老挝原住民在这条中国旅客的必经之路上摆起了摊子,他们并不会说汉语和英语,但也能跟过往的游客做生意。
几天后,我们在荣东镇北侧的一个天然温泉里洗澡,身体上还能找到吸血吸得饱饱的虫子。我们只能硬生生地把它们揪下来。一辆挂着老挝牌照的路虎缓缓驶来,车上是一批来自中国内地的人,他们属于重庆的一家公司,专门来这里探矿。梁小光一边搓衣服一边说:“不久,这条公路就会因为新建的矿场而重新翻修,到时来的都是大货车,这样一来,国家公园的状况就会发生变化。”
其实不止国家公园会变,这里的一切都在改变,就像菲查伊说的那样:“或许琅勃拉邦变化最快,不出10年,那里的老挝人就会改变生活方式,大片的荒山被种植上作物,山林不再是荒野;我们这里或许也会变,其实已经在变了。”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