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智慧城市论坛

2016-08-24 01:47
办公自动化 2016年13期
关键词:北京市智慧建设

2016智慧城市论坛

时间:2016年5月19日上午

地点:新世纪日航饭店三层世纪厅

第19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2016智慧城市论坛已于5月圆满闭幕了。

自2000年首届论坛以来,智慧城市论坛已经举办七届,论坛从2013年开始,纳入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论坛序列,是北京科博会的重要论坛之一,智慧城市论坛已成为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及信息交流的国际化交流平台,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创新、深化、发展智慧城市的未来之路,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期,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将更持续更快速更深入的推进。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闻库司长报告摘要(记录稿):

走节约、智能、低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市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发展,建设智慧城市,据报道全国50%副省级以上的城市,76%地级以上的城市,总共500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试点,近年来宽带、泛在和移动通讯爆发增长,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截至2016年一季度,移动宽带,就是3G和4G用户达到8亿户,其中4G用户达到5.3亿,固定宽带用户达到了2.7亿,在这里光纤到户有1.7亿,互联网普及率中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2.6%,移动宽带普及率达到58.1%,平均每一个移动用户使用的流量已经达到了628M,比2015年底增长了61%,它将全面提高政府部门的决策效率和服务水平,极大提升各类企业智能化分析和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智慧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商业模式有待探索,应用需求挖掘还不充分,特别是如何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进程,需要业界共同探索和实践。智慧城市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尺,区位优势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各有侧重,在发展上:

一是要坚持创新,创新是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的不竭动力,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拓宽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有利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二是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合理规划,合理定位发展智慧城市;

三是要注重合作,要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加强海内外高层人才的引进,打造创新要素,高度聚集和生态型、示范型,特色型的智慧城市。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在补短板方面,要更加注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张伯旭主任报告摘要(记录稿):

本次论坛众多智慧城市相关领导专家,同行们,能够在一起广泛交流,深入沟通,互通有无,将对下一步深入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回顾“十二·五”,北京市按照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推动智慧北京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了集约、智能发展,核心业务信息化,协同服务水平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增强,电子政务发展环境完善。

当前在智慧城市信息化发展中,面临着共享开放不足,智能应用水平不高,基层应用环境不高等现实问题,全面提升信息化支持产业发展,城市管理以及公共服务能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上仍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北京城市发展和服务市民要求而言,仍然任重道远。

目前北京市出台大数据和云计算行动计划,重点发展大数据要素,云计算为基础,物联网为感知手段,通过数据开放为前沿,解决当前北京城市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入手,深入推进数据共享和开放,营造北京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新生态,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通州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将深刻影响我市的信息化总体发展格局,要求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领导的致辞,特别注意到闻司长提到智慧城市建设要加强创新,和张主任提到智慧城市建设要加强大数据的共享。大家都知道,智慧城市建设到现在,这次提的是未来之路,智慧城市建设前几次论坛讨论智慧城市如何建设,应该说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给智慧城市平台建设提供更多机会。这次论坛邀请到演讲嘉宾,覆盖了智慧城市建设方方面面的领域。一个是政府的代表,听听关于从政府层面怎么来看智慧城市未来建设之路,特别是政府应该建城市级的数据共享平台,张主任提到还有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一些政策。

有工信部的支撑单位研究部门来讨论现在国家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进展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基础设施的运营商,设备的提供商,及包括创新智慧城市方面的厂商来介绍他们的经验。(论坛的安排)。

北京经信委仝海威处长:介绍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实施步骤和领域的报告(记录稿):

探讨新型智慧北京的情况。

从两个方面探讨,第一信息化服务智慧城市创新发展,第二新时期发展高精尖产业的形势和任务。

北京市经过数字北京十多年的发展,在智慧北京的推进方面,形成了健全的组织体系和完善的制度环境,建成了畅通泛在、高效的基础设施及城市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全国是领先的。去年年底,全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务云已经上线正式运行。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我们电子政务集约的发展,奠定了平台基础。同时我们北京通卡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年发放500多万张,为下一步市民持一张卡享受便民的服务享受各种政务,还有社会化的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条件。北京网,还有北京服务您的APP,为下一步政务,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了比较好的出入口。率先在全国建成政务数据资源网,为大数据时代政府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打下坚实的基础,城市管理还有社会服务正在向精细化、便捷化方向发展,为下一步打造新型智慧北京奠定基础。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为主线,全面实施“132”发展战略:

一方面: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在民生服务,城市治理还有城市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围绕协同发展,网络安全,两个重大方向,为北京市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同时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障。

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已经启动,正在做顶层设计,按照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建设全国智慧城市示范的标准和要求,建设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

第二个方面:新时期北京市发展高精尖产业的形式和任务。总书记给北京做了四个中心的定位,立足首都的城市战略定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接国家级的战略部署,去年年底12月5号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在今年的5月底、6月初,整个软件“十三·五”规划出台,无论是从制造业,创新发展,还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IT产业的发展方面,都做总体的战略部署。

中国制造2025北京纲要的行动核心,简称为四个字,“三四五八”:

三是指三转调整,主要核心是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领域,转空间、转动力。关停淘汰、疏解转移和改造升级。

传统领域的一般制造业要关停淘汰,要往高端制造业转型。转空间是城六区,对制造业进行比较严格限制。现在是城六区外还有制造业发展的空间。转动力是对存量的制造业企业,给它积极转换新的发展势能;

四是指四维创新,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新业态,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五是包括发展创新前沿、关键核心、集成服务、设计创意以及名优民生等五类高精尖产品,打造北京创造品牌。高精尖产品创造为核心,引领社会资源的聚集;

八是指八个新产业专项,包括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等等。

新时期,在推动制造业高精尖领域方面,聚焦八大专项,提升三个能力,同时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提了三个战略和具体落实的八个行动。

工作重点是聚焦新能源八个专项,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与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还有优势产业能力提升,京津冀一体化的服务能力。

关于专项,聚焦现阶段市场力量难以自发整合资源,需要迅速突破重点的领域,更好发挥政府统筹引导作用,调动市场主体开展协同创新,按照实施一个专项,打造一个生态,主导一个产业的要求,来构建平台型企业,带动整合创新型中小企业,包括系统应用端,整合带动创新链的产业发展体系,打造北京市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格局中的新优势,强占产业制高点。

专项实施策略有四个基础原则:

第一,从坚持国家战略需求出发,从产业的首都发展实际和产业演进规律出发;

第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准产业主攻方向;

第三,坚持持续创新,绘制各个产业的路线图。通过路线图的方法,来引导新时期产业的发展;

第四,坚持协同创新,调动产学研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里面。

在新能源智能汽车专项方面,是现阶段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包括智能驾驶,车联网等等,向智能化、服务化发展,提供新产业,向新业态转型。

这两年的工作集中在纯电动汽车产品突破上,坚持纯电驱动的技术路线,将北京打造成国际领先电动汽车科技创新中心和推广应用中心。

纯电动智能生产,有工程化和产业化,打造共性标准体系,包括新能源汽车应用生态的打造,包括特色化产业基地的建设,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来丰富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包括北京市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目前的产业短板,亟待突破。有一个数据,咱们进口ICT芯片的费用超过了石油的进口量。包括前一阶段和美国遭到一个反垄断的限制,差点儿对企业产生灭顶之灾,这体现了咱们IT产业,尤其集成电路产业,在我国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国务院出台了国家集成电路,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规划纲要,设立了国家级的大基金,北京市也在相关方向设立了北京市的产业基金。通过跟国家重大专项还有自身的产业引导基金等方面,一起来引导行业发展,在集成电路方面主要的发展思路叫三整合一保障。

第一个整合,整合全球的设计资源,补齐创新短板,北京市IT设计产业在国内是全国领先的,跟国际先进水平处于接近的环节;

第二个整合,咱们整合国内装备企业,进一步做大装备板块。国家通过近十多年,咱们02专项的储备和实施,很多咱们重要的集成电路,已经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第三个整合:是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打造IDM整合的企业。

第四:保障先进与特色工艺生产线建设,缩短制造水平差距。

中兴国际在全球处于第一阶梯的水平。但是跟国内前几名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正在积极支持它,进行B2、B3生产线建设,更好的提高生产水平。

通过IT设计以及高端制造,进一步带动北京市装备及全产业的发展来打造成为国际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和产业高地。

在集成电路专项,加快发展和推广智能制造,把握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发展产业电能的机遇,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强化北京市科技创新的地位,构建高精尖产业,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内在要求。围绕关键技术平台,基地建设,和生态圈的打造这三个方向,来完善产业支撑环境,推动智能制造新模式及智能化生产这两个应用。

在新一代健康与诊疗服务方面,围绕总体着力构建1+2发展体系,“1”围绕重大疾病的创新医药产品的产业化落地。

“2”是围绕健康服务,生物基因工程,包括IT社会医疗设备的新型产业链。通过布局,基因工程智慧医疗产业链做好服务。未来医疗产业不仅仅是生物药的概念,同时也包含了智能化,智能设备、包括可穿戴,智能化的仓库,还有机器人,都是IT融合发展的新方向。

在提升优势产业能力方面,围绕三个重点方向,一是推进智能联网的制造示范,紧紧围绕国家互联网+战略,特别是互联网+制造等等,创造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发展包含网络制造、协同制造、服务制造、云制造新型的制造模式,进一步支持工业电商创新的优势。

在高精尖产品培育和品牌建设方面,比如说像石墨烯,纳米材料,3D打印等等产品的产业化。包括支持民用民生的创新升级还有品牌的进一步提升发展。

针对存量企业,优质的存量企业,鼓励企业进行提质增效和节能降耗的改造,对于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绿色制造工程,在北京市内组织能效提升,经济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工作。

近期会正式出台印发北京市促进高精尖产品的发展目录,促进技术改造目录。

关于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计划在两个方面推动相关工作。

第一是新一代创新载体建设行动。国家在中国制造2025年,提出建设中国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北京市首先打造北京市一级的创新中心,通过支持企业加大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来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同时进一步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北京市现在由经信委直接负责市里的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下一阶段,首先从经信委自身做起,进一步提升和改造企业技术中心相关的工作。同时要联合包含发改委的工程中心,还有包含科委的工程实验室等等,来统一给大家做好新时期产业创新载体的服务;第二: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的打造。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的打造,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设标准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缩短企业创新的时间和加速企业产品的研发设计进程;

第三: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能力。围绕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能力,包括园区产业升级,从城六区向远郊区县的疏解工作,以及从远郊区县和津冀的疏解,通过实施腾笼换鸟,对市一级现有的园区,对新要素的升级,同时对津冀大区的布局,鼓励支持企业在京津冀范围内开展产业合作,形成在京从事高精尖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设计,对外进行委托,进行授权生产制造的新制造模式。对于高端制造,在远郊区县进行必要的保留,也是扶持整个城市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将以三大战略为引领,实施八个重点行动,推进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去年2015年,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的收入是6200多亿,实现增加值是 2400亿,已经达到了 GDP的10.3%,这是首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GDP正式突破10%,成为非常重要的,新时期的,整个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今年一季度,软件和信息工业保持开门红,为城市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5月26号,国家软博会正式开幕,对整个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大战略进行详细介绍,在这里面先把主要的思路,和初步的想法跟大家介绍。

“十三·五”期间将以产业提质增效为中心,聚焦产业链、创新链高端环节和关键领域,坚持提升自主创新供给、扩大数据信息消费,壮大信息经济规模,实施大数据、大软件、大应用的产业生态战略,使软件、数据和信息作为创新资源的要素,向各领域加速渗透,强化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重要的赋能作用,来强化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形成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发展格局。

四个创新发展的理念:创新、高端、融合、协同发展。

第一战略:实施云网端一体化大数据引领战略。第二战略:跨界融合升级的大软件驱动战略。第三战略:支撑信息社会大软件服务战略。

北京市充分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的计划这个工作坚持四个发展原则,推进云计算中心建设。坚持协同促发展,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在京津冀范围内统筹布局云计算基地,从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发布了北京市产业的目录,包括数据中心在内的产业进行了一些引导。特别在15年,明确提出城六区严禁新建扩建任何数据中心。同时特别鼓励在京津冀地区范围内,进行统筹的协送和张家口市联合建设中国速霸,目前基地的建设,尤其京冀两地,取得非常好的成效,目前有两个重大的基地项目已经投入运行,将在年底主要服务于阿里巴巴,今年的双11将由张北基地提供相关的服务。后面还有北京市重点的一些企业都到张北进行发展;

第二个方面,坚持应用促发展,北京市从2010年就提出了祥云工程,经历了1.0,2.0,我们1.0时期重点打造云计算产业,2.0期间重点扶持通过云计算产业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在3.0版时期持续推进在教育、健康、交通、政务、文化等等应用,同时以北京战略平台人工智能为核心,加快推进公有云战略的应用,促进数据资源共享,同时加强对传统优势IT集中企业的引导,深入推广更加完整的云计算集成和迁移解决方案,更好的扶持包含传统制造业,以及商务服务业等在内的产业升级;

第三:坚持融合促发展。融合促发展支持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技术的融合创新,鼓励用云计算,重构和整合传统的产业链条,加快催生包含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同时也特别鼓励利用社会化公有云资源来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引导现有的包含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企业,实现技术升级包含商业模式的转型;

第四:坚持开放促发展,北京市正在实施服务业综合服务试点工作。积极推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领域的开放,闻司长讲了互联网信息服务业,是北京市发展的重点方向。下一步正在跟部里做汇报和沟通,将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领域推出一系列开放措施,进一步吸引一些外资能和国资进行进一步的开放合作。要推动云计算产业国际技术的应用合作,深化国际间在硬件设备、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合作,实现国内技术产品的突破。同时在第二方面,云服务的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国际云计算的标准,同时开放云计算的体系的构建,在全国实现引领。

在大数据方面提出打造大数据的四个中心:

第一,是大数据的汇集中心,北京市具有选后的数据资源,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大数据,科研大数据,文创大数据,打造最重要的数据源产生地是优势基础。

通过谋划和打造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这个工作跟津冀两地达成非常好的意向,现在正在跟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网信办申报,即将在近期获得批复。通过联合打造京津冀大数据实验区,同时推动大数据产业区域性的协调发展;

第二,要打造大数据的交换中心,以数据汇集为基础,首先是加强政府数据资源的统筹管理,依托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包括数据资源管理平台,来进一步完善政府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开放,同时要再进一步培育大数据的交易市场,建设北京市大数据交易中心。要完善大数据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来规范大数据市场体系的建设。引导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构建北京市良好的数据资源的整合和融合产业的生态环境;

第三,打造大数据的创新中心。通过推进产业和大数据融合应用,特别鼓励大数据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的演进和发展。推进大数据在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通用航空等应用发展,还有生产制造、新型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开展综合化继承化的应用。特别是进一步在原有基础上,在数据清洗、可视化、特别是人工智能等方面,进一步培育北京市龙头企业;

第四,在大数据的示范应用方面,打造大数据示范应用,围绕城市治理,集中部署一批重大应用工程,快速形成示范、效应,来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突出治理体系现代化、城市管理精细化,更好的做好首都功能定位。

总结: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旺盛需求,无论是IT需求,还有包含产业的需求,为北京新时期高精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与此同时,北京市自身高精尖产业的发展,将为构建新型智慧北京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市一定能做好相应的工作。

海威处长:北京市的有关规划,最主要突出了两个词,一个是创新,一个是生态,以前IBM提出智慧地球时,更多提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和应用。主要提数据共享,现在智慧城市更强调创新和生态,也就是创新的2.0,面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开放的生产和服务的创新生态环境,跟过去工业时代以生产者为中心的生产组织方式是不一样的,以上的解释都是涉及北京智慧城市方面的内容。

The Smart City Frum 2016

猜你喜欢
北京市智慧建设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