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传统民居村落的生态智慧

2016-08-23 01:38张姣艳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生态

张姣艳

摘要:“一草一天国,一花一世界。欣做桃源客,山游相与携。”这是初入古桃花源奉化下团村,一幕幕如画风景映入眼帘时,恩师赋诗表意之作。风景如画,心旷神怡的古村景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谱奏出的优美乐章。以下团村、正龙村为代表的湘中传统民居村落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我国丘陵地区传统居民村落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对下团村、正龙村的实地考察,从村落选址、布局、乡土景观营造方面探究古村的生态智慧,从而为古村保护和现代人居环境的营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下团村;正龙村;湘中传统民居;生态

娄底地处相中丘陵西北部和湘西山地东缘,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群山林立,丘陵起伏之间,溪流奔流,水量充沛。西部新化县属湘西山地地区,山势雄厚,峻岭驰骋。娄底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冬季少严寒,夏季多酷热,秋季晴朗温暖,春末夏初多雨成涝,盛夏初秋少雨多旱。全年平均气温16-17.3℃。年平均日照时间1538小时。土地资源优势在于海拔低,土质好,丘岗河谷平地分布比较集中,有利于发展农业和城镇建设;山地面积大,宜于林业发展。下团村、正龙村已成功入围第三批国家级传统古村落。村落四周环山,因为其特殊的地形地貌、生动活泼的村落格局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是千百年来人类历史的积淀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整个村落依山而建,院落因势而造,布局较为灵活。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古朴的村庄显得更加祥和、宁静,走在光滑的青石板路上,倘佯于古村落,使人感觉到与天地融为一体。

一、当代“桃花源”

从新化县城到下团村,路途将近4个小时,翻过了好几个山头,盘山公路饶了一圈又一圈,路途虽累,但是大家却被沿途的风景所吸引,每个美景都来的来突然以至于大家都来不及掏出手机拍照,最后只留下一阵叹息。这般景色是大自然的杰作,沒有太多人为的痕迹,没有工业化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的香草味和泥土的气息,令人神清气爽,心情愉悦舒畅。这种体验是城市中感受不到的。到达下团村已经傍晚了,这是一个平整宁静的村庄,虽然我们错过了桃花盛开的季节,但是古桃花源的别致景色实至名归。村里行人不多,格外宁静。溪水绿莹莹的,岸上泊着一群悠闲的鸭子,远处青山云雾袅绕,近处村民家中炊烟升起,很有柳宗元的《渔翁》意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欽乃一声绿山水。”第二天上午村里游憩,一座掩映在树林中的房子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让人忍不住走进一探究竟。要进入该户人家,首先要经过一片稻田地,正碰上播种的季节,一农户正在田地里犁田,一头大黄牛正辛勤的耕作着。一条小溪穿梭于村庄间,走过一木桥,听着潺潺的流水声,踩上长了青苔的小石阶,一步步走近这户人家。在这里时而听到鸡鸣狗吠声,时而听到鸟叫声,虽然没有桃花,但都很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花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天人合一”

下团村和正龙村等古村落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秉承着“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生态观。过去人们在建房子时有一套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在选址上讲究“背山面水,负阴抱阳”,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局部小气候。因此这两个村的房屋布局并不是全部坐南朝北的,而是依山而建,依势而建。村落中的水系不仅实现了“活泉穿村”目的,而且方便取水,并起到了排水的作用。房屋天井空间则通过合理的布局,来达到这样采光的目的,并利用热压通风来实现“夏凉”。这一系列绿色理念,都是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生态改造

由于经济发展需要,下团村目前正在打造旅游景区,这给下团村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如果管理与规划不到位,旅游经济就会给古村带来破坏。经考察发现,由于受现代文明的冲击,村内新建筑不断拔起,且许多古建筑由于常年失修在不断的老化,这就意味着古村的面貌将逐渐的消逝。在政府的投资下,为了统一规划村庄,新建筑的表皮统一铺上一层木条,虽表面上似乎达到了统一,但其实并没有治本,这还需要后期的精心维护。最关键的是由于后来新建的建筑在造型上都是没有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的,即使表面使用木条,但是整个建筑与周边环境是不协调的。后考察了正在修建的建筑,修建时考虑了与周边建筑的协调性,结构上采用了传统建筑的手法梁架结构,材料上用木材与砖石的结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那些保留完好的古建筑,经过一番修茸,里面仍有居民住居,但也有一些废弃的房屋,这些房子就面临着被拆除的危机。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导致了河流水污染。居民的环保的意识逐渐提高,村里已逐渐修建化粪池,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人们观念变化对村落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方面我们需要向日本学习。在日本,人们对周边的生活环境和景观有着天然的敏感度。从空间领域来说,如果把村民居住这一私用的空间看做内部秩序的话,那么房子外部的空间(比如菜地、溪流、农田、道路等)就可以看成是外部秩序,那么内部秩序和外部秩序应要相互渗透,这样才能更好的形成绿色舒适的乡村田园风光。考察时发现,依山而建的房子,地形高差大,房屋前往往需要加固,而形成类似于围墙的独特景观,这类围墙人们多用石头加固,在自然环境下有些长出了青苔和植被,形成了一种自然式的立体绿化,这种景观形态在古村的普遍使用既生态又能使村容整洁划一。

此次考察只是一个初步了解的过程,古村建设凝结了古人巨大的生存的智慧,巧妙的利用山形水势构建理想的人居环境,其中蕴含的绿色生态理念契合了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思想,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创新,更需要总结前人的经验智慧,做到绿色发展。村落改造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古村落的研究也是一项伟大的工作,将为整个中国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大营镇生态鸡
生态之旅
润丰达 微平衡生态肥
生态保护 有你有我
“知”与“信”:《逃逸行为》的生态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