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农妇大爱传承,辞世后设养老基金反哺乡邻

2016-08-23 10:06吕树龙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22期
关键词:废品澳大利亚家乡

吕树龙

她是苏北农妇,出身贫寒,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她勤劳,头脑灵活,善于捕捉商机,在别人看不上眼的领域里挣到了一笔又一笔钱。她知道上海的房价会涨,就用挣到的钱买下一套又一套房子,辞世前,她在上海已有6套房,资产过千万。

她一生省吃俭用,最大的愿望是反哺家乡,为家乡父老尽一份力,因此,辞世后,她叶落归根,将骨灰安放在家乡小镇的墓园里。她的儿子根据她的遗愿,拿出110万元,在她的家乡以她的名字设立了一个养老基金,以帮助家乡生活困难的老人。

她就是陈秀珍,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教育是,人有了钱,一定要感恩,要懂得回报。

苏北农妇上海致富

2016年4月17日,在澳大利亚打工的唐传金回到家乡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岔河镇淮宝居委会,以母亲的名义设立了“陈秀珍爱心养老基金”。在基金揭牌仪式上,唐传金替母亲将第一笔5万元基金亲手交到淮宝居委会负责人手中。

此时,唐传金非常激动,在母亲生日这天,他替母亲设立了这个基金,既完成了母亲的遗愿,也为母亲尽了孝。按照母亲的遗愿,这笔基金每年投入5万元,延续22年,到母亲100岁时,基金总额为110万元。这些钱将全部用来资助家乡生活困难的超过77岁的老人。

1938年4月17日,陈秀珍出生在洪泽县岔河镇淮宝居委会(那时叫滨河村),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民不聊生,陈家家境极度贫寒,幼年的陈秀珍每日牵着父母的手走街串巷讨饭为生。13岁时,陈秀珍到当地一家饮食店里做童工,15岁时陈秀珍离开家乡,跟一个邻居去了苏州,给一户富人家做帮佣,20岁时,陈秀珍回到家乡和定了娃娃亲的丈夫完婚。

也许是体内极度缺少营养,陈秀珍结婚5年后才生下大儿子唐传金,接着又生了大女儿和小女儿。

在那些灾荒年月里,为了养大3个孩子,在生产队当妇女队长的陈秀珍一边带领村里的妇女在田地里苦干挣工分,一边起早贪黑磨豆腐,编草包,到城里卖鱼挣些额外的钱让孩子们尽量吃饱。改革开放以后,陈秀珍看收废品挣钱,就在农闲时和丈夫一起走乡串户收废品。陈秀珍就是这样一刻也不得闲地想方设法挣钱,使她的3个孩子顺利地长大成人。因为她从小就在父母那里得到教育,人不怕穷,就怕没有志气。

1998年,陈秀珍60岁了,这年,她的小女儿唐传花和丈夫一起到上海打工,因为有一个3岁的孩子没人带,就让陈秀珍去上海帮着带孩子。

唐传花在上海虹桥机场附近以每月600元的租金租了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陈秀珍和女儿、女婿、外孙女4口人就住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每到夜里,陈秀珍和女儿、外孙女睡在床上,而女婿只能睡在地板上。

在上海住了一段时间后,陈秀珍觉得上海经济发达,好挣钱,就决定在上海长住,而在上海长住,必须在上海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因此,1998年年底,陈秀珍回到村里,和丈夫、大儿子唐传金等人商量,想举全家之力在上海买一套房子。

当时,大家都没有多少钱,唐传金拿出仅有的6.2万元,陈秀珍拿出10万元,其他家人又凑了些钱,总共凑了19.6万元,陈秀珍用这些钱在上海虹桥机场附近动物园边上的一个小区里买了一套90.5平方米的房子。

在上海有了房子,根就算扎在上海了。可是,想要在上海长住,手里得有钱啊!怎样挣钱呢?陈秀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她所居住的小区周围没有人收废品,邻居家里有了废品不是拿出去卖,而是往垃圾站一丢了事。

陈秀珍在家乡和丈夫一起收过废品,知道收废品挣钱,因此,她决定在上海收废品,她看中了小区停车场上两个废弃的门面房。

那时人们停车还没有交停车费的概念,因此,这个停车场没人打理,又脏又乱。陈秀珍找到小区物业负责人,跟负责人谈要以每年2000元的租金租下停车场的两个门面房,外带每天将停车场打扫干净。

有了门面房,陈秀珍就想让丈夫来上海,和她一起经营废品收购站,可是,60多岁的丈夫在家乡生活了一辈子,活得舒舒服服,临到老年了怎么肯闯大上海,去上海折腾啊!

见丈夫不肯来大上海,陈秀珍就反复做丈夫工作,最后,见丈夫实在不想来上海,陈秀珍就对丈夫说,你就只当去上海看看咱们新买的房子,住几天,住不惯你再回来呗。就这样,丈夫和陈秀珍来到了上海。

丈夫来上海的第4天,陈秀珍领丈夫去了离家不远的一个建筑工地,在那个工地上发现了一堆废钢材和其他废旧物品,两人以很低的价格买了下来。然后找来木棍和绳子,将这些废品挑在肩上,走了几里路,找到一个废品收购站卖了,净挣了1300元。只用了小半天时间就挣了1300元,丈夫高兴坏了。第二天一大早,丈夫就到附近的农贸市场买回一辆旧三轮车,开始收废品,再也不提回老家的事了。

同乡村不同,城里人因为有钱的缘故,大方多了,许多人家对卖废品那两个钱根本不在乎,因此,陈秀珍和丈夫在小区周围收废品时,只用很少的钱就能收到很多废品,有时上门去收废品,邻居们根本不要钱,只要他们把废品垃圾帮着拿走就行。

因为小区里有废品收购站了,很快就有人上门卖废品,再后来,为了扩大废品的收购规模,陈秀珍找到那些在上海打工的安徽人,动员他们走街串巷收废品,然后卖到他们这里。

陈秀珍开始大把挣钱了,有时一天就能挣到近5000元。

独具慧眼上海买房

陈秀珍是个非常聪明、善于学习、善于接受新事物的老人。

每天,只要收购站里不忙了,陈秀珍就会去找街坊邻居聊天,她非常喜欢上海人的精明,总觉得和他们聊天是在给自己换脑子,因为她是听得多说得少。渐渐地,许多上海人跟她成了好朋友,这些人见她手里越来越有钱,就给她掏耳朵,告诉她上海的房价会一直不停地涨,让她钱不要存在手里,也不要存银行,要买房。陈秀珍把这些的话听进耳朵里了。2001年年初,当她手里有了几十万元时,她在她居住的沙申小区全款又买了一套86平方米的房子。陈秀珍之所以在沙申小区又买了一套房子,是看到了这个小区将来有拆迁的可能。

2004年年初,陈秀珍手里又有了近百万元,她看中了离她居住的小区不远的万科小区的一套116平方米的房子。这套房子要110万,当时,陈秀珍手里没有那么多钱,她想向儿子唐传金筹钱,当时,唐传金刚在家乡小镇上新盖了一幢两层楼房,手里没有多少闲钱,因此,陈秀珍回乡筹钱时,唐传金对母亲的行为很不理解,唐传金认为母亲在城里已经有两套房了,他自己在家乡小镇上又刚盖了一幢两层小楼,城里乡下都够住了,没必要在上海再买房。

陈秀珍见说不通儿子,就拿出家长作风,一锤定音:这房非买不可。没办法,唐传金只好给她筹钱,她又全款买下了这套116平方米的房子(目前这套房子价值400万)。

2007年,陈秀珍手里又有钱了,她看中了闵行区七宝老街的一套106平方米的房子,陈秀珍看中这套房子的原因是这套房子紧挨商业繁华区,并且在旅游景点附近,有升值前景,陈秀珍看好后,马上以126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套房子(目前这套房子价值450万)。

设养老基金反哺家乡

2008年6月,陈秀珍的孙子高中毕业后参加高考,7月成绩发榜时,由于考得不太理想,孙子的成绩只能上二本。正当唐传金和妻子张罗着准备送儿子上大学时,陈秀珍给唐传金夫妇打来电话,不同意孙子在国内上大学。陈秀珍对唐传金说,与其让孩子在国内上二本,不如多花点钱送孩子去澳大利亚读书。

由于不舍得儿子出国,去那么远的澳洲读书,又舍不得花那么多钱,同时,觉得在国内读个二本也没啥不好,唐传金夫妇并不十分同意让儿子出国,因此,接到陈秀珍电话时,唐传金并不为母亲的想法所动。而陈秀珍要送孙子去澳洲留学的想法却坚定不移。

在和上海那些街坊邻居聊天时,陈秀珍知道澳大利亚空气好、环境好,而且在澳大利读大学将来在那里就业会比在国内容易,挣的也会比在国内多,因此,面对唐传金夫妇的反对,陈秀珍一条一条地给唐传金夫妇细说去澳大利亚读大学的好处,终于说动唐传金夫妇同意把儿子送到澳大利亚读书。

因为孙子切身体验到了在澳大利亚读大学的种种好处,因此,2010年,陈秀珍小女儿的女儿初中毕业后,陈秀珍没有让她在国内考高中,而是送去澳大利亚来读高中,然后在那里直接读大学。

2011年3月,上海虹桥机场扩建,陈秀珍期待的沙申小区拆迁终于动工了,她的两套房子都在拆迁之列,相关部门在拆陈秀珍这两套房子时在另一个小区给了陈秀珍4套90 ~100多平方米的新房,至此,陈秀珍在上海拥有6套房,总资产过千万。

儿子去澳大利亚读大学后,唐传金和妻子几次去澳大利亚看儿子,喜欢上了澳大利亚,因此,一向觉得家乡好,哪儿都不想去的唐传金,于2013年年底和妻子一起全家移居澳大利亚堪培拉。

2014年,陈秀珍76岁了,年初,唐传金的小妹唐传花也动了移居澳大利亚的想法,她想自己先去澳大利亚住一段,住得习惯又舒服了就回来接父母也移居澳大利亚。唐传金和小妹唐传花都不想让父母再收废品了,如今父母的家产已过千万,他们应该悠闲地安度晚年了。

可是,就在唐传花准备起身去澳大利亚时,陈秀珍突然觉得身体不适,唐传花带陈秀珍去医院体检,查出胆有问题,刚开始以为陈秀珍是胆结石,再细一查,竟确诊为胆管癌。

唐传金马上从澳大利亚飞回上海,和唐传花两人一起在上海遍找名医给母亲治病,在花掉40多万元治疗费后,陈秀珍走到了生命尽头。

眼看着陈秀珍生还无望,唐传金和唐传花在闵行区的一处墓园里花48万元给陈秀珍定了一块墓地,弥留之中的陈秀珍知道儿女在上海花大价钱给她定了墓地之后,坚决不同意死在上海。她要回老家,要叶落归根,要让自己的骨灰葬在家乡的土地里。

遵照母亲的愿望,唐传金和妹妹退掉了上海的墓地,把母亲送回了家乡。

2014年9月19日,陈秀珍与世长辞。弥留之际,她拉着儿子唐传金和两个女儿的手,一字一句地说出了她想在家乡设养老基金,资助家乡年龄比她大的老人的愿望。这个愿望来源于父母对她的教诲,说人有了钱,一定要感恩。

想着母亲快要辞世了仍不忘家乡,唐传金和两个妹妹泪如雨下。

2016年4月17日,在母亲78岁寿诞那天,唐传金拿着母亲遗留下的房子中的一套房子一年的房租5万元,回到家乡替母亲设立了养老基金,并在当天给母亲开了追思会,县、镇、居委会300多人参加了陈秀珍的追思会。按照陈秀珍的遗愿,这个基金将陆续投入22年,到陈秀珍100岁时,基金总额110万。

编辑 / 若水

猜你喜欢
废品澳大利亚家乡
小区里的“狗”
澳大利亚:和书来一场盲约
夏天的家乡
卖废品
礼品变废品
家乡美等
行在澳大利亚
废品
澳大利亚行
澳大利亚雕塑作品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