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亿俱乐部,拼的是什么?

2016-08-23 11:47文丨
遵义 2016年23期
关键词:大省江苏广东

文丨 辛 明

五千亿俱乐部,拼的是什么?

文丨 辛 明

在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蓝图应该是经济发展有“智慧”、文化建设讲“品位”、社会管理有“温度” 、城市名片更“多元”……我们也期待着更多中小城市进入5000亿俱乐部,在这之前,一场关乎城市全面转型发展的深刻变革正期待着悄然启幕。

又有城市统计排名出炉了,这次是GDP进入5千亿的城市,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生产总值超5000亿的城市已达34个,全国超万亿的城市共有10个!其中上海、北京超过2万亿元,在1—2万亿之间的有8个,分别为广州、深圳、天津、重庆、苏州、武汉、成都和杭州。此外,广大中西部地区有三城入围,其中重庆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成都和武汉则属于传统的十大城市、大区的中心,也是各自所在省份的单极核心城市,例如成都GDP占四川的36%,武汉占湖北的37%。

同样位居9000亿到1万亿之间的还有青岛,青岛去年GDP为9300.7亿元,离万亿大关也已不远。

8000—9000亿元的有4个,分别为无锡、长沙、宁波和佛山,在8000亿以下,7000亿以上有3个,分别为大连、郑州和沈阳;6000—7000亿元的有6个,分别为烟台、东莞、南通、泉州、唐山和济南;5000亿—6000亿元的有9个,分别为西安、哈尔滨、合肥、福州、长春、石家庄、徐州、常州和潍坊。

传统优势、新兴产业孕育千亿城市

这34个城市中,已经有30个城市获准修造地铁,仅有烟台、泉州、唐山、潍坊未获准修造城市轨道交通。当然,包括泉州、烟台在内,目前也正在积极申请修建之中。这也说明,经济越发达,人流量越大,对地铁这种大运量的交通工具的需求就越大。

从行政级别上看,这34个城市有4个直辖市,18个为副省级或省会城市,12个地级市。可见行政地位对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仍十分重要,行政地位高的城市,往往能聚集更多的资源,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入围的城市全部都是省会城市。入围的普通地级市则全部来自沿海,主要分布在江苏、广东、山东等地。

从地域分布看,长三角最多,共有8个,为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常州、南通(此为狭义上的长三角,不包括合肥和徐州),可见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珠三角有4个,即广深莞佛;京津冀也有4个,分别是北京、天津、唐山和石家庄。这三大城市群共有16个,占比近半。

以省份来看,除4个直辖市外,超过5000亿的城市中,江苏最多,共达6个,为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徐州和常州,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紧随其后,有4个,为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

作为第二经济大省,江苏入围的城市为何能比广东还多2个?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相比广东,江苏的区域经济发展更为均衡。尽管前两大城市苏州和南京虽然不如广深,但江苏的中等城市比广东更多,如无锡、常州、南通、徐州发展都比较均衡。

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作为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最不均衡的省份,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尤其是广深两大一线城市GDP之和就达到了3.5万亿。再加上东莞和佛山两座二线城市就更多。数据显示,2015年广深莞佛四城GDP之和达5万亿之多,占广东省的比重接近七成。在这四大城市之外,是广东其他城市发展不足的格局。无论是珠三角的中山、珠海,还是东西北的湛江、汕头等城市,经济总量都不大,离5000亿尚有不小的距离。

与广东一样,第三经济大省山东也有四个,青岛、烟台、济南、潍坊。不过农业发达的山东以县域经济为主,这些城市的GDP相当大一部分来自于下面的县域,中心城市的规模仍不算很大在这三个大省之后,浙江、福建、辽宁和河北这四个沿海省份各有2个城市入围,其中,浙江是杭州+宁波,福建是泉州+福州,辽宁是大连+沈阳,河北是唐山+石家庄。

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安徽、陕西、吉林和黑龙江各1个,分别为郑州、武汉、长沙、成都、合肥、西安、长春和哈尔滨。这些城市全部位于中西部和东北,都是省会城市,也是所在省份的单极核心城市。

从地理分布上看,沿海省份占据了大多数。不过从发展势头上看,这些5000亿俱乐部成员目前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野,在沿海城市中,杭州、深圳等城市与苏州、佛山、无锡、东莞等城市出现了明显分化。以杭州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80.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0%。至今年三季度,全市GDP持续6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杭州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得益于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信息经济高速发展。

再如深圳,随着近几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的快速运转,深圳的经济增速也相当之快,今年前三季度名义增速达到了11.2%。相比之下,苏州、无锡、宁波和佛山、东莞均等外贸明星城市,在2008年以前,得益于外向型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城市经济也实现了快速起飞,但近年来由于外贸出口受阻,加上土地、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扬,这些城市也进入到艰难的转型升级之中。近几年,这些外贸明星城市经济增速走低,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也不断后退。

在这些外贸明星城市经济发展放缓的同时,中西部的重庆、武汉、成都、长沙、郑州、合肥等城市却突飞猛进。例如西部直辖市重庆不仅超过苏州,升至第六,甚至大有超过天津,追赶广深的态势;武汉和成都这两座大区中心城市均进入前10名;长沙得益于其装备制造等产业的迅猛发展,近几年经济高速增长,在全国的排名也从2006年的第28位上升至目前的第14位。

广东江苏火热“争霸” 东北有点冷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全国经济数据后,各省也纷纷披露了自己的“三季报”。区域经济的力量格局,正在出现一个新方向。

从目前25个省市GDP增速的排名来看,西南地区省份的表现比较亮眼。重庆、贵州、西藏三省市区的经济增速名列前茅。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前两大经济省份的广东和江苏之争。经济发展各自较劲,也让各自省市促改革促经济的新手段层出不穷,良性竞争依然延续。

广东凭借珠三角先行优势已经连续多年稳居第一经济大省,然而江苏省凭借苏南模式也是丝毫不逊广东,经济“霸主”是否易位,或许很快就会得出答案。

连续多年来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和第二经济大省江苏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甚至江苏大有赶超广东的态势。2016年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5,514亿美元,江苏全省实现生产总值约5,392亿美元,广东领先江苏122亿美元。

上半年江苏GDP增速为8.2%,而广东为7.4%,有0.8%的差距,如果下半年继续保持这样一种态势,是存在超越的可能性。但是如果考虑广东下半年GDP占全年比重较大这一特征的话,能否超越,仍存在很大的悬念。

从长周期的数据来看,2008年广东领先江苏约858亿美元,其后7年的差距分别约742亿美元、677亿美元、605亿美元、458亿美元、443亿美元、399亿美元、398亿美元。从数据上看,虽然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到2015年江苏追赶的步伐已明显放缓。

追赶步伐的放缓有多个因素,一方面经过多年的追赶,目前江苏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重要指标已经明显放缓。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江苏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150亿美元,同比增长8.5%,比同期广东低了3.8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作为外贸依存度最高的省份,广东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所受的冲击最大,转型升级也进行得最早,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的转型升级已经初见成效。

对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广东来说,尽管外贸出口受阻,但大陆市场开拓力度大,内消费拉动趋势更加明显。尤其是电商的发展进一步突破了地理空间的制约和各种壁垒,有利于广东制造业优势的发挥。数据显示,1-9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36万亿美元,增长5.6%,其中内销比重进一步提升到74.1%,占比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但今年广东的平均价格水平比江苏高一些,所以算起来的现价也就高。扣除价格因素后,江苏的实际增速仍比广东高。

尤其是,尽管广东的经济总量仍然领先江苏,但在人均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广东与江苏有不小的距离。此外,在区域发展方面,广东是目前沿海几个发达省份中区域发展最为失衡的省份,在珠三角高速发展的同时,粤西粤北的大部分地级市人均GDP低于大陆平均水平。

尽管长周期内江苏的增速已经放缓,但在2016年,如果江苏继续保持这样一种增长态势,第四季度如果超越广东成为中国经济新霸主,届时地方经济格局或将再次洗牌。

而与比拼的热火朝天的广州、江苏相比,东北却似乎仍然在寒冬之中。2015年,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四大城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较之上一年全部下降,排名也随之下跌。

观察两年来的榜单,上述东北四大名城中,大连和沈阳连续两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下滑:沈阳去年下降了22.8%,大连更是下降了25.7%。

辽宁当地发改委系统的消息人士表示,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不够灵活,产业结构不太合理,重工业多、轻工业少,导致东北就业不足,老百姓的实际收入占GDP的比重比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要低很多,人口也不断流向东南沿海地区。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东北经济仍会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连带加大财政压力,进而对社会民生产生较大影响。

建设“金融中心”就是城市间的竞争过程

每一座城市都希望成为金融中心,而金融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建设金融中心就是一个城市间的竞争过程。10月29日,“西部金融中心论坛”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表示,既然每个城市都有此“雄心壮志”,那就必然会有竞争,而竞争的关键点,则是要打造非流动的要素去吸引流动性的要素。

以往大家在讨论金融中心时,主要谈的是怎么把钱吸引到这里来,“为我所用”,而忽视了把钱吸引到这里来的同时,还要辐射给周边的城市和地区,“这样才是中心。”李扬强调,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一定要注意“辐射”。

进入新世纪以来,西部大开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相继实施,与沿海共同构成区域发展格局,在资源要素的重新调配和机制体制的不断创新之下,各大板块迸发出空前的活力,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在全国发展棋局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东部地区“一马当先”的增长格局逐渐被打破。

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是:争取资源要素,争抢产业项目,争夺增长速度和总量排名,争当中心城市和城市圈、城市群“老大”。竞争激发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活力,但也割裂了市场,形成了一个个相对封闭的“经济圈”,甚至造成圈与圈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无序和恶性发展。

正因为如此,中央明确提出“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

建设长江经济带,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

面对城市之间的竞争,李扬认为,“因为金融资源是有限的。”与此同时,作为中心的城市是无法移动的,所以竞争的要点则是“要打造非流动的要素去吸引流动性的要素”。

“非流动要素包括我们的地方政府、本地化的企业、居民、区位、资源,等等,而存款、贷款、保险、风投资金等都属于流动性的因素。我们要用非流动性的要素吸引、拥有、控制和转化流动的金融资源,占领和控制金融市场,从而与其他城市展开竞争。”李扬解释说。

李扬表示,目前各个地方的竞争,主要就是指金融产品市场层面的竞争和非流动要素层面的竞争,“这些非流动要素可以提升当地吸引金融资源的能力,提升当地金融产品市场竞争的能力。”所以,地方应该把这些不因形势变化而变化的非流动要素打造结实,让金融资源到了这里就流不走。

李扬还借用伦敦金融城指数框架,分享建设金融中心的入手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商业环境因素、金融部门发展、基础设施因素、人力资本、声誉和其他因素五个方面。”

未来城市,除了拼经济,还会拼什么

按照李扬所说的条件,城市怎么定位?发展优势何在?未来方向如何选择?这种种问题都摆在城市决策者面前。

有城市跑步进入5000亿,也有城市进入“十大最没前途”排名,中国城市地区差异如此之大常常让人感叹。欧洲人常说,中国有某些达到部分欧洲国家水平的地方,也有仍类似贫穷的非洲国家的地方。一些经济大省以人均GDP来衡量,已有1.2万美元,照世界银行标准,类似沙特及中东欧国家的水平。正如上海交通大学陆铭教授新书《大国大城》所分析的那样,中国如此之大,在同一个货币体系之下,不同省份却在做不同的事情。当然,这种分工和民国时期各省自治大为不同,但是某些现象却值得推敲。如何抹平这些差距,城市化、尤其人口自由流动与聚集的城市化是解决思路。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魏后凯指出,“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并不是最重要的,城乡之间的差距、特大型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差距反而更值得关注。”魏后凯强调,随着中国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育和挖掘各地方经济的活力,使各地的优势尽可能地释放。

城市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因为制造业需要在能源、交通、通信各种资源都集中的地方开展。但同时更应看到,随着全球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大城市继续成为产业中心的可能性正在减小;反之,环境好、资源又丰富的中小城市会成为未来经济的增长点。因此,相比于轻易判断一个城市“有没有前途”,认清相关地区的优势和不足、扎扎实实以改革促发展,显然有着更加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蓝图应该是经济发展有“智慧”、文化建设讲“品位”、社会管理有“温度”、城市名片更“多元”……我们也期待着更多中小城市进入5千亿俱乐部,在这之前,一场关乎城市全面转型发展的深刻变革正期待着悄然启幕。

猜你喜欢
大省江苏广东
大省担当与大国蓄力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数读江苏
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传统农业大省如何走现代化道路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研究
江苏
广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