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海洋新战略

2016-08-23 16:07李家彪
地理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大陆架划界海洋法

东海划界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12月10日开放签署,1994 年 11 月 16 日生效。我国于1996 年批准了《公约》,成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我国国家海洋局和外交部从1996—2007 年围绕中国外大陆架问题组织了相关科研调查,获取、搜集了中国东海和南海的水深、沉积物、地磁和重力等方面大量数据,并于 2007 年开始编制我国 200 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组织进行大规模的专家评审以及外交部系统的一系列评估。在2009 年提出初步信息——中国海域存在外大陆架。最后在2012 年,正式提交关于东海部分海域的 200 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

东海的划界案从 1996 年开始到 2007 年,大致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项目的规划,我们将整个海域分成不同的区域进行划界与调查;第二个阶段,我们在东海进行非常高密度的调查;第三阶段,我们将数据处理成能够被联合国接受的数据;第四阶段,我们最后进行外部边界的确定。

基于多项自然延伸的科学依据,以及基本的数据分析,我们首先提出在东海的东北部区域进行外大陆架的划界。这个区域的提出是考虑到在区域里面有一个日韩共同开发区,这个开发区避开了中国,是我们中国政府强烈抗议的。我们理应在这个区域里提出自己的主张,以反对日韩的共同开发区。在这之后,韩国基于与我国在东海类似的大陆架的利益,转变立场,韩国的外交部和相关的专家多次来到中国,也邀请我们到韩国磋商联合划界案,与中国联合推动外大陆架划界。

在 2012 年 12 月东海划界案提交之后,按照联合国的相关程序,我们必须进行答辩。2013年8月15日,我们到联合国总部进行答辩,最终中国的报告得到界限委员会绝大多数专家以及国际上的高度评价。

我国海洋新战略

中国划界案的成功除了维护了国家利益,同时也给国际社会提供了案例。这以后,我国构建了一个高层的网络平台,每年举行一次大陆架的国际研讨会。在这个国际研讨会上,我国的界限委员会委员、海底管理局的重要负责人,以及海洋法法庭三大机构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来参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只有中国每年都在这个平台上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来影响大陆架跨界的未来发展,从而进一步维护国家利益。

而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海洋战略也正迈入新纪元。我们的视野从区域转向全球,除了关注家门口的利益之外,全球的利益也已经成为中国的关注焦点。相对应的,我们的研究也应该进入全球,而不仅仅是国门之内。现在正到了海洋法公约需要修约与调整的时候,我们在早期的阶段里,可能没有更多的参与,这使得我们的国家利益没有很好的体现,那么这之后怎样深度参与,是值得思考的。

对大陆架划界这一领域的研究是科学与法律的大范围交叉,目前在中国很少有这样联合交叉的队伍。这支队伍要长期发展,并且建立政府支持背景下的独立智库。这个智库需要从中华民族更长远的视野出发,而不是受短期的政策影响,来研究探讨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立场。大陆架划界即是这其中鲜明的典型,对它的研究不局限于眼前,往往需要有一些超越时空的想法。(本文系李家彪先生在杭州市委组织部、杭州市科协、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市委党刊《杭州》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杭州科学大讲堂”第 79 讲上的演讲。)

李家彪,1961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2015年12月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国际大洋中脊科学组织联合主席、国际标准化组织海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席、国际大陆边缘科学组织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科学评估工作组专家。长期从事海底科学与海底探测工程研究,在大陆架划界和国际海底硫化物圈矿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和贡献,开拓了海洋维权应用新领域。在海底科学与海底探测工程技术研究,及其在我国大陆架划界和国际海底硫化物圈矿工作中,共获得省部级特等奖3次、一等奖7次、二等奖1次。

猜你喜欢
大陆架划界海洋法
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一般接受的国际规章”解析
法国海域划界的立法、实践及挑战
中国与《海洋法公约》:历史回顾与经验教训
《海洋法公约》的法律价值与实效分析
200海里外大陆架权利基础新论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工作进展主席说明(CLCS/95)
论三步划界法的发展及法律地位——其对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的一些启示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适当顾及”研究
日本划界案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建议摘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