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北京连日雾霾,两个加拿大人却从中看到了商机。据媒体2015年12月23日报道,加拿大人摩西·林和特洛伊·帕克特成立了一家名叫Validity Air的公司,向中国出售加拿大落基山脉的新鲜空气。没想到,这个原本来自一个玩笑的点子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一批500罐空气在短短4天内就销售一空。
在该公司的官网上,一罐容量为7.7升的压缩空气罐售价为32加元(约合149元人民币)。林和帕克特透露,他们最初的想法只是开玩笑,第一袋装在食品密封袋里的空气在易趣上出了99美分,然后第二袋空气就拍出了168加元(122美元),于是他们卖空气的计划就开始了。据悉,林和帕克特每隔两周就会去落基山脉收集新鲜空气。以前生意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5年10月,他们开始向中国销售。由于太抢手,目前他们的产品已经供不应求。
不妨认真考虑一下卖空气
加拿大人卖空气,国人觉得很新奇,但其实卖空气的创意早已不算新鲜。早在1919年,法裔美籍艺术家马塞尔·杜尚就曾把一个玻璃器皿中的液体抽掉,命名为“巴黎空气”赠送给两位美国收藏家,算是开了罐装空气的先河。不过,真正把空气商业化做成罐头的,是美国一个叫诺克的富翁。当年,他在日本富士山旅游时突发奇想,开发了“富士山空气罐头”的产品。即便在国内,从北边的呼伦贝尔到南方沿海的福建,再到西部的贵州,这两年好多地方争相把空气做成罐头,所以这实在算不上稀奇事。
问题在于,为何空气罐头能屡屡成为热闻?比较国内外,无论是“巴黎空气”还是“富士山空气罐头”,其更多是作为一种稀奇的物品出现,看不出跟空气质量有多大关系,也没引起多大反响。相比之下,几乎这两年出现的国内所有相关机构在推广空气罐头时,都在反复强调其“清新”“纯天然”等概念,一波又一波地制造话题。追根溯源,最主要还是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有关。
不过,空气罐头真的能如预想中那样唤起大家的环保意识吗?未必。从各地报道来看,一些地方推出空气罐头,更多的是为了营造噱头,热闹一阵子就悄无声息了;而对于那些好奇的买家而言,大多也都只是图个新鲜,往往一笑了之。而要让每个人以及地方政府真正重视环境的改善,的确得呼吁乃至引导大家认真考虑一下卖空气这件事儿,不过要卖的不是空气里的氧气,而是二氧化碳,即重视“碳交易”。这么做的逻辑在于:与其我们关注哪里有新鲜空气,不如真正思考一下如何改善我们身边的空气质量,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罐装空气,不是防霾神器
说实话,雾霾之害被炒到现在这么高强的程度,令人始料不及。我们每天都呼吸的空气突然变身为商品,舆论便产生了不同的声音。有的人对这种转变表示能接受,因为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任何稀缺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商品,但同时,也觉得悲哀,新鲜空气居然变成了稀有的商品。有的人则对罐装空气并不感冒,认为这种罐装空气的噱头意味远大于实际意义,更像是炒作。还有人认为,罐装空气商品的出现,体现出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部分中国人开始有意愿、有能力花钱去购买自己的“愿望”了。
无论如何,“漂洋过海来看你”的加拿大罐装空气,给雾霾经济又加了一把火。伴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问题关注度的日益提升,相关市场需求得到拉动,雾霾经济的产生和兴起有其必然性。但可以肯定的是,“救”民众于雾霾的长久之计,不是任何新奇的防霾神器,而必须仰仗社会各界一起做出根本性的改变,改善空气质量,打造宜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