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

2016-08-19 23:08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戏子黄晓明作秀

2015年10月8日,黄晓明和Angelababy杨颖大婚的消息可谓轰动了整个娱乐圈。婚礼不仅邀来众多明星好友,更是占据了各大媒体头条。不过声势太大也未必是件好事,10月11日,在婚礼仅仅过去三天后,一篇名为《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的文章便在网上热传并引起了网友们的争论。

该文简单地对比了媒体对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和黄晓明举行婚礼这两件事的关注度,然后连设四问:“让我不禁以为难道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不是屠,而是黄吗?”“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演艺圈推动的吗?”“这真的不会让年轻人以为读书并没有什么用吗?”“让我不禁以为难道实现‘中国梦的重担要落到‘戏子身上吗?”文章意在说明国人过度关注黄晓明而冷落屠呦呦,其中折射出国人对科学缺少尊重,需要深刻反思。

多维解读

怎么能拿黄晓明跟屠呦呦乱PK

将黄晓明和屠呦呦这两个不同行业的人简单地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便得出“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的结论,是不科学、不严谨、不讲逻辑的,甚至这种煽情的PK本身,便是另一种歪曲的价值观,反倒应该被辨别、被警惕。

媒体没有报道屠呦呦女士的功德与贡献吗?有!至于报道数量的多与少,只是一个相对概念,试想如果媒体都以娱乐狗仔队的劲头去盯着屠呦呦,老太太能吃得消吗?而且屠呦呦有屠呦呦的贡献方式,黄晓明有黄晓明的贡献方式,孰轻孰重何必一定要量化个三六九等?至于演艺圈能不能推动社会进步这个说法,谁能说美国的好莱坞对于美国社会没有推动作用?谁能说韩国的影视剧文化对于韩国社会没有推动作用?何以能套个“戏子”二字,对一个群体如此蔑视呢?至于“读书有用无用”,其影响因素有很多,简单地让黄晓明来背负,恐怕他也是扛不起的。娱乐圈的社会功能就是娱乐大众,应该允许公共空间有一些八卦精神,什么事情都往“高尚”“梦想”上扯,都拿“人类贡献”的大帽子去扣,只会让社会空气更凝重,令人窒息。

让屠呦呦PK黄晓明是一种危险的逻辑

让屠呦呦PK黄晓明是一种危险的逻辑,因为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与黄晓明办婚礼,这两者既不矛盾又不可比。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然而,“戏不如娼”“戏子不入下九流”的老旧思想依然如幽灵一般,时不时地出现在媒体上。但实际上,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评价标准不同罢了。

评价文艺工作者的首要标准是作品。黄晓明的财富多寡是由他在影视界的地位决定的,而这种地位的取得与其个人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是市场机制对一个演艺工作者的回报。科技工作者的评价标准,则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科技领域有其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可能很多百姓宁可去问江湖郎中,也没兴趣去关心屠呦呦的论文,但这并不妨碍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得到专业认可,并在更大范围内造福人类。

其实,演艺明星的生活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

猜你喜欢
戏子黄晓明作秀
《最后的真相》黄晓明&闫妮
戏子匠
戏子匠
戏子说
黄晓明的“告白秘籍”
作秀过敏症
作秀过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