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景顺
朱口村为三明市第二大行政村,常住人口近万人,是2010年“6·18”洪灾重灾村。2014年4月,福建省公安厅下派驻村干部温曜圻到位后,带领朱口村“两委”班子攻坚克难,引领百姓脱贫致富,实现了朱口村由省级“双薄弱村”到“集约经营示范村”和“宜居美丽生态村”转变,赢得当地百姓的广泛赞誉。
诚心赢得好口碑
面对大量的灾后重建工作,温曜圻在调研基础上以建设宜居美丽生态村为目标,与村民吃住一起、融入一处、打成一片,村民有什么意见和愿望,他一家一户去了解;土壤适合种植什么作物,他一块田一分地走遍;上级对农村工作有哪些政策上的扶持,他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去争取。他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从村民最关心的饮用水问题入手,对村自来水厂进行升级改造,解决了全村万余名村民饮用水问题,保障了村民饮水安全。温曜圻凭借一颗真诚的心,赢得了广大村民的欢迎和信赖。有了这一牢固的群众基础,他带领村“两委”班子乘势而上,一条条思路破茧而生,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桩桩实事如期兑现。朱口村干涸的水渠通水了,数字电视免费入户了,黄家小区、河滨小区、中山街、水茜自然村房屋立面改造、路沟渠和绿化带建设圆满完工了。他关心帮扶村困难儿童,积极争取相关单位企业捐助,先后向朱口小学、幼儿园捐赠物质23万余元,改善了师生的生活条件。对此村干部们很受感动,打心底钦佩他、敬重他,尽全力支持他、配合他。村民肖由白由衷感叹:“没想到温书记这么短时间内干出这么多的实事,他跟我们确实是心连着心。”
尽心打造好队伍
朱口村共有党员128名,设党总支,下辖4个支部。为了抓好党建,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三抓”党建,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一是推行党员设岗定责。对党员全面实施目标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对党员干部在民生、党建、经济、新农村等方面的工作职责进行细化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在他的带领指导下,朱口村设立党建工作岗、先锋模范岗、村民致富岗等7个专项专岗,有效激励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二是加强民主管理。他严格执行“六步工作法”,建立充分体现村情民意、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决策机制,健全党务村务公开以及村财务管理制度,大力推广“四议两公开”,确保村务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三是打造学习型党组织。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着眼于加强党员素质建设,采取培训、外出交流等方式组织党员对村各项事业发展进行提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
用心培育好产业
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培植村“造血”经济,实现贫困户脱贫增收。温曜圻集思广益,抓发展、促增收,带领村“两委”干部通过调研论证,坚持“风险低、周期短、受众面广、可持续性强”的原则,在本村花农成功种植鲜花增收的基础上,确立鲜花种植作为本村重点扶持产业,做好四方面产业扶持措施。一是土地流转帮扶。针对精准扶贫贫困户,减免其前3年的土地租金,并争取水利、土地平整项目,完善流转土地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农业设施建设帮扶。帮助花农向省农业厅申请 100亩鲜花大棚补助资金80万元,直接发放至农户个人。三是种植管理帮扶。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定期开展栽培技术培训,提高鲜花种植管理水平。四是鲜花销售宣传帮扶。采取开办展销会、招商洽谈、互联网宣传等方式宣传推销本村鲜花,着力开辟鲜花销售渠道。如今,走进朱口村王公桥花卉基地,一排排现代化、高标准的温室大棚整齐地矗立在朱溪河畔,基地第一期项目建设100亩已经走上正轨,平均每天可采鲜切花2000余扎,主要销往福州、厦门、南昌等大中城市,年产值近200万元,还吸收了大量贫困户务工就业,并带动群众入股合作社共同发展。
倾心创出好经验
在发展产业解决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同时,温曜圻思考着自己驻村期满回去后,村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走?单是村里的基础设施运转和维护就需要一笔资金,若没有村财收入,这些设施运作和维护将难以为继。带着这一问题,他与同一批省派泰宁县驻村干部一道探索出一条贫困村村财捆绑增收新渠道。
针对各村受资金和资源限制,很难单独实施投入资金较大、资源需求较多大项目的困境,他与其他5个省派泰宁县驻点村协商,由朱口村牵头,6个省派泰宁驻点村采取村财集中捆绑公司化运营的方式,各村村委会出资10万元为股东,成立了泰宁春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从各方渠道筹集补助资金450万元开展智能温室建设。通过招商,引进企业进行投资,建设“金湖牧歌”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综合体,承租种植蔬菜瓜果,每年支付每个股东村5万元的租赁金,并随项目效益的增长提高租赁金,形成稳定的村财增收渠道,为各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热心做出好表率
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山区,从机关干部到“泥腿子”村官,人民警察出身的温曜圻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抢抓机遇,先行先试,时时、处处、事事争做驻村表率,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不泄气。他一心扑在精准扶贫工作上,为增加贫困户收入和村财增长,积极与合作驻点村协商注册成立公司;辗转多地向人学习请教工作中所涉及的新知识;协调项目资金、土地流转,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与当地政府沟通项目地块“三通一平”工作;反复与多家项目涉及企业进行多方谈判;动员自己在省农科院工作的亲戚、朋友来基地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项疑难问题……两年来,为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三明经验,他一直奔波在工作一线,谈起中间的酸甜苦辣,他只是说,“这是我驻村扶贫的职责,只要能为村民争取更多的利益,带动村民致富,我苦点累点都值得。”福建日报、福建经济网、福建支部生活等主流媒体、刊物先后5次对他的典型事迹作了宣传报道。温曜圻用的是真心、真情擦亮党员驻村帮扶这面深得民心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