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科技局 吴中培
“泉州制造2025”的实施思路与对策
泉州市科技局吴中培
[摘要]实施“泉州制造2025”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针对泉州市装备制造业及其应用领域的产业特点,泉州市组织实施“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突破机械装备、生产系统数控化的关键技术;选择典型产业和重点企业,建立应用示范;进行标准体系研究和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加强数控技术应用服务和培训体系建立。为“泉州制造2025”的实施提供多个要素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协调,聚焦政策支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金融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关键词]泉州制造2025产业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业数控化
2013年1月,中国工程院联合国家有关部委启动并开展“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研究课题,编制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为确保“中国制造2025”的顺利实施及寻求区域性实践范例,中国工程院经过广泛深入全国各地调研比较,认为泉州作为制造业大市,产业门类多、规模总量大,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又鉴于泉州在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的显著进展,中国工程院决定将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全国首个地方试点,并组织院士、专家帮助编制《泉州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公开发布后,泉州市随即通过各大媒体向全国公开发布《泉州制造2025》,成为全国首个发布的城市并在福建省率先组织实施。
笔者作为“泉州制造2025”的组织实施和参与者,对泉州产业发展现状、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和推动“泉州制造2025”的实施有自己初浅的认识和思考。
1.1泉州产业发展现状
2014年,泉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73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经济总量连续16年保持全省第一,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063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工业实现增加值3185.71亿元,比上年增11.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4%。拥有超亿元企业2062家,比上年增加171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135家,比上年增加18家。
30多年以来,泉州纺织服装、制鞋、建筑材料、食品饮料、工艺制品、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和纸业与印刷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产业整体竞争力持续提升,集群经济已成为泉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1.1.1主要产业集群
1.1.1.1纺织鞋服
纺织服装业是泉州市第一个突破千亿产值的产业,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服装业市场份额占全省同行业的80%、全国的10%;泉州市还是我国三大制鞋产业集中区之一,鞋类出口量占全国的1/8。 纺织服装产业以海天、南益、凤竹、七匹狼、柒牌、利郎、九牧王、金犀宝、劲霸、拼牌等名牌产品企业为龙头,共有纺织染整、针织服装、布料服装、包装企业近万家,形成纺织、染整、成衣等系列化生产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上市公司就有20余家。鞋业以富贵鸟、安踏、匹克、特步、361度、鸿星尔克等制鞋企业为龙头,形成鞋材、鞋机、制鞋相配套,皮鞋、旅游鞋、运动鞋、休闲鞋等品种繁多的鞋业产业链,共有各类制鞋企业 3000多家,上市公司就有20余家。
1.1.1.2建材机械与建材产业
泉州的砌块机械、石材机械和金刚石工具等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拥有群峰智能机械、鸿昌砖机、泉工机械、盛达机器、飞宙机械、巨轮机械、和盛机械等骨干企业。2013年,泉州建筑建材产业共实现集群产值950.25亿元,拥有以南安水头为中心的石材之都、以惠安为中心的石雕工艺基地、以南安为中心的水暖厨卫之都、以晋江为中心的建陶基地。南安现有石材企业1500多家,年产板材总量2.1亿平方米,占全国石材产量的60%。
1.1.1.3数控机床
泉州机床产业起步较晚,但起点高,不到十年一跃成为福建机床产业主要集中区,产值超过福建机床产业的50%,且90%以上产品实现了数控化。泉州机床产业利用地域优势注重闽台合作,引入多项台湾机床企业技术和相关人才,开发出多种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产品。
1.1.2产业装备特点
1.1.2.1机械装备产业与本土支柱产业关联度大
泉州的纺织鞋服、建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的需求催生和促进了本市纺织服装机械、制鞋机械、石材机械等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这些机械装备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对本土的纺织、制鞋、石材等产业形成有力支撑,促进这些产业的生产装备升级。
1.1.2.2重视向数控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许多行业的骨干企业已把产品创新性和先进性放在了争取市场优势的首位。他们比对国内外先进同行,把数控技术、伺服驱动、集成和智能技术作为提高自动化水平、工效、减少劳动力成本、降低能耗最好的应用技术。在石材装备、纺织机械等产业,开始大规模的应用PLC和伺服驱动,采用专用数控装置也逐年增加。机器人在水暖卫浴、工程机械、包装机械等产业的应用逐渐兴起。
1.2面临的挑战
泉州制造业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长期依赖低成本扩张,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逐步趋紧,传统制造业面临新的挑战,体现在:
一是低成本优势难以为继。随着内地劳动力大省产业的崛起,与沿海地区争夺劳动力,加剧了“用工荒”现象,企业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融资成本等节节攀升,低成本劳动力不再是一个优势,人口红利已近尾声,对泉州制造业企业形成严峻的挑战。
二是技术创新支撑乏力。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短期中快速发展,由于自身研发力量薄弱或受短期经济效益的驱动,多数企业过多依赖于产学研,较少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投入的资金也相对有限,生产设备依旧使用小型、低端、传统的生产设备,缺乏数控化、智能化等高端技术支撑,特别是缺乏整体解决方案和成套装备,技术综合服务能力低、方法少,造成效率偏低,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从而缺乏持续的技术创新活力。
三是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贸易壁垒。由于受国际金融和近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消费正处在比较低迷的状态,一方面对我国出口产品需求大幅降低,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正大力推进“再工业化”进程,一些发达欧美国家为解决国内就业问题,不断设置新的技术和贸易壁垒。这些都意味着出口导向型经济将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对以制造业为主的泉州市企业产生冲击,特别是泉州鞋服等传统出口产品可能成为重点冲击对象。
1.3实施“泉州制造2025”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机械装备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国务院下发了《中国制造2025》《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福建省也相继出台了《福建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福建省“十二五”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规划》。泉州市出台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专项扶持行动计划》《泉州市加快机械装备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上述文件的出台,为实施泉州市“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推动机械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导向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进入21世纪,随着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一系列重大关联技术的群体突破,整个经济体系运行效率正在不断提高,进入以“数字化”制造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前夜。新的工业革命到来时,一大批传统产业、行业将被淘汰,但同时又将创造新的商业机遇。因此,必须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全面实施“泉州制造2025”,使泉州市制造业有一个质的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
多数泉州企业已经历了从传统设备(包含产品)向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装备的升级过程,产品数控化率也大大提升。而在劳动成本升高、劳动力资源缺乏的影响下,基于复杂控制系统、针对智能化、远程控制、集成自动化的高端需求,发展专用定制系统、装备或开辟如机器人等新产业的专门需求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之一,急需政府主导大面积推广数控技术的应用,“泉州制造2025”正是推进数字化制造,提升制造层次、改进制造方法,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的最有效途径。
2.1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
《泉州制造 2025》作为泉州市制造业发展的十年战略性规划,包括《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以及《泉州市发展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泉州市提升质量品牌专项行动计划》《泉州市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计划》三个专项行动计划,该规划提出到2020年,通过科技创新和实施智能制造、提升质量品牌、服务型制造三大行动,到2025年,泉州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成为中国制造业强市。
2.2组织实施和技术路线图
针对泉州市装备制造业及其应用领域的产业特点,围绕突破机械装备、生产系统的数控化的关键技术;选择典型产业和重点企业,建立应用示范;进行标准体系研究和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加强数控技术应用服务和培训体系建立。
2.2.1突破装备数控化关键技术。针对纺织鞋服机械、数控机床和建材加工机械(石材、水暖卫浴产品加工)在结构设计、数字控制、伺服驱动和个性化工艺等方面的需求,以突破技术瓶颈、掌握关键技术、建设共性技术平台为目标,提高泉州市机械设备自主创新能力和数控化技术水平,重点开展一批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
2.2.2开展重点产业和企业的应用示范。对泉州市制造业中产业规模、关联度和影响力大的纺织鞋服及其装备产业、机床及机器人产业、建材装备及建材产业建立应用示范产业,在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建立示范点,促进机械产品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提高相关企业的生产环境向数控化、智能化和集成自动化方向发展,促进其生产模式的转变升级。2.2.3 引导开展科技创新。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投入、科技金融和社会资本联合推动”的创新资源整合机制,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每年安排科技项目研发专项资金和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与放大作用,加强市县联动、共同推进;对于重大项目,所在地县级财政配套专用资金予以支持。建立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先期研发、企业主导产业化、高校院所协同创新”的方式,组织实施科技项目。重点围绕智能制造、质量与品牌建设、服务型制造三项重大行动,以及发展绿色制造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产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新产品开发、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项目。
2.2.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加快实施福建省“海纳百川”人才计划,着力引进一批创业创新能力强,学术技术、经营管理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能引领和带动某一领域科技进步的高层次人才(团队)。落实“海纳百川”计划,把人才工作项目化,逐个项目明确具体牵头单位、配套政策及资金安排。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通过网络平台,与全国各地,以及境外国外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建立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2.2.5完善应用服务和培训体系建设。针对泉州市机械产品数控化需求,建立包括数控机械创新设计平台、数控装备应用推广中心、数控人才培训中心等各类创新设计示范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以产学研用合作方式进行数控装备的应用研发与服务培训;引导大中型数控企业开展通用数控系统的培训服务,并在各产业聚集区建立分支服务机构;培育一大批小型专业化数控技术服务公司,针对某一类或几类装备的数控系统开展深入应用开发,把产品做精做专,把服务做到贴身到位;依托相关行业协会和科技培训中心,进行应用示范、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等组织,推进共性技术的应用。
2.2.6加强技术交流与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国内外数控技术应用的交流,加强数控装备生产企业、数控技术研发机构与用户之间的交流,达成技术服务商、设备供应商与用户间的共识,形成更有效的行业解决方案,加快推进机械装备数控化进程,降低应用推广成本。围绕具有带动性和示范性的典型产品和行业,在研究开发、示范应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各个行业开展标准体系研究和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形成相关产品的技术标准。
3.1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建立“泉州制造 2025”联席会议制度,由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直部门与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泉州制造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考核和监督,由市政府组织制定“泉州制造 2025”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及具体实施细则,每年对各县(市、区)、产业园区等进行考核,并给予综合评价,将考核评价结果以一定形式予以通报。
3.2加大政策支持。制定出台《泉州市扶持数控技术和机械产品自动化若干意见》,从财政资金投入、投融资、税收优惠、政府采购、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人才培养和服务、土地优惠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重点支持数控技术推广应用、数控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行业和区域示范以及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
3.3强化金融服务。充分发挥泉州作为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优势,建立健全为制造业服务的多元化金融体系,稳妥发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特色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根据泉州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探索建立面向定制化商业模式的供应链金融机制及相关配套体系。研究制定民间融资管理办法,在石化、纺织服装、制鞋、水暖产业开展投资基金试点。
3.4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使科技管理体制调控有效、科技政策引导有力、科技法规保障到位。加大对“泉州制造2025”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创新氛围,争取早日实现“泉州制造2025”的各项目标任务,建设制造强市,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
参考文献:
[1] 冯飞. 迈向工业大国30年工业改革与发展回顾[M].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2] 徐刚. 泉州民营企业发展概论[M].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
[3] 张君朗, 唐春晓. 解读晋江——改革开放 30年晋江研究论文选集[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