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玥
孩子的眸光点点,或璀璨明亮,或暗淡无光。
根据社会上此起彼伏、未曾间断的新闻热议,如“史上最苦涩小学生作文”中“爸爸妈妈工作回家就低着头玩儿手机,我只好也低着头玩儿ipad”以及“小学生打游戏月入过万”等,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看见的成人行为、社会现象极有可能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引导,成为他们难以分割、难以改变的一部分。
尼采曾悲愤地指出:“真想让他们看看,失落的精神是如何变成骆驼,骆驼是如何变成狮子,狮子又是如何变成小孩儿……”。但其实这更应该是一个逆向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循环。由小孩儿成长而来的大人们将内化的恶习传递给了下一代孩子,文明的失丧不会随时间消逝,只会与日俱增。
我们在感叹之余,心中是否应该想到树立一个榜样的责任意识?在年轻一辈面前,我们的行为举止是否起到了引领指导的作用?
然而,我十分遗憾地看到社会犯罪趋向低龄化,吸毒人群趋向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无法无天的“小霸王”……于是,“垮掉的一代”由“九零后逐渐扩展为零零后”。可是,我更想问一句,一直批评年轻一代的老一辈人们,你们是否能做到自己所说的标准,能否成为年轻一代眼中的“手执大旗”的引导者?
当在这个一切都可标准化为商品的年代,包括人的理想、良知、信仰,我们看到年轻一代的孩子们成为拜金主义者、金钱至上者、利已主义者,更应该反思自我。
胡适在《红楼梦考证》的扉页上写着:“我想用这几十万字的小说考证,来教年轻一代如何‘深刻而显著地思考。”先生在书中陈条列纲,抽丝录茧,一点一点地驳斥谬论,逻辑严密而无懈可击,实为考证之书。
而最近获安徒生童话奖的曹文轩与胡适之先生相比,对孩子影响得更早。曹文轩不同于其他儿童文学作家,如杨红缨、郑渊洁等,只让孩子看到生活的美好,避免或忽略生活阴暗面,而是将孤独寂寥的童年状态同天真无邪的孩提性格这两面结合起来,表现了真实贴近的儿童状态,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经典的《草房子》和《青铜葵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自强不息的信念与勇气,同青铜和葵花,一直留存于我的心中。
孩子的点点眸光因看到美好而璀璨明亮,因看到邪恶而暗淡无光。
点点眸光,值得也需要我们共同呵护。
(编辑:李跃)
评点:陈瑾
“孩子的眸光点点,或璀璨明亮,或暗淡无光。”这取决于我们大人怎么做。文章由低头一族的父母引到尼采的话,让人警醒。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文学是孩子最好的引领。文章立意高,议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