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人民胜利渠

2016-08-18 07:04范留明洛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6年6期
关键词:渠首闸门黄河

□范留明(洛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走进人民胜利渠

□范留明(洛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俗话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可是自从有了人民胜利渠,这一说法就被彻底改变了。

人民胜利渠是1949年提出,1950年勘查、规划、设计,经中央批准于1951年3月开始修建的,1952年4月第一期工程竣工,同年6月开始灌溉农田,发挥效益。后来又经多次续建、扩建,逐步达到了目前的规模。这是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溉工程,渠首位于河南武陟县嘉应观乡黄河北岸的秦厂村,东距京广铁路黄河大桥1.50 km,西距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约30 km。整个灌区南起黄河,北至卫河,东至浚县,总辐射面积1486 hm2,受益范围涉及焦作、新乡、安阳市的武陟、获嘉、新乡、原阳、延津、卫辉(汲县)和新乡市郊区等8个县(市、区)47个乡镇,控制灌溉面积近13.33万hm2,有效灌溉面积达9.87万hm2。同时还承担着新乡市城市供水和必要时向安阳、天津送水补源的任务。工程主要由灌溉、排水、沉沙和机井四项工程组成。其中总干渠和干、支、斗、农、毛五级渠道2070条,各种排水河渠677条,区内机井8000多眼。渠首为无坝引水,渠首闸为框架式结构,设计正常流量60 m3/s,加大流量85 m3/s。灌区内大部分都已实现了井渠联合灌溉模式。当地下水水位高时就用井灌,即满足灌溉需要,又能降低地下水位,防止盐渍化;当地下水水位低时就用渠灌,在满足灌溉需要的同时,还可补充地下水,防止地下水漏斗的形成。正如当年毛泽东主席所说的:“渠道灌溉是阵地战,水井浇地是游击战。”再加上统一管理,科学调配,灌区基本实现了旱可浇,涝可排,渠井联动,防治盐碱的综合目标,开创了引黄灌溉的新典范。

人民胜利渠是河南水利的骄傲。它不只是揭开了新中国开发利用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的序幕,也给豫北广大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据统计,截止2012年人民胜利渠已经向农业及生态环境累计供水340多亿m3,为新乡市城市供水10多亿m3,向天津市送水11亿m3。此外还回补地下水60多亿m3,补给卫河水68亿m3。灌区内的旱、涝、碱、沙灾害得到综合治理,粮棉产量逐年提高,至70年代后期粮食亩产已超千斤,皮棉已超百斤,分别是开灌前的10倍和5倍,同时还利用黄河泥沙沉沙改土肥田,把低洼荒凉的盐碱地改造成高产稳产田,先后淤改土地达9万多亩。既减轻渠道淤积,又提高土壤肥力,为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开创了先例。人民胜利渠已经成为豫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

人民胜利渠是倍受国家领导人关注的引黄灌区。早在建渠伊始,毛泽东主席就视察过这里,并亲自摇起了渠首闸门的启闭机。1990年江泽民总书记也来到过这里,留下了珍贵的题词。还有其他许许多多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平民百姓也都来过这里。这里已经成为吸引无数前来参观学习的旅游胜地,沟渠纵横,工程林立,人文史实,亭台楼榭,令人流连忘返。

渠首一座青灰色的苏式房屋,据说是当年修建人民胜利渠的指挥部,现在被开辟为毛主席和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黄河展览室,虽说只是一层歇山式房屋,却也不失这里的经典建筑。当然,这也是毛主席当年视察这里休息过的地方,虽说时间很短,可那坐过的椅子,用过的茶杯,也还都一一陈列在房间里。甚至连毛主席当年摇过的启闭机也都放在了这个房屋里,当然是从原闸门上更新下来的遗物。但由此不难联想到,毛主席当年就是坐在眼前这把椅子上,笑眯眯地倾听汇报的情景,也许他手里还夹着一支袅袅缭绕的香烟呢。那座粗重的启闭机用红布条裹着,就放在隔壁的房间里,应该算原汁原味的文物吧,每个参观者都要亲自触摸一下,那个摇把已经有些发亮了,仿佛还留有一代伟人当年的情怀和余温。迎门的那尊汉白玉毛泽东主席坐像,应该是最新请来的,背后是鲜艳的党旗,两边还摆着向日葵。人人都在此默立了,又都走开了。心想他老人家不会这样老坐着,因为他的灵魂早已融进亿万人的心里了。

1952年10月31日10点多钟,毛主席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长罗瑞卿等陪同,乘专列经郑州、邙山过黄河铁路桥到詹店车站下火车,再乘吉普车直奔这里的。他说:“人民胜利渠,这个名字好,我今天就是来看这条人民胜利渠‘小黄河'的。”他在休息室听完施工建设情况汇报后,就又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黄河大堤上,指着引水渠的闸门问道:怎样开闸?管理人员乔登宝走上前说:“现在农村没有电,也没有机器,是用人力摇开闸门的。”毛主席说:“好啊,那咱们大家一齐用力把它摇开吧。”从这个情景看,当年并不是有意安排毛主席摇闸的,而是他老人家的即兴表露,因为他心里装着人民的疾苦。看着闸下温顺而过的黄河水,他点燃一支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满怀深情地说:“要是沿黄每个县都建一座引黄灌溉闸就好了!”并指着露天的大闸启闭机说:“要盖上房子,保护好,别让工人们风吹日晒着了。”这就是一代伟人的柔情,如果他老人家在天有灵,看到眼前这座两层的闸门楼和电动启闭机,那又该有多高兴啊!

在来这里之前一天,毛主席刚刚在开封说一句很著名的话“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是他临走时向登车送行的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等负责同志嘱咐的一句话。也许他也没曾想到,这会成为他的又一个伟大号召,迅速传遍了祖国大地,掀起了大规模治黄建设的新高潮。

渠首是人民胜利渠的龙头。闸前的引水渠呈“人”字形,黄色的渠水在此一分为二,一股正北穿过武嘉大闸门进入武嘉灌区,一股东北流穿过人民胜利渠渠首大闸门,进入到了人民胜利渠灌区。大凡引河取水,为了借势自流,渠头都会对着上游,可这里的引水渠却是斜对着下游的,好像黄河在此倒流了一样。也许这正是人民胜利渠的独到之处,为了不让黄河大量泥沙直冲渠内,才专门采取如此迂回的引水方式吗。其实,人民胜利渠为了消除引水泥沙,还在渠首闸后专门布设了9处沉沙池,总面积5万余亩,用以沉沙。别看这一简单措施,却让大约40%的泥沙都在这里沉积了下来,剩余的泥沙要不随着渠水被送入了农田,要不下泄至卫河输往下游。这是需要相当技术含量的设计,要求渠道的坡度必须具备足够的携沙能力,又不损失应有的水头,而人民胜利渠恰恰是做到了。

毫无疑问地说,人民胜利渠作为一项水利工程,几乎做到了仁至义尽,尽善尽美。渠首无疑是十分壮观而美丽的,那灰白色的广场,米黄色的闸门,新颖的展览馆,就连那些松柳花草,都好似向你抛着稚嫩的媚眼儿。也许正是这样的敞亮,太过刺眼了,这样的大气,太过现代了,才是人们感觉不到当年的艰辛和时间的沧桑。

如此壮观的渠首,怎么不见那波澜壮阔的滚滚黄河水呢?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中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工程,怎么会不与黄河有着亲密地接触呢?管理局的李局长说:黄河在这里有10多公里宽,现在是枯季,而且主流已经滚到了南边,离这儿还有好几公里呢,你怎么能看得见!是啊,黄河那么宽阔,而且摇摆不定,人的眼光有限,又怎么能看得那么远呢!

人民胜利渠是人民的胜利渠。她的生命不只是引来源源不断的活水,更重要的还要有丰硕的肌体和飘逸的秀发。她的功用不只是为了引水灌溉的需要,还应该是引黄灌溉的前沿阵地和历史丰碑。水利工程功在千秋,前人植树后人乘凉,一项工程的持久不在于其本身有多坚固,而在于它所彰显的文化氛围够不够浓厚。都江堰让人敬仰起李冰父子,红旗渠让人敬仰起太行山的农民,人民胜利渠要人敬仰些什么呢!“避沙择清”、“引沙肥田”、“井渠互补”、“改良土壤”,人民胜利渠开了河南引黄灌溉之先河,创了旱涝沙碱共治之典范。诸多科学研究成果、宝贵的经验和管理制度,都足以支撑得起人民胜利渠这座不朽的文化圣殿!

一部厚重的线装书不需要打开书页,就能让你感觉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崇拜《圣经》的人,只需把手放在书本上,灵魂就能被教化。人民胜利渠已经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内涵,人们不应该轻视,更不能去诋毁。应该有责任让那些珍贵的史料,走出房间的尘封,走下墙壁,走向蓝天与草地,走进人们的心坎里!

然而,水利工程不啻是水管单位自己的宠儿,更是全社会的天之骄子。建造一座圣殿也许只需一两个设计师、建造师和若干个能工巧匠。而维护一座圣殿则需要一代代接力传承。从职责性质来说,一个水管单位能让工程正常运行就行了,可要弘扬一种文化,打造一种精神,则必须是执政者的理念。就在离人民胜利渠首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嘉应观。这是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由皇帝下令修建的皇家建筑,可以说是一种地地道道的中央政府行为。据说康熙末年,黄河四次在武陟境内决口。雍正元年,又决马营口,洪水逼京,淹天津,成清王朝心腹之患。为治黄安民,雍正皇帝派河道总督率兵堵口、修坝,亲临河防搬石。在黄河堵口工程完成后,为封赏治河功臣,雍正皇帝又特下诏,赦建嘉应观。命河臣齐苏勒,仿故宫,派御匠调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5省民工,大兴土木,历时四载,建成了这座占地9.33 hm2,规模宏大的古典建筑群。除了作为巡河行宫和河台(即河道总督,相当现在的黄委会)、道台(相当从前的地区行政专署)办公衙署外,还作为祭祀那些治黄功臣的庙堂。诸如大禹,东汉的王景、西汉的贾让、南宋的谢绪、元朝的贾鲁、明朝的黄守才、白英、潘季训、宋礼、刘天和清朝的朱之锡、栗毓美、齐苏勒、稽曾筠、林则徐等都在其列。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治理黄河指挥部”也曾一度设在这里,第一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及苏联专家都在这里办过公。

当年雍正皇帝亲临现场堵口的工程,早已面目全非,痕迹全无,可他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嘉应观。这就是人文文化不朽的力量。嘉应观因弘扬了治水文化而存在,让人记住了历史上的治水伟绩和精神。黄河善徙,30年河东,30年河西。人民胜利渠时畅时淤,而今已经走过了自流50多年的辉煌历史,却也面临着黄河南滚下切,渠首不及之困局。但无论渠首如何变化,人民胜利渠是永远不会停滞不前的,黄河灌溉事业是会代代相传的。

作为黄河中下游引黄灌溉事业的标志性工程,人民胜利渠理应站位更高些,最好是能扛起引黄灌溉事业之大旗,把这儿打造成引黄灌溉事业的教育、展览基地,让那些甘为引黄水利献身的英灵们,也有个灵灵光光的安身之地。因为他们才是这里的真正河神和水神。

(责任编辑:宋大春)

范留明,男,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水文化,水文水资源研究工作。

2016-04-28

猜你喜欢
渠首闸门黄河
昆仑渠首改建水力模型试验方案研究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水利工程闸门的管理及维护措施
『黄河』
浅谈新疆多泥沙急流排沙系统运行管理
把住医保基金水池闸门
找准入口,打开思路的闸门
关于长距离输水渠道防冰和防冻冰技术措施探讨
我国专家发现药物成瘾新机制,找到“闸门”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