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洮济合工程3#隧洞掌子面塌方问题浅析

2016-08-17 02:04侯永恒甘南州引洮济合工程建设管理局甘肃合作747000
陕西水利 2016年4期
关键词:管棚塌方掌子面

侯永恒(甘南州引洮济合工程建设管理局甘肃合作747000)

引洮济合工程3#隧洞掌子面塌方问题浅析

侯永恒
(甘南州引洮济合工程建设管理局甘肃合作747000)

引洮(博)济合供水工程3#隧洞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不良地质洞段,掌子面涌水失稳,出现涌水泥石流现象,本文对失稳的原因从地形地貌、地质因素、水文因素及人为因素等方面做了详细分析,提出了超前管棚及灌浆稳定围岩的处理方案,为其它类似工程问题提供参考。

隧洞;砂碎石土;加强支护;管棚灌浆

1 工程概况

引洮(博)济合供水工程是从洮河支流博拉河调水,解决合作城乡缺水问题,兼顾黄河水源区生态保护牧民定居用水,年调水量1910万m3。本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工程及净水厂工程,其中水源工程由枢纽、输水工程和调蓄水池三部分组成。设计引水流量1.1m3/s,为自流输水。输水工程干线主要建筑物有压力管道、隧洞、倒虹吸、陡坡等建筑物组成,其中隧洞3条,总长19217m。

3#扎刹河隧洞桩号25+763~26+130段洞身围岩为三叠系下统上岩组长石石英砂岩夹砂质板岩,属Ⅲ类围岩,围岩局部稳定性差。桩号26+130~27+588段洞身围岩主要为三叠系下统上岩组砂质板岩夹长石石英砂岩,岩性较软弱,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属Ⅳ类围岩;其中桩号26+128~26+255段从冲沟底部穿过,洞身主要在洪积碎石土层中。

一次衬砌型式为:Ⅲ类围岩顶拱150°范围布置2根~3根Φ22全长粘结式砂浆或水泥基药随机锚杆L=2m,间排距2m,梅花形布置,顶拱180°范围内砼喷层中部设φ6.5@200mm×200mm钢筋网,顶拱、侧拱喷C20砼80mm厚。Ⅳ类围岩紧贴岩石架设I12,间距0.8m~1.2m全封闭随机钢拱架,顶拱150°范围布置2根~3根Φ22全长粘结式砂浆或水泥基药随机锚杆L=2m,间排距2m,梅花形布置,顶拱180°范围内砼喷层中部设φ6.5@200mm× 200mm钢筋网,顶拱、侧拱喷C20砼120mm厚。Ⅴ类围岩紧贴岩石架设I12,间距0.5m~1.0m全封闭随机钢拱架,顶拱150°范围布置2根~3根Φ22全长粘结式砂浆或水泥基药随机锚杆L=2m,间排距2m,梅花形布置,顶拱180°范围内砼喷层中部设φ6.5@200mm×200mm钢筋网,顶拱、侧拱喷C20砼120mm厚,必要时拱顶180°范围架设随机管棚φ42,L=3m。环向间距300mm。碎石土围岩岩紧贴岩石架设I12,间距0.5m~1.0m全封闭钢拱架,顶拱180°范围内砼喷层中部设φ6.5@200mm× 200mm钢筋网,顶拱、侧拱喷C20砼120mm厚,拱顶180°范围架设系统管棚φ42,L=3m,环向间距300mm。

2 坍塌现状

本工程于2014年7月开工建设,目前3#隧洞正在施工。3#隧洞(桩号25+763m 至27+588m)总长1825m,隧洞设计断面为城门洞形,断面尺寸B×H=1.8m×2.0m。隧洞进口紧靠公路山体一侧;出口位于海螺沟沟内。3#隧洞进口段于2015年4月29日在桩号26+146m处第一次塌方,5月3日凌晨一点发生第二次塌方。3#隧洞出口段在桩号26+826m处于2015年5月3日凌晨两点由于地质条件突变发生塌方。

(1)进口段塌方

进口段自桩号26+123m处,掘进长度达到360m时,已经出现围岩不稳,隧洞渗水量较大,按Ⅴ类围岩断面采取拱顶180°范围打超前锚杆(φ22,L=3m,间距30cm)、I12全封闭钢拱架间距0.5m~0.8m、挂φ6.5@200mm×200mm钢筋网、喷C20砼支护方式。在26+146m处,因局部塌方掉块严重,将超前锚杆改为管棚(φ42,L=3m,间距30cm),管棚自掌子面第一榀拱架上支护。4月29日发生第一次塌方,已施工管棚坍塌损毁,经现场方案调整,将管棚长度改为6m,单排间距30cm,在自掌子面第二榀和第三榀钢拱架同时打进,把管棚间距交叉成15cm,尽可能保证管棚穿越塌方体,伸入稳定层,实际管棚打入深度4.5m~4.8m。5月2日,在清除塌方体时,发生二次塌方。塌方体形态为较细的砂碎石颗粒并夹杂黄泥块,隧洞渗出水流量比较大。

(2)出口段最后一榀钢拱架为桩号26+826m,之前按照Ⅳ类围岩断面施工,期间围岩较为破碎松散,岩面有渗湿,未见明显渗水,采取I12全封闭钢拱架间距0.8m~1.0m、挂φ6.5@200mm×200mm钢筋网、喷C20砼支护方式。在完成26+826m处钢拱架安装并喷砼支护完成后,拱架距离掌子面剩余间距约0.6m,随后进行钻孔爆破开挖,钻孔深度2m,钻孔时孔内有少量渗水。5月2日,在隧洞出渣过程中,当出渣至掌子面露出约2/3时,掌子面桩号在26+823m处,沿掌子面开始有渗水渗出,掌子面有小块塌落现象,后掌子面渗水逐渐增大,塌落掉块加大变快。在及时撤离人员和设备后发生塌方,塌方体堆体涌至桩号26+829m处,塌方情况见图1掌子面塌方示意图。塌方体形态为较细的砂碎石颗粒,隧洞渗出水流量大,出水将已开挖隧洞底部漫淹,隧洞内积水深30cm左右。

图1 掌子面塌方示意图

3 塌方原因分析

(1)地形地貌

从地形上,3#扎刹河隧洞轴线穿越两条沟谷。线路穿越区,地面最高点为尖山,山顶植被茂密,多以灌木为主;山间沟谷内地势相对平坦,沟底冲沟没有明显地表径流。山间谷底及山坡平缓处为耕地。

据现场测绘,进口方向1号沟谷位于隧洞轴线桩号26+128m至26+255m之间,沟谷长度约127m,山脚处洞顶埋深在19m~21m,山谷沟底最深处桩号26+205m,洞顶埋深9m。

出口方向2号沟谷位于隧洞轴线桩号26+600m至26+864m之间,沟谷长度约264m,山脚处洞顶埋深在29m~33m,山谷沟底最深处桩号26+768m,洞顶埋深19m。

(2)地质因素

原设计进口段1号沟谷地质条件为:表层为坡洪积粉质壤土,厚1m~2.5m,下部洪积碎石土,厚6m~7m,底部为砂碎石层,厚5m~9m。洞身在洪积碎石土层中,围岩属Ⅴ类围岩。出口段2号沟谷由于当地藏区群众阻挠无法进入机械,没有相关钻孔资料,为推测地质情况,洞身围岩主要为三叠系下统上岩组砂质板岩夹长石石英砂岩,两种岩性比例约为7:3,岩性较软弱,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体完整性系数0.25~0.3,岩层走向与洞线夹角71°,岩层倾角53°。

隧道在设计时,通过勘探钻孔很难准确的掌握隧道断裂构造和节理裂隙发育情况,断层节理发育情况却是千差万别。在隧道施工中,在岩层分界处及过渡段易出现地质构造变化、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等工程地质条件,本工程施工至进口段桩号26+123m处时,正好处于岩层分界线,地质条件较差,为砂碎石土。出口段桩号26+826m处时,同样处于岩层分界线,由岩石变为砂碎石土,与推测的地质条件发生变化。

(3)水文因素

沟道地表未见明显地表径流;沟谷地下水含量丰富,赋存于河谷冲洪积砂砾石层和沟谷洪积碎石土中。地下水是一个体系,随时随地都在变化,受地形、地貌、地质、气候等条件影响。在隧道施工中,岩土中水的变化,水沿岩体软弱面流动,破坏岩体组织,造成岩体失稳而发生坍方事故;雨水渗入断裂带及裂隙后形成滑动面,岩石相互滑动,内力挤压变形也易造成坍塌。本次塌方,因围岩遇水泥化,砂碎石土在水作用下流失,导致管棚顶部形成空腔,空腔增大,围岩失稳,大块塌落,砸毁管棚,造成塌方。

(4)人为因素

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对地下工程地质情况不了解,忽视围岩细微变化,对围岩自稳能力过高估计,造成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对不良地质地段没有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法,支护不及时,在开挖时,爆破对围岩的扰动过大,因岩体失稳而产生坍方。

4 处理方案

进口洞段在穿越1号沟道时出现掌子面塌方,地质岩性与设计相符,地下水丰富造成泥化失稳;出口洞段在穿越2号沟道时,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加之地下水丰富造成泥化失稳。针对引洮(博)济合供水工程3#隧洞在施工过程中进出口掌子面出现了塌方问题,结合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情况,对一次支护方案进行了调整。隧洞顶部及两侧超前管棚加注浆辅助施工,环向间距30cm,管棚搭接长度2m~2.5m,注浆管采用Φ42mm×5mm热轧钢管制作,每隔15cm梅花形布置钻8mm的对穿射浆孔,上部1.5m不开孔,为防止下管堵塞,底部做成10cm锥形封闭,长度L=5m,为加强管棚承载能力,采取在管棚钢管内穿插Φ22螺纹钢并灌注砂浆填充,提高管棚的抗弯能力,管棚纵剖面布置见图2管棚注浆纵剖面示意图。全断面封闭Ⅰ12钢拱架,间距0.3m~0.5m,相邻钢拱架之间,在拱顶和侧墙采用Φ22间距30cm的螺纹钢连接拱架。拱部系统锚杆φ22,长度1.5m,纵环间距1m× 1m,梅花型布置,喷150mm厚C20砼,挂φ6.5钢筋网,网格间距200mm×200mm。由于洞内渗水较大,颗粒较细的砂碎石容易在水流作用下流失,因此在钢筋网片上部,铺设φ3@30mm×30mm铅丝网格栅,以保护砂碎石不被水流带走。

图2 管棚注浆纵剖面示意图

并根据一次支护调整方案对施工单位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管棚超前支护及注浆加固围岩是下一步隧洞穿越河床覆盖层(砂砾碎石)施工的主要措施,施工单位必须加强设备及人员配备,提前做好应对各种突发问题的预案,备好各类设备、材料。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掘进及支护连续作业,不能停顿或进行间歇施工。

(2)超前管棚及隧洞侧壁注浆管是加固洞周围岩的关键,必须具备注浆加固条件,长度宜长不宜短,建议长度5m~10m,管径采用Ф42~Ф80;河床覆盖层(砂砾碎石)洞段施工中,主要是对开挖断面周圈进行注浆加固,必要时可对掌子面进行全断面注浆加固。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浆(掺加适量速凝剂)。

(3)塌方体处理前要对掌子面先进行封堵后再注浆,在后续洞段正常循环施工时,须保留2m~3m加固岩体做为止浆盘。

(4)由于渗水量较大,需做好掌子面及洞内排水工作。

5 结语

在隧洞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并且遇到了最不利条件,砂碎石土及丰富地下水,掌子面出现失稳现象,通过从地形地貌、地质因素、水文因素及人为因素等方面详细分析失稳原因后,及时调整了一次衬砌支护方式,采用超前管棚及灌浆稳定围岩,管棚长度5m~10m,管径采用Ф42~Ф80,环向间距30cm,管棚搭接长度2m~2.5m。塌方体处理前要对掌子面先进行封堵后再注浆,在后续洞段正常循环施工时,保留2m~3m加固岩体做为止浆盘。陕西水利

(责任编辑:唐红云)

TV221.2

B

猜你喜欢
管棚塌方掌子面
断层破碎带隧洞管棚支护参数设计方法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应用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斜井掌子面形状与倾角对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影响
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管棚预支护技术研究
构造破碎带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及加固效果分析
饱水砂性地层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及塌方形态
高埋深隧洞断层破碎带塌方处理及开挖支护方案设计
曲线地段超长大管棚施工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