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大环境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历了连续下滑的持续低谷。信息时代,“互联网+工程机械”已然以不容抗拒的姿态闯入人们视野,未来,谁具备随需而制、随需而动的能力,谁将最终抢占市场。
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信息”)作为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的徐工集团里孵化出的年轻IT企业,顺势而为,业绩突出,惹人关注。为此,《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徐工信息首席咨询师李檀,一探究竟。
实力派的“名门之后”
徐工信息脱胎于徐工集团信息化部门,2014年7月1日徐工信息宣告成立。依托于徐工集团,徐工信息拥有27年装备制造业大型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经验,以及智能化生产基地的建设经验,同时还有着过千条的企业管理经验,可谓既懂生产制造,又懂管理,还懂IT技术。这位“名门之后”势头凶猛,致力于为各细分行业的用户提供涵盖智能制造、物联网、咨询实施等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两年时间就已成为徐工集团人均贡献度最高、盈利能力最强、增长速度最快的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咨询实施上,徐工信息也实现了从甲方到乙方的完美蜕变,从SAP的灯塔客户,一跃成为SAP公司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
从甲方到乙方的转变
徐工集团的信息化建设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就已经起步,集团上新ERP、CRM、OA等系统,徐工信息的前身——徐工集团信息化部门需要对外考察,进行选择购买等。作为甲方,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需要实时跟进、寻求创新发展。2008年,徐工集团全面改革,开启集团化运营。信息化管理部门有意识地开始着手自建工作。2014年,徐工信息助力徐工集团建成16个集团级信息化平台——包括全球协同管理OA平台、备件电子商务平台、商业智能分析平台、物联网智能信息服务平台、全球协同研发平台等,徐工信息也完成了从甲方到乙方的蜕变。如今,徐工信息70%的工作仍是面对徐工集团,但是已经为红领集团、沈阳一拖等企业提供了专业的信息化服务,更是一跃成为SAP公司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
李檀介绍到,徐工信息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科技咨询、软件实施、智能制造、物联网四方面。
徐工信息具有20余家公司ERP、CRM咨询实施、运维经验,打造装备制造业全价值链首选解决方案。徐工信息公司在两化融合咨询实施业务中,立足抓住企业经营的关键命题和核心诉求,与客户共同推进两化融合建设,帮助企业建立“四位一体”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转型升级,提升经营效益。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革命浪潮。“我们通过物联网掌握第一手资料。当所售物品出现故障,系统会及时提供电话、短信提醒,甚至可以预测零部件使用状况,提前为客户提供消息。”李檀说。借助各种物联网软件平台的支撑,徐工可有效监控其分散于全球各地的设备,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人以及人与人的互联互通,真正做到了全球服务的“零距离”。
智能制造以MES为主。所有设备皆有“黑匣子”,可用于监控设备状况。为中国“智”造提供“最强大脑”。徐工信息公司依托徐工集团的最佳实践,积极开展智能制造业务,打造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同时,徐工信息全面打造信息化。李檀表示:“徐工信息内部信息化建设很全面,ERP、OA、CRM等系统很早就已经建设完成。在平台搭建方面与阿里云签署战略合作,充分利用阿里云的云计算技术搭建‘工业云平台,这既是企业内部的重要云平台,也将是服务更多优秀企业的云平台。”
移动应用趋于成熟
有人说互联网的冲击、供需错配使得制造业原有竞争优势丧失,李檀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互联网+”是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大数据、云计算、生态链,是重新再造企业的基因。”精益生产中存在等待浪费、搬运浪费、不良品浪费、库存浪费等问题,可怕的是这些问题更多的藏于水面之下。针对这些问题,徐工信息创新商业模式,全新推出PI产品——为企业实现云端服务快速部署PI全价值链解决方案。
据李檀介绍,生产现场PI终端解决方案采用创新硬件及云端软件,快速部署与集成。实时数据流处理,深度数据分析,挖掘规则,预测异常;同时,基于数据进行决策,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其灵活的软、硬件架构,适应多种生产模式需求;透明化工厂,可靠安全的云端服务,极致洞察车间管理存在问题。
而且,便捷的手机APP解决方案更是“安全、简单、易扩展”。基于安全可靠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设备与云端采用SSL证书认证加密,保障数据安全。
简单来说,“做一个终端、做一个云平台、做一批简单的应用,就像一个车间里的iPhone。同时可以开发更复杂深度的应用,面对第三方开放。”李檀这样说。
后市场的崛起
随着行业竞争白热化,很多产品趋于同质化,企业在产品层面优势变得不明显,于是服务的重要性便逐渐突显。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性尤为强。李檀说:“信息化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对徐工集团的帮助十分明显。经济下行对工程机械影响很大,经营层面的衰减很难避免。但是,徐工信息通过信息化手段积极影响,远程运维、信息化监控等,将后市场业务握在手中,有效保证产值的增长,利润十分可观。”
做到“1.5”的是人才
信息化是公司管控的规范化、标准化、复制化和国际化运营的基石。多年来,徐工集团极其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战略逐渐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将信息化组织由支撑部门提升为三大引擎之一。
得益于徐工集团较早的开始信息化建设,徐工信息在顶层设计、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等方面有着强大的优势。“领导重视信息化,集团董事长亲自担任信息化小组组长,徐工信息总经理任秘书长,同时,小组成员皆为二级公司的管理层人员。”李檀说,“顶层设计决定发展方向,多年来,集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平均每年投入资金达1亿元以上。”
几年时间,徐工信息规模不断扩大,由曾经的50人增长到200人左右。“这里有招聘的人才,甚至是重金聘请的资深从业人员、同行中的优秀人才。”李檀表示,公司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并顺应市场制定专属人力资源政策,对职位和薪资进行匹配定位。据了解,徐工信息每年都有“校招”,“主要吸收优秀研究生。信息化的精英团队需要优中取优,大概每100人中选取10人面试,录取其中1人。”
当问到他喜欢什么样的人才时,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领导安排一项任务,有的人做到0.8,这样的人可用。有的人做到1.0、1.2,甚至是1.5、1.8,这样的人最好用。而当有人做到2.0时,就不适合这项任务了,因为他对产品的方向把控很有可能偏离初衷。”他说道,“信息化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为企业发展服务,我们要保证项目有序向前,那些做到1.5的是最喜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