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设计在园林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2016-08-16 15:12李桂凡
现代农业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造景空间设计园林

李桂凡

园林环境的空间构成主要是由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造景以及堆山理水等几种要素形成的。而居于园林之中的人们,对于空间的感知是通过视、听、嗅、触等方式的综合知觉和整体的体验。

1 体验设计的涵义宗旨和意义

体验的本意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深刻的印象;体验设计的宗旨是为人们创造能够触动人的感官并留下深刻印象的空间场所,如果空间缺乏了特定的场所“精神”,就无从建立起体验感的空间需求,对于使用者而言,体验能使主体从第二人称走向第一人称,使得旁观者身份转变成参与者,是人们在体验中通过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知觉体验的相互印证和交织引发参与者的遐想和回忆,将许多的空间要素串联到一起,目的就是建立起有意味,有感染力的空间氛围。

2 体验设计是一种精神传达

在商业目的的驱使下,多数的设计为了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和所谓特异的创意效果,往往热衷于追求视觉符号的拼贴和强烈的色彩布局,以及特征的元素拼接甚至是不计后果的糅合的混搭。这种把新奇刺激为设计主导思想的设计,却背离了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实用、舒适、环保。而且也不能给受众丰富的知觉体验,更无法给人们带来更高层次的空间场所精神的传达。

3 建筑空间的灵动来源于自然感

波特曼曾说过: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而且是一种最大众化的社会艺术,建筑实质性的东西是空间,而空间的本质是为人服务,所以建筑要给人提供一个能够回归自然的空间和场所。伴之而设计的布置和融为一体的绿色的植物、花草、流动并发出响声的溪水与喷泉,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自然之中。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具有丰富的形式美和精神美感,要想把美体现到各个环节的体验中,建筑师必须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能力要解决建筑风格的时代性,民族特色,与环境的融和协调,体现出且能满足时代的文化和审美要求,以及人们欣赏之外的静态功能空间应用和动态衔接和过渡的功能需求。而具体的建筑空间气氛是利用具有“情感”物质媒介来完成的, 这种特定的物质道具主要有颜色,光线,材料的质感和气味及声音等。

3.1 色彩的体验设计

无论是室内外的建筑空间中,人们对颜色会做出不自觉的反应,暖色(红、黄、橙)会让人觉得兴奋、紧张、刺激;冷色(蓝、青)则可已让人感到安慰、放松;中性色(紫、绿、黑、灰、白)品味自然、大方。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对某种环境色彩的期许和感受并不完全相同,这种源于文化的细微差异,是设计师自己的文化根基难于跨越的,但是大体的给人带来的生理反应却是有类似的。

植物的色彩是柔和和亲和的,给人们舒畅放松的感觉,浓度好的深绿色,郁闭度高的松林,给人的森严的感受;而嫩翠的浅绿、黄绿,给人温馨清新的感觉。艳丽的红色紫色颜色给人的兴奋刺激热烈和淡蓝和乳黄给人的平和清凉是截然不同的。

3.2 光的体验设计

光线设计也是如此,色彩和强度的不同影响人们对空间的感受,用光的虚实的变化使得空间更加具有层次感,乃至给静态的空间赋予了动态的元素,形成空间的节奏和连续感,现代园林中基于商业的目的和使用时间的延长进行更多的光线设计,使得人造光的律动和变化引发更多的心理感受。而现在园林的一种小品——音乐喷泉中不同色彩的光线就是形成感受的主要媒介。

3.3 形式和质地的体验

建筑的文化和风格不仅体现在色彩,线条,曲线的装饰的形制,体量和造型的密闭空间提供,也有开合变化的空间连续,也有细腻的功能设计和入微巧妙的局部处理,这些处理不仅依赖于造型的艺术构思,还有材料的选择以及质地的表现力。一样的空间用竹子和石材是不一样的感受,用打磨的平整光亮的石材和用原始的粗糙的石料的空间感也是不一样的。这些都是要设计者基于他的设计目的和使用功能区分及考虑受众的心理而决定的。

4 气味和声音的体验

园林植物造景的设计首先是要符合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需求的同时,给环境提供最好的生态效益。植物同硬质的建筑材料不同的是它给享用的人提供精神和艺术的美感,还能品尝其味道和发散气味。对于人造的经营性园林空间,背景音乐已经成为很普遍的手段,多用古典音乐和轻音乐,给人的应该是轻松愉悦。

体验的设计是关乎人的感受更是决定了健康的,合乎健康的空间设计也是符合审美和人性需求和商业发展的需要的,所以从体验角度去进行园林建筑和园林造景的空间设计是趋势,充分运用体验设计思维也应该是设计成功的优势。

猜你喜欢
造景空间设计园林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清代园林初探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