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林业育种中新技术的应用

2016-08-16 14:41张继红
现代农业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林木遗传幼苗

张继红

快速有效的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的基础是通过选择优质的幼苗品种,只有优质的品种进行生长、繁殖,才能给我们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传统的林业育种技术,想要培育一个优质的品种要经历的时间起码在十年以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也不断在林业产业中得到了应用。通过新技术,可以有效快速的提高林业育种的成功率和优质率。

1 传统林业育种技术

林业资源的发展具有调节自然平衡,改善生活空气等作用。在林业产业中,林木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林业产业发展的好坏。获得优质的林木幼苗往往需要很多年的研究、培育才能将新产品推广。不仅经历的繁重周期长,并且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只有不断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寻找更新的方向,研究更精的技术,才能保证我国林业产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2 新技术在林业育种方面的应用

2.1 标记遗传在林业育种方面的应用

遗传是指父一辈的特点通过杂交等方式将这些特点中的一部分(有好有坏)遗传给子一代,再有子一代重复上面的过程进行一代一代的遗传。在林业产业中,研究人员通常需要品质良好,成活率高的树木幼苗进行栽培。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科研人员通过细胞学及分子标记等技术,将分子标记作为遗传标记,并通过标记是研究人员能快速简单的找到相应的易识别的遗传特性,从而加快了育种速度,提高了优质率。目前,在林业育种中使用的分子标记技术有很多种,所以在实际应用,应该结合所研究林木的遗传基因等情况进行合理的筛选和技术的利用。

2.2 组织培养技术在林业育种方面的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主要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来培养优良种苗。组织培养技术作为林业育种的重要技术之一具有培育周期短,基因突变率高,繁殖速度快,对外界环境依赖程度低,重复性强等优点。在林业育种中主要应用于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和树木的幼苗培育方面。通过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中发现,组织培养技术可以有效的克制远缘杂交中存在的胚败问题。并且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无核品种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组织培养技术除了可以应用于幼苗的培育作用之外,还可以通过该技术实现脱毒苗木的生产,并获得相应的人工种子[1]。由于部分林木要经过多代的无性繁殖,这就使得这些林木很容易收到病毒的感染,从而导致林木发生严重的病虫害,从而导致林木的减少和退化。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就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在林木生长最为茂盛的部位内存在很少的病毒,将该茂盛部位的病毒进行组织培养,就可以获得无毒植株。同样的,人工种子的获得并没有接受正常的受精作用,而是人为的将植物组织在无菌的培养基上进行培育,产生大量的细胞胚体,并通过胶质将胚体包裹形成人工种子。

3 新技术与常规技术之间的关系

3.1 相互依存,互利共生

常规的育种技术是新技术育种技术的基础,新技术不能独立发展,必须在传统育种技术上进行培育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2]。新技术为传统的育种技术服务,传统育种技术,通过新技术的改良从而完善自身所具备的缺点,从而使自身获得更优的效果,创造更高的产业价值。两者是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关系,只有协调好新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的配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带来更高的价值。

3.2 常规育种技术仍占据主导地位

新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林业育种技术上升了一个台阶,但是纵观全国乃至全球来说,传统的林业育种技术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老百姓不具备可以使用相关技术的条件和相应的技术水平,并且,我国土地资源众多,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适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新技术虽然在飞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科研人员不断的研究去改善。并且,人们对于非传统手段培育出来的物种抱有怀疑的态度,不能做到完全的接受,所以,通过新技术在传统林业育种技术上的推广及广泛应用,还需要相关的科研人员不断探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为不断提高国内林业育种技术,促进林业朝着又快又好的方向发展, 我们要将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有效利用二者的互补性,不断提高国内育种总体水平,从而大大的提高我们的林业产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尚瑞明,王世兰.林木育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J].河北林业科技,2013(4):95-96.

[2]鲍龙华.浅谈林木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4):1-2.

猜你喜欢
林木遗传幼苗
非遗传承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默默真爱暖幼苗
“五老”倾注心血 呵护“幼苗”成长
红色热土育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