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调查评价

2016-08-16 02:47丁桂伶张会昌张玲玲翟淑花
城市地质 2016年2期
关键词:场所路线隐患

丁桂伶,张会昌,张玲玲,翟淑花



北京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调查评价

丁桂伶1,张会昌2,张玲玲1,翟淑花1

(1.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120;2.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北京 100013)

结合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提出了应急避险场所调查的内容、方法、工作流程及技术指标等内容,总结分析了北京市应急避险场所的分布、类型、规模、物资储备、建筑形式、路线长度及受灾情况等特征。同时,根据给出的应急避险场所适宜性简易评价方法对全市的应急避险场所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评价,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避险防范措施。

北京地区;应急避险场所;调查评价;避险措施

0 前言

自1949年以来,北京地区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各类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超过60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据最新成果数据统计,北京地区截止2013年,有威胁居民的突发地质灾害隐患1833处,直接威胁21087户57909人。若将受威胁人员实施搬迁,或对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治理工程,均存在搬迁周期长、任务重、经费有限等突出难题。同样,在2012年“7·21”特大自然灾害中,作为重灾区之一的房山区佛子庄乡北窖村,建在村口高地上的一处避险楼,让100多户村民躲过一劫。这使得人们深刻认识到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是受灾人员紧急避险度汛的有效手段,在地质灾害减灾防灾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丁桂伶等,2015)。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是指能够满足处于易受突发性地质灾害威胁区域的群众(险户)受灾后或临灾前,可避险、临时安置救助的场所,是政府应对地质灾害发生时紧急疏散安置灾民的主要场所,是加强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提高我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有效预防和避让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保障。因此,开展地质灾害应避险场所调查和评价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丁桂伶等,2015)。

1 现状调查

1.1应急避险场所调查方法

(1)调查内容

基于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及地质灾害的特征,确定调查的内容有以下5项:①基本信息:避险场所的地理位置(区县、县镇、行政村、自然村)、调查时间、调查人员。②突发地质灾害体的基本特征:位置、坐标、照片、灾害类型、灾害规模、受威胁人数、危害程度。③避险场所的基本特征:名称、坐标、照片、建筑形式、建筑面积、场所类型、计划安置人数、物资储备。④避险路线信息:避险路线长度、路况、避险路线示意图、避险路径描述。⑤群测群防信息:户主姓名、人数、行政村汛期负责人姓名、行政村汛期负责人联系电话、群测群防员姓名、群测群防员联系电话。

(2)调查方法

避险场地的野外调查须采用以实地量测为主的调查方法,配以手持GPS及皮尺等工具定点量测,并进行拍照、录像。对存在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的避险场地必须绘制危险源示意图。同时,对每一条避险路线进行详细的方位及长度描述,在此基础上,绘制包含避险场地、险户及学校、村委会等标志性建筑的避险路线示意图。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地区根据其行政管理的特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调查的工作以“行政村”为单位。

1.2应急避险场所特征

本次工作对北京市10个山区县683个行政村1833个地质灾害隐患的避险路线及避险场所进行了调查,具体特征如下:

(1)分布特征

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主要分布在房山区、门头沟区西部、昌平区北部、延庆县东部、怀柔区中北部、密云县东北部以及平谷北部,且在泥石流和崩塌较为发育的北部山区居多。

(2)类型特征

按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方式,将北京市地质灾害隐患避险场所分为固定和临时两类。其中固定避险场所有660处,多为村委会办公楼、村数字影院、学校以及空置厂房等;临时避险场所有489处,多为居民家和空地。调查结果显示:石景山、丰台、门头沟以及房山区固定避险场所所占比例较大,而怀柔和密云两个区县临时避险场所较多。

(3)规模特征

按照避险场所的使用面积大小,将其规模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三类,其中,面积S≤50m2为小型,50m2< S≤100m2为中型,100m2< S≤1000m2大型,S>1000m2为特大型。由调查结果可知,北京市目前有90处为小型,占总量的8%;有253处为中型,占总量的22%;有717处为大型,占总量的62%;有89处为特大型,占总量的8%。因此,避险场所以大型为主,主要分布在延庆县、密云县、房山区和怀柔区,特大型避险场所以房山区居多,小型避险场所以密云县居多。

(4)物资储备状况

通过对北京市避险场所内是否具备食物、照明和饮用水等必备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避险场所中有722处有物资储备,有427处没有任何物资储备,其中,物资储备较为齐全的为丰台、石景山和门头区,而物资储备最为欠缺是怀柔和昌平。

(5)建筑形式特征

为全面掌握北京市避险场所的建筑状况,对其建筑形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避险场所的建筑形式以砖混为主,占总数的59%,砖木次之,占总数的19%。针对各区县而言,房山区以砖木居多,其他区县均以砖混为主。

(6)避险路线长度特征

按照避险路线的长短,将其分为适中、较长、过长三类,其中,长度L≤1km为适中,1km<L≤2km为较长,L>2km为过长。由调查结果可知,北京市避险场所对应的避险路线中适中路线有1066条,较长路线有61条,过长的路线有21条。较长避险路线主要分布在房山、密云和怀柔3个区县,过长避险路线主要分布在密云和房山2个区县。门头沟区永定镇卧龙岗村险户去往村委会避险点的避险路线长约1.2km,为较长路线。

(7)受突发地质灾害或洪水灾害威胁情况

调查了避险场所或路线途中是否受突发地质灾害或洪水灾害威胁(沿线过河道、漫水桥、排洪沟),结果显示,有55处避险场所及131条避险路线途中会受到突发地质灾害的威胁或途径过河道、漫水桥以及排洪沟等。

2 适宜性评价

地质灾害避险路线及避险场所适宜性评价是基于对避险场所、避险路线及容纳面积三个评价指标的安全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等内容分项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的结果(丁桂伶等,2014)。

2.1适宜性简易评价法

适宜性简易评价法是基于安全性、就近性、紧急性及通晓性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对避险场所是否受突发地质灾害情况、人均平均面积及避险路线长度三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图1)(吴宗之等,2005;王霞等,2009)。

(1)单项评价

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适宜性简易评价法单项评价包括避险场所评价、避险路线评价及容纳面积评价三方面内容,具体如下:

①避险场所评价

根据避险场所本身受灾害隐患威胁情况及工程防治措施,将避险场所分为I级、II级和III级(表1),其判定的依据如下:

②避险路线评价

根据避险路线长度、路况以及沿线灾害隐患情况,将避险路线分为A、B和C三个级别(表2),其判定的依据如下:

图1 应急避险场所适宜性评价体系示意图Fig.1 Evaluation system schematic diagram of emergency safe havens suitability

表1 应急避险场所受地质灾害威胁评价指标分级Tab.1 Evaluation index grade of emergency safe havens threatened by geological disasters

③避险场地容纳情况评价

根据避险场所中人均避险面积,将避险场所容纳情况分为满足、较满足及不满足三类(表3),其判定的依据如下:

(2)综合评价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综合评价是根据地质灾害隐患避险场所评价、避险路线评价及容纳面积满足情况三项单项评价基础上,按照“就低原则”进行综合性评价,综合适宜性评价分为三级:适宜、较适宜、不适宜(表4)。

表3 应急避险场所人均容纳面积评价指标分级Tab.3 Evaluation index grade by Per area of emergency safe havens

表4 应急避险场所适宜性综合评价表Tab.4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able for emergency safe havens suitability

表5 北京市地灾隐患避险场所调查评价统计表Tab.5 survey and evaluation statistical table of emergency safe havens suitability

2.2适宜性评价

对北京市1149处避险路线及避险场所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表5),结果显示,北京市共有适宜729处,占总数的63%,较适宜365处,占总数的32%,不适宜55处,占总数的5%。

3 避险措施

(1)针对突发地质灾害简易评价法的评价指标及依据,提出了避险规划措施建议:①预警转移:在汛期,当相关管理部门发布突发地质灾害预测预报警告时,受灾威胁人员开始沿避险路线及时向避险场所转移即可。②提前转移:主要是针对避险路线长度在1000m与2000m之间的避险场所,受灾威胁人员在正式发布突发地质灾害预测预报警告之前沿避险路线及时向避险场所转移,具体提前的时间因根据避险路线的实际长度制定。③汛期转移避让:主要是针对没有避险场所的隐患点,在汛期来临之前,提前转移出突发地质灾害影响范围,整个汛期采取搬离地质灾害威胁范围避让的方式避险。

(2)对北京市1149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适宜性简易评价法评价结果针对性的提出的避险措施建议如下:对729处综合评价为适宜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议在汛期直接预警转移;对365处综合评价为较适宜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议险户提前转移;对目前165个最终未选出可用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的隐患点,提出了转移搬迁避险措施。

4 结语

北京市目前针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的调查评价参照的依据仅是对避险场所受灾害情况、避险路线长度及受灾害情况及容纳面积三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对避险场所的建筑稳固性与内部设施、避险道路的宽度与坡度、转移人群年龄等特征进行全面综合考虑,建议下一步工作进行完善;同时,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避险场所无物资储备,物资的来源及标准现阶段没有统一的要求和管理,建议对避险场所的各项建设内容及物资储备情况尽快统一标准,包括物资的种类、数量、规格及购买物资的资金来源和场地建筑形式等等因素;最后,鉴于地质灾害隐患数据的动态性,每年汛期前应对地质灾害隐患点与避险路线及避险场所进行核查,实时更新避险场所数据信息。

[1]丁桂伶,翟淑花,孙小华. 基于决定性与程度性指标分析法的避险场所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J]. 城市地质,2015,10(S1):54~58.

[2]丁桂伶,张亮,王瑞霞,翟淑花,等. 层次分析法在地灾隐患应急避险场所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城市地质,2015,10(S1):134~137.

[3]丁桂伶,赵忠海,翟淑花,等. 地质灾害隐患应急避险场所适宜性初步评价[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4,25(4):97~100.

[4]吴宗之,黄典剑,蔡嗣经,等. 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城市应急避难所应急适应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5(6):100~103.

[5]王霞,吴沈辉,M. M. Tawana, 等. 基于AHP法的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J]. 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14(1):42~46.

Assessment of the Sudden Geological Hazard Emergency Safe Havens in Beijing

DING Guiling1, ZHANG Huichang2, ZHANG Lingling1, ZHAI Shuhua1
(1. Geological Institute of Beijing, Beijing 100120; 2. Beijing Municipality Bureau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13)

Combining with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dden geo-hazard in Beij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tent, method, workflow, technical indexes, and other aspects of emergency safe havens investigation,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type, scale, material reserve, architecture form, route length, hazard condition, and other features of emergency safe havens in Beijing.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simple evaluation method of emergency safe havens suitabilit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valuates sudden geo-hazard emergency safe havens, and puts forward the risk avoidance measures of geo-hazard.

Beijing; Emergency safe havens;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Risk avoidance measures

P694 中文标识码:A

1007-1903(2016)02-0069-05

10.3969/j.issn.1007-1903.2016.02.014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013D00201100001),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资助(dkjdzky2014003)

∶丁桂伶(1982- ),女,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减灾防灾研究。Email∶ 06115242@bjtu.edu.cn

猜你喜欢
场所路线隐患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最优路线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原路返回』找路线
远离不良场所
画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