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空间:历史唯物论的重要范畴*

2016-08-16 05:43王贵喜

王贵喜

(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5)



社会历史空间:历史唯物论的重要范畴*

王贵喜

(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5)

摘要:社会历史空间是不同于自然空间的客观存在,它应该是历史唯物论的重要范畴。社会历史空间具有客观性、现实性、相对性和渐进发展的特点。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空间,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在实践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战略和策略的基本依据。对社会历史空间的改造是人类获得解放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社会历史空间;自然空间;历史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任何事物都是一定的时空统一体,人类历史也不例外。但是,作为一个哲学范畴,空间仅仅在辩证唯物论中得到肯定,在历史唯物论中却没有它的地位。从逻辑上说,这割裂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性。虽然马克思曾经说过“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1],然而,我们却不能据此得出结论:在社会历史领域,空间即是时间,从而取消历史唯物论中的空间范畴。

一、社会历史空间是不同于自然空间的客观存在

所谓社会历史空间,是标示人类历史活动的舞台、社会历史事件及其发展变化的依托、人类对自然界的占有规模,以及人类社会联系发展程度的历史唯物论范畴。社会历史空间是社会历史的存在形式。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使用“社会历史空间”这个范畴,但在他们的论著中却包含着这样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常讲到的“社会历史环境”,毛泽东一再强调的“国情”等,都属于社会历史空间范畴。至于列宁在批判德国庸俗经济学家洛贝尔图斯时所说的“他讲的是时间和空间之外的一般农业,是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农业”[2],这里所讲的“空间”,就更是指的“社会历史空间”了。

为了弄清社会历史空间的涵义,认识自然空间和社会历史空间的联系和区别是必要的。从广义上说,即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个意义上说,世界上的一切空间都是自然空间。但是,人毕竟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物,人类的存在和活动,不是机械地构成自然空间,而是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着自然空间。因此,自然空间包含而不能代替社会历史空间;社会历史空间是自然空间的一部分,但不是任何自然空间都可以被称为社会历史空间的,只有那些有人类的社会历史活动涉足其间的自然空间,才可以被称为社会历史空间。由此可见,自然空间和社会历史空间是有区别的,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二者又是有联系的,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深入,将有愈来愈广阔的自然空间转化为社会活动的社会历史空间。

社会历史空间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空间、社会政治空间、社会文化空间,以及人类社会活动所涉及的那部分自然空间。社会经济空间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结构、所有制结构、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结构、分配结构、经济管理体系结构等)所形成的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空间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结构(阶级结构、国家政权结构、国家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管理体系结构等)所形成的社会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空间则是由一定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结构(艺术、道德、教育、科学、文化结构及意识形态管理体系结构等)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环境。无论是社会经济环境,还是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其中都包含着一定的自然环境,并以一定的自然环境为依托。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空间。

社会历史空间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历史空间是客观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3]30。而人总是生活于一定的社会历史空间之中,并以这种空间为舞台,从事创造历史的社会活动。人们从事的社会活动是客观的,他们赖以从事社会活动的社会历史空间也是客观的,是“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这是因为,人们从事社会历史活动的空间是既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造社会历史空间,但却无法主观随意地选择社会历史空间。这是社会历史空间的客观实在性。

社会历史空间的客观性,还表现在它的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性。它并不是社会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偶然的、杂乱的堆积,其构成和发展是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人们只有认识和把握了社会历史空间发展的规律,其社会活动才能正确、有效地进行;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点到面,由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正确运用社会历史空间发展规律的结果;而建国之初我们不顾基本国情盲目乐观,大搞“超英赶美”的经济建设带来的损害,则是违背社会历史空间发展规律而受到惩罚的例证。

第二,社会历史空间是有限的。与一般自然空间不同,凡社会历史空间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因而是有限的。恩格斯曾经指出:“时间上的永恒性、空间上的无限性,本来就是,而且按照简单的字义也是:没有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不论是向前或向后,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4]这对一切非社会历史空间都是适用的。社会历史空间则不然,它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史而产生的,因而它起码在一个方向上是有终点的。而且我们所说的社会历史空间,是就“人类历史活动的舞台”这个意义上讲的,而不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讲的。世代相继的人类无限的认识能力,可以认识无限广袤的世界,但却永远不可能把任何空间都变成自己历史活动的社会舞台。

同时,社会历史空间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当我们谈到社会历史空间的时候,一定是指某一时代、某种社会、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历史空间。离开了对某一时代、某种社会、某个国家或地区具体社会历史空间的分析,社会历史空间的概念将毫无意义。而任何具体的社会历史空间,其范围和深度都是确定的,因而是有限的。

承认社会历史空间的有限性,与辩证唯物论讲的空间的无限性并不矛盾。如同任何无限的东西都是由有限的东西构成的一样,无限的空间也是由有限的空间构成的。正是自然界和社会上无数的有限空间,构成了广阔无垠的无限空间。

第三,社会历史空间是相对的。如前所述,社会历史空间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及的,烙有人类活动印记的空间,因此,它不同于纯粹的自然空间。从本体论上看,社会历史空间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具体的社会历史空间却是相对的,其存在和发展往往是受人的主观因素制约的。人的不同素质、不同的社会集团(阶级、阶层、国家、民族等)、不同的社会思潮,都会给社会历史空间带来或大或小的影响,形成各具特色的社会历史空间状态。例如,一个国家的领土、领空、领海,或者是由民族习惯历史地形成的,或者是由历史上人为的因素(战争等)造成的,或者是国家用法律规定的。即是说,它们的形成,是受人的因素影响的。至于由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所构成的社会环境,则更是直接由不同的阶级根据本阶级的利益和需要创造出来的。正因为社会历史空间是在人的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并发展变化的,所以,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历史空间的存在及其结构,都只具有相对的性质。

我们肯定社会历史空间的存在和发展要受主观因素的制约,同时又承认社会历史空间的客观性,这同样是不矛盾的。因为人们创造和拓展自己的社会历史空间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可以感知的客观社会运动过程;而一个社会历史空间一旦被人们创造出来,就作为一种客观社会环境而存在,对人们的社会历史活动起制约作用。

第四,社会历史空间的发展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这是因为,社会历史空间的发展,是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的。没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人们就无法把宇宙空间变成自己自由活动的天地;没有全民族文化科学水平的普遍提高,社会主义民主就不可能扩展到全体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程度,这是显而易见的。而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具备和成熟,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

二、把握社会历史空间是对历史唯物论的深化

同时间一样,社会历史空间也是历史存在的形式。历史唯物论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构成的有机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而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也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其发展既有速度(时间)问题,也有规模(空间)问题。这就是说,历史是时间,也是空间。因此,马克思主义既要求把历史当作一个过程来看待,又要求把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5]。离开了时间的观点,固然不能正确地理解历史;同样,看不到社会历史空间的拓展,也不能正确理解“具体环境里的历史过程”[6]。

具体地说,社会历史空间之所以是历史存在的形式,主要是因为:

第一,社会历史空间是人类历史活动的舞台。人类的历史活动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即社会历史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一定的社会历史空间,人们将永远像动物一样受自然空间的支配,其历史创造性和主动性就无以发挥,也就无从演出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正是有了社会历史空间这个舞台,人们的社会活动才成为一种真实的历史过程,而“不再像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3]30。人类社会历史空间的不断扩展,构成了历史活动的真实内容。很显然,没有从金田起义到转战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六省,到定都南京这个社会历史空间的轨迹,人们很难对太平天国的历史有明晰的了解;没有直、奉、皖、桂等军阀割据的空间概念,人们就不可能对中国军阀混战的历史有清楚的认识;离开了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陕甘宁、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山东、华中等抗日根据地的空间概念,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历史就失去了内容。

第二,社会历史空间也是历史事件的依托。社会历史是通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历史事件表现出来的,而历史事件又必然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发生的。因此,发生历史事件的空间,往往成为该历史事件的标志。例如:巴黎公社、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遵义会议等,是以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空间)为标志的;十字军东征、北伐战争等,是以历史事件空间发展的趋向为标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则是以历史事件空间所及的范围为标志的。当然,用时间来称谓历史事件也是很常见的,如“十月革命”“五四运动”等。但是,如果离开了这些历史事件所依托的具体社会历史空间,仅用时间很难体现历史事件的内容。因此,人们在谈到“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时候,往往更准确地将其称之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

第三,社会历史空间还是划分历史阶段的重要依据。一般说来,历史阶段是按时间划分的。然而,这种划分的客观依据却不是时间,而是空间。社会历史空间的变化,或在某一社会历史空间内发生了引起历史转折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因在某个国家形成了全新的社会历史空间,都可能成为划分历史阶段的客观依据。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抗日战争从1937年7月7日开始呢?就是因为这一天在中国卢沟桥这个空间里发生了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的事件,把中华民族推向了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世界近代史从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而不从其他时间或其他国家开始呢?就是因为只有在这时,在英国率先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形成了新的社会关系,出现了新的社会历史空间状态。任何历史阶段的划分都是与社会历史空间密切相关的,离开了社会历史空间及其发展变化,历史阶段的划分就失去了客观依据。

由此可见,社会历史空间是历史存在的形式,脱离社会空间的历史或脱离历史的社会空间,同样是不可思议的。

三、对社会历史空间的改造是人类获得解放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说过:工人阶级为了谋得自己的解放,“必须经过一系列将把环境和人都完全改变的历史过程”[7]。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证明,人类的解放是在人与自然空间和社会历史空间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人类的解放与人类对自然空间和社会历史空间的改造,是同一个历史过程。“从马克思构建人类解放理论的逻辑过程来看, 人类解放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历史进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政治解放——经济解放——人自身的解放。”[8]政治解放和经济解放在本质上就是对社会历史空间的改造。对社会历史空间的改造既是人类解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解放的前提条件。离开了对社会历史空间的改造,人类解放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9]74。什么是现实的手段?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9]75。“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规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规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而到现在为止取得的一切自由的基础是有限的生产力。”[3]506马克思把人类解放的终极目标建立在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相对应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实际上就是强调社会历史空间是人类解放的前提,人类的历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空间中展开的,对社会历史空间的改造本身就是人类活动的目的。通过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带来社会历史空间转换,使社会历史空间越来越趋于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最终实现人类自身解放,这是马克思指出的人类解放的必由之路。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经把人最终脱离动物界分为两个层次加以论述,即在物种方面把人从动物中提升出来和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所谓从物种方面把人从动物中提升出来,就是改变人类受自然空间支配的局面,使人类成为自然界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所谓从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就是改变人类为社会历史空间所控制和支配的局面,使人类成为自己的社会结构的主人。只有这祥,人类才能从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双重束缚下获得解放,在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中自由驰骋。

当然,人类的彻底解放,即实现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进步人类世世代代进行长期的、坚韧不拔的改造环境的工作。但是也应当看到,“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3]43。随着人类对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改造日益深入,人类自身也必将日益完善,人类解放的前景必将愈来愈广阔。

四、社会历史空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战略和策略的依据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一定要用历史的态度来考察斗争形式问题。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来提这个问题,就等于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的起码要求。”[10]673这就告诉我们,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正确的斗争形式,是在对具体的历史环境即社会历史空间的考察中产生的。无产阶级政党战略和策略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摸清、摸准了本国的国情,即取决于它是否对自己从事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历史空间的特点及发展规律有切实的了解。社会历史空间具有客观性,任何脱离或超越社会历史空间的决策最终都要遭受失败,反之,从现实出发,尊重社会历史空间的客观性作出的决策一般能取得成功。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对此作了充分注解。

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以农村包围城市、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之所以正确,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提出的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之所以正确,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战略正确反映了我国当时社会历史空间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反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中执行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和策略之所以不正确,就是因为它违背了当时社会历史空间发展的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如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在生产关系空间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还没有发挥出来之前,就不断进行生产关系领域的革命,甚至在生产关系领域也搞“大跃进”,这就不能不造成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和国民经济空间推进的停滞。当时,“中国过多地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把生产关系先行、然后再大力发展生产力看做是普遍规律,忽视了这种反作用背后所隐含的前提:即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从而导致了以阶级斗争为动力(‘抓革命促生产’、‘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等)的错误路子。最终使得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偏离正确方向,导致中国现代化道路中断”[1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采取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使生产关系的空间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才使国民经济走上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我国自然和社会空间的特点,我国相继提出了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战略构想,随着这些战略构想的逐步实现,我国的自然、社会历史空间必将有一个大的改观。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深刻领悟社会历史空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把握社会历史空间的特点,尊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助于克服主观臆断和片面认识,在实践中少走弯路,最终实现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

从社会历史空间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看到,社会历史是不可能在一种没有空间的时间中存在和发展的。没有空间的观点,也就是没有历史的观点。历史唯物论应该把社会历史空间作为一个重要的范畴来研究,否则就不可能“正确地和准确地描绘真实的历史过程”[10]30,也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历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61.

[2]列宁.列宁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27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9.

[5]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2.

[6]列宁.列宁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21.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79.

[8]刘同舫.马克思人类解放阶段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48.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 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1] 王巍.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看马克思哲学的主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12):56.

(编辑:刘仲秋)

DOI:10.3969/j.issn.1673- 8268.2016.04.016

*收稿日期:2015-12- 03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文化危机拯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传播(10SKF09)

作者简介:王贵喜(1974-),男,湖北黄冈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8268(2016)04- 0095- 05

Social Historical Space:A Fundamental Categor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ANG Guixi

(SchoolofMarxism,Chongqing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400065,China)

Abstract:Time and space are the basic existing forms of materials. So, social historical space must be a fundamental categor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ocial historical space is external, realistic, relative and step-by-step developing. It is important to focus on social historical space. From it, we can deeply underst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the party of Marxism can correctly plan strategy and policy.

Keywords:social historical space; natural space; historical materi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