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过剩产能要去,但大量职工的饭碗不能丢,而且争取让他们拿上新饭碗。
这是今年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招待会上一段掷地有声的话。
这段话的背景,是我国在过去1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传统产业大幅扩张,而当经济增速势头减缓,这些产业的产能出现明显过剩,并直接导致经济结构失衡。
煤炭和钢铁两大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情况尤为突出,粗钢产量远超市场的消费能力,大量钢企亏损;而煤炭的情况更为严重,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矿产能总规模为57亿吨,全年消费量却只有35亿吨,过剩22亿吨。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决心,中共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淘汰过剩产能,优化经济结构。人社部披露,初步统计全国钢铁和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初步统计煤炭系统涉及130万人,钢铁系统涉及50万人。中央财政将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决定一出,人心为之牵动,很多人联想起上世纪90年代的下岗潮,担忧会不会又一次“走进风雨”。
这确实只是一种联想,因为相比上世纪90年代,我们无论从国力、社保体系、就业机会,还是从人员分流的基数上都已经截然不同,苦难不会重演。
但并不是因此就可高枕无忧,很多新挑战摆在眼前——如何在职工分流的过程中保障职工权益?如何避免集中大量分流形成区域性的就业难?帮助职工再就业该提供怎样的岗位,是帮他们寻找更好的未来,还是能维持生计就算完成任务?在职工分流安置的过程中,工会系统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一切都还在探索。
让我们从这篇文章开始……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