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单井效益评价分类标准研究

2016-08-16 06:37:58刘斌郭福军谢艳艳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经济评价中心
国际石油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油气井油气田单井

刘斌,郭福军,谢艳艳(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经济评价中心 )

油气田单井效益评价分类标准研究

刘斌,郭福军,谢艳艳
(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经济评价中心 )

2005年发布的《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已开发油气田效益评价细则》提出油气井按效益划分为五类,即效益一类井、效益二类井、效益三类井、边际效益井、无效益井。充分考虑中国石油单井效益评价数据的继承性和可对比性,在现行油气井效益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依据最低运行费、基本运行费和营运成本的界限建立了三个油气井效益评价模型,将油气井划分为高效益井、有效益井、边际效益井和无效益井四类,使油气井效益评价与分类的思路更清晰,含义更确切,方法更简洁,评价结果更符合油田生产经营实际。

单井;效益评价;分类标准

自2004年全面开展单井效益评价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出台了《油气田效益评价标准》和《已开发油气田效益评价细则》,保证了油气田效益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单井效益评价工作在油气田生产经营中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参谋作用,尤其是在展示油田生产经营状况、高成本井监控与治理、油井措施风险决策、产量成本优化配置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目前低油价的新常态下,单井效益评价已经全面融入油气田企业的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之中,并成为生产井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国内单井效益评价分类标准研究概述

早在200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就组成油气田效益评价项目组,在辽河油田单井效益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以操作成本和最低运行费为界限,将油井的效益类别分为效益井、边际效益井和无效井。2004年考虑到油井对油田企业的贡献程度,以营运成本、生产成本和操作成本为界限,进一步将效益井分为效益一类井、效益二类井、效益三类井[1]。2005年发布的《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已开发油气田效益评价细则》正式提出“油气井按效益划分为五类,即效益一类井、效益二类井、效益三类井、边际效益井、无效益井”。

效益一类井是指油气井评价期内的油气及伴生产品的税后收入大于该井在评价期内的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效益二类井是指油气井评价期内的油气及伴生产品的税后收入等于或小于该井在评价期内的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且大于生产成本;效益三类井是指油气井评价期内的油气及伴生产品的税后收入等于或小于该井在评价期内的生产成本,且大于操作成本;边际效益井是指油气井评价期内的油气及伴生产品的税后收入等于或小于该井在评价期内的操作成本,且大于该井的最低运行费用;无效益井是指油气井在评价期内的油气及伴生产品的税后收入等于或小于该井的最低运行费用。

该标准运行11年来,在有效指导了油气开采企业效益考核的同时,引发了众多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单井效益评价标准的精细研究。2007年杨惠贤等人依据收益与成本指标将油气井效益类别划分为“无效井、低效井、中等有效井、高效益井、特高效井”五类[2]。2010年张吉军等人依据油气井成本和费用的范围不同,建立了相应的油气井效益评价模型,然后按效益值大小将油气井分为“高效益井、效益一类井、效益二类井、边际效益井和负效益井”五类[3]。

综合目前国内研究成果,在单井效益评价的分类标准上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普遍存在“类别划分过细”的问题;同时,现行的财务管理系统每年按基本运行费和人工成本下达预算考核指标。这一点在目前的油井效益类别中均未涉及,特别是除人工成本项目外,很多成本科目中又包含着各自的人工成本,造成油气井效益评价结果与财务预算考核指标的脱节。

笔者针对单井效益评价分类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对单井效益理论进行了精细的研究,建立了效益评价模型,提出了新的分类标准。实践证明,新标准满足了油藏经营管理的需要,实现了单井效益评价与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

2 油气井效益评价模型的建立

2.1效益评价原理

油气井效益评价研究,是从生产决策的角度出发,根据企业经营短期决策的原理进行的。短期经营决策通常不改变企业现有生产能力,涉及的时间比较短,分析时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主要按收益大小来判断生产方案的可行性。

判断可行的条件是:PQ - VQ > 0 或者P - V > 0。其经济含义为:当产品的销售收入大于产品的变动成本,或者销售单价大于单位变动成本时,该生产将增加企业的利润,否则将使企业的利润减少。

式中:P是单位产品价格;V是单位变动成本;Q是产量。

2.2相关概念

1)最低运行费。指维持油气井正常生产所必需的成本和费用,包括油气井直接材料费、直接燃料费、直接动力费、驱油物注入费、井下作业费(仅指维护性作业)、稠油热采费、油气处理费、天然气净化费、运输费(仅指拉油费)9项,以上费用均不含人员费用。

2)基本运行费。指油气生产过程中,为维持日常生产所发生的材料费、燃料费、动力费、运输费、维修费、作业费等直接成本支出,不包括折旧折耗摊销和人员费用。

3)营运成本。指油气井在生产运营期为油气生产所发生的全部费用,由油气井操作成本、折耗和期间费用组成。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和勘探费用[4,5]。

2.3效益评价模型

2.3.1基于最低运行费用的效益评价模型

R1=P-T-C1

式中:R1是基于最低运行费用的单位经济收益,元/吨;P是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元/吨;T是单位产品税金,元/吨;C1是单位产品最低运行费,元/吨。

经济含义:判断能否维持油气井的正常生产。若R1 >0,则能维持正常生产;反之,则不能维持正常生产。

2.3.2基于基本运行费的效益评价模型

R2=P-T-C2

式中:R2是基于基本运行费的单位产品经济收益,元/吨;C2是单位产品基本运行费用,元/吨。

经济含义:判断能否收回维持日常生产所发生的材料费、燃料费、动力费、运输费、维修费、作业费等直接成本支出。若R2>0,则能收回;反之,则不能收回。

2.3.3基于营运成本的效益评价模型

R3=P-T-C3

式中:R3是基于营运成本的单位产品经济收益,元/吨;C3是单位产品营运成本,元/吨。

经济含义:判断能否收回为油气生产所发生的全部费用。若R3>0,则能收回;反之,则不能。

3 油气井效益分类标准

3.1油气井效益分类标准

根据不同模型的油气井经济收益,可对油气井效益类别作出评价和分类,分类标准见表1。

3.2新标准与现标准对比

1)在新标准在模型建立和分类标准的研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中国石油现行单井效益评价系统内,数据的继承性和可对比性,保留了现行标准中的营运成本概念。

2)新标准对现标准中的“最低运行费”概念进行了调整,剔除了各个成本项中的“人员费用和直接人员费”,使成本项目由原来的10项调整为9项。

3)为了与中国石油目前的财务系统更好地结合,新标准增加了“基本运行费”的概念。

4)新标准中剔除了人员费用对边际效益井、无效井的影响,真实反映了油井的运行效益,使油气田的边际效益井、无效井的治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5)新标准建立了三个油气井效益评价模型和四类标准,使油气井效益评价与分类的思路更加清晰,含义更加确切,方法更加简洁、适用,减少了效益类别的计算工作量。

4 应用实例

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效益评价细则》中的效益分类标准和新研制的效益评价分类标准,同时对A油田2015年的效益产量进行评价。

依据企业2015年度财务决算报告,评价参数取值为:原油价格2417元/吨(45美元/桶),税金110元/吨,期间费用235元/吨,地质勘探费用80元/吨。评价结果见表2。

表1 油气井效益评价分类标准

表2 某油田2015年效益分类统计

对比新研制标准和现行标准的评价结果可见:按照新研制标准,A油田的1112口油井中,有效井554口,有效益产量30.33万吨,有106口井实现升级;边际效益井减少73口,边际效益产量减少4.01万吨;无效益井从128口减少到95口,无效益产量减少0.01万吨,油田的效益状况得以改善。

5 结论

1)在新研制标准中,引入了“基本运行费”的概念,剔除了人员费用对油井效益类别的影响,实现了效益评价与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

2)油井按效益大小分为四类,即高效益井、有效益井、边际效益井、无效益井。

3)新研制标准与现行标准对比,提升了部分油井的效益级别。

4)新研制标准使油气井效益评价与分类的思路更加清晰,含义更加确切,方法更加简洁,减少了效益评价的工作量。

[1] 张广杰, 孙寄萍, 陈玉寒, 等. 油气井效益评价方法研究[J]. 国际石油经济,2004(Z):4-9.

[2] 杨惠贤, 周淼. 单井效益评价指标及其应用[J]. 天然气工业,2007, 27(12): 144-146.

[3] 张吉军, 王蜀源. 油气井效益评价及其分类[J]. 天然气工业,2010, 30(9): 97-99.

[4] 尹永光, 马召元, 胥洪成, 等. 油气单井效益评价[J]. 吐哈油气,2004, 9(1): 80-81.

[5] 陈国利, 唐玮, 魏兆胜, 等. 已开发油气田单井区块统一效益分类研究[J]. 国际石油经济, 2005(2):48-50.

编 辑:张一驰

编 审:萧 芦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based on a single well benefit evaluation in oil and gas fields

LlU Bin, GUO Fujun, XlEYanyan
(PetroChina Liaohe Oilfield Company)

Oil and gas well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by their benefit such as first class benefit well, second class benefit well, third class benefit well, marginal benefit well and non-benefit well according to the benefit evalua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developed oil and gas fields issued by PetroChina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Company in 2005. The artic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lowest operating cost, the basic operating cost and full operating cost, builds three oil and gas well benefit evaluation models and divides oil and gas wells into four types of wells including high benefit well, benefit well,marginal benefit well and non-benefit well based on the current benefit evaluation standard of oil and gas wells by fully considering the inheritance and comparability of benefit evaluation data of the single well in China in order to make ideas clearer, means more accurate, and methods more concise in reference to classification and benefit evaluation of oil and gas wells as well as le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in oil and gas fields.

single well; benefit evaluation;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2016-06-15

猜你喜欢
油气井油气田单井
海上油气井出砂监测影响因素评价
化工管理(2022年14期)2022-12-02 11:44:42
油气田工程造价控制要点及其管理模式
化工管理(2022年14期)2022-12-02 11:42:40
渗透固结型环氧树脂基油气井常温固泥材料
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预测石油单井产量
大数据统计在碳酸盐岩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油气井用合成树脂胶凝材料研究综述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能源(2016年1期)2016-12-01 05:10:19
高压油气井试油工艺分析
论当前地热单井勘查报告编制格式要求及技术要点
河北地质(2016年1期)2016-03-20 13:51:58
我国产量最高的油气田长庆油田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