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欧美受众图景重构与媒体变革

2016-08-16 09:39文/李
传媒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变革传统媒体媒介

文/李 宇

新媒体时代欧美受众图景重构与媒体变革

文/李 宇

目前的受众理论是基于传统媒体产生的,随着媒介环境的变迁,受众的概念会自然而然地变化,其内涵与外延都会有所不同。新兴媒体环境中的受众似乎变得难以捉摸、难于把握,媒体服务与内容的精准定位变成了一个复杂的问题。因此,构建精准的受众图景显得迫在眉睫,这也是媒体变革的前提和基础。笔者从国外新兴媒体发展以及媒介环境变迁入手,着重探讨当前受众的特征以及媒体的变革。

媒介环境嬗变与受众图景变迁

媒介环境含义很广,简单来说,与受众相关的媒介环境嬗变中核心要素是收视渠道和终端。

收视渠道正在变得多元,观众的主动性大大加强。过去几年,人们使用媒体的方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如今,除了收看直播电视节目,人们还可以选择回放、下载或在线观看方式。对于观众来说,选择的多元化弥足珍贵,但对于媒体来说则意味着更加激烈的竞争,需要设法强化内容与服务的差异化,以及提升观众的忠诚度。根据美国2016年5月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在2016年第一季度,美国广播公司(ABC)在18~34岁年龄段群体中的收视率下降了18.6%,是美国主要电视网中年轻观众收视萎缩最为严重的一家。此外,其他电视网第一季度在18~34岁年龄段观众群体中的收视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下降了9.7%,福克斯广播公司(FOX)下降了7.4%,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下降了3.2%。

就收视终端而言,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大规模普及,传统媒介环境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在这一新环境中,传播变得无处不在,受众对媒体的使用也变得“随时、随地、随心所欲”。根据2016年一项针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中国、日本和印度等七国的调查,在4000位接受调查的付费电视(Pay TV)和网络电视(OTT)用户中,60%的人经常在乘车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时观看视频节目,其中在“千禧一族”(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中,这一比例达到了84%。在当前这个重要的传媒历史阶段,传统媒体需要认真研究受众,这是破解当前媒体发展过程中诸多难题的切入点,也是转变发展理念、改革传播模式的核心问题。从收视终端的整体格局变化来看,虽然电视机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客厅的重要位置,但近年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普及逐渐改变了电视机的地位。其中,智能手机的表现尤为抢眼。根据2015年名为“广告反应”(AdReaction)的报告,这项针对全球42个国家的1.35万观众的调查结果显示,观众日均观看视频的时间是204分钟,其中,在电视终端上日均观看视频的时间是102分钟,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是45分钟,在平板电脑上的时间是20分钟,在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上的时间是37分钟。

收视渠道和终端的变化直接激发了受众收视模式及行为特征的变化,改变了受众图景。根据美国尼尔森公司2016年5月的一份报告显示,传统电视频道直播收看模式正在弱化,观众通过视频点播、回放等方式收看节目的比重在增加。电视节目在直播频道播出及其后的七天窗口期内,观众的收视比重在下降,而七天之后的收视比重显著增长,不同节目类型的增长幅度有所不同,约为4%~58%。在18~49岁年龄段的观众群体中,真人秀和竞赛类节目的主要收视窗口是在直播及其后的七天之内,七天窗口期后的观众所占比例仅为4%;动画片的收视窗口期则较长,七天窗口期之后的观众比例达到了58%。观众收看模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视频点播业务的普及。观众在通过视频点播业务收看节目时的参与度较高,一次收看行为的平均长度为30分钟;相比之下,观众在收看直播频道时,一次收看行为的平均长度仅为15分钟。从传播模式来说,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发现、处理信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受众中心”替代了“传者中心”,受众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新媒体时代的受众在心理特征、社会权利等方面也有显著变化。在受众心理方面,有学者认为,与传统媒体的受众心理相比,新媒体受众有如下较为突出的心理特征:一是参与性心理;二是个性化心理;三是虚拟环境下的匿名心理。在社会权利方面,新兴媒体是对用户(受众)接近权的突破。接近权,指“大众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皆应有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自由”。从传播学角度来看,用户接近权的强调有比较突出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提高传播效率;二是有利于建立健康积极的媒介环境;三是比较妥善地解决了信息源与传者之间的关系。

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观众图景的精确描绘

随着互联网变革的深入,媒体需要强化新兴媒体思维,充分运用“数据”工具和技术,分析受众的收视行为和内容需求,有的放矢,才能不落后于技术发展步伐,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随着受众收视渠道的多元化,观众本身也在分化。对于媒体来说,准确掌握观众的媒体使用方式是一切传播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在大数据时代,受众数据的获取能力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媒体需要在传播过程中全面运用新兴媒体技术,全流程获取受众数据,以准确把握其收视习惯。媒体要随时准确定位受众群体,充分了解谁在看节目、使用何种终端收看节目以及收看节目的地点等信息。对于媒体来说,每一个视频、流媒体节目或网页触达受众后,其媒体行为数据随之产生,这些数据经过分析后即能构建出观众的图景,反映观众的内容需求和媒体习惯。在精确绘制观众图景后,媒体要改进内容和服务模式,随时随地满足受众的需求。目前,对于媒体来说,受众数据并不缺乏,但不完全具备推算、分析、解读和转换数据的能力。这就阻碍了媒体提升受众价值,以及有针对性地向受众提供个性化内容服务。

当前,“内容”“渠道”仅仅是媒体竞争的一个方面,“受众数据”是另一个方面。媒体掌握了优质内容、主流渠道并不就意味着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还在于这些内容如何能有效、精准触达目标观众,以及渠道如何能“无时、无地”全方位、无缝覆盖受众。只有能全面掌握受众的收视行为和内容需求数据,才能有效地提供内容、正确地选择渠道。因此,媒体在制定战略时,需要充分考虑内容的制作与分发,根据观众数据来准确定位、有效传播。

渠道为王与内容为王

在传统媒体时代,围绕“内容为王”或“渠道为王”的争论由来已久。但在新媒体时代,这个争论已无意义,因为一个成功的媒体必须同时掌握“内容”和“渠道”,才能具备参与竞争的基础,这就要求媒体及媒体产业及时、积极变革。正如英国学者露西·昆所指出的,当前传媒产业变革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变革速度加快了,接踵而来的变化加速出现;二是“新颖率”不断增加,也就是说变革中我们所不熟悉的或前所未有的成分比例在不断上升;三是不同媒体组织中各不相同的变革也是同时发生,因此它所产生的效果、涉及的范围也很广,这样就在无形中使战略决策的过程更加复杂化。万变不离其宗,变革的核心是围绕受众完善内容的分发渠道。

目前,变革和转型正在成为传统媒体经营的核心命题。针对网络视频点播业务等新的媒体市场需求,传统电视台正在积极拓展新的业务范围,将节目资源转化为营业收入来源,包括自营付费视频点播业务以及授权给第三方经营回放、视频点播业务等。此外,网络电视之间关于节目内容的竞争也推高了一些经典电视剧的价格,例如,奈飞(Netflix)支付1.18亿美元购买《老友记》(Friends)的播出版权,互录(Hulu)支付1.6亿美元购买《宋飞正传》(Seinfeld)的播出版权。笔者认为,传统付费电视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不是因为观众规模或媒体市场在萎缩,而是因为低端市场和平台的大规模崛起改变了整个媒体市场格局。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寻求和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势在必行,其中面向观众的“直营”模式不可或缺。

新的传播渠道和方式也在为传统媒体提供新机遇。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当前移动智能终端等新的技术、设备都能为传统媒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美国维亚康姆集团国际传媒电视网首席运营官Pierluigi Gazzolo认为,随着观众收视习惯的改变,移动智能终端为电视台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因为它在收视方面具有三个优势:不受收看场所的限制;不受收看形式的限制;不受收看内容的限制,即可以播出直播频道和节目视频。2016 年4月,美国多频道电视网(MCN)全屏公司(Fullscreen)推出了名为“全屏”(Fullscreen)的付费视频点播业务,每月资费为4.99美元,节目内容主要是原创影视剧以及外购版权的电影和电视剧。该业务主要面向13~30岁年龄段的观众群体,播出终端主要是手机和平板电脑。美国多频道电视网之所以选定这个年龄段的观众作为目标用户,是因为这个群体是伴随着网络视频、社交媒体和移动终端成长起来的,手机和平板电脑是他们的主要娱乐工具。根据RnRMarketResearch2016年3月公布的研究报告,全球网络电视市场的产值在2015年为280.4亿美元,到2020年有望增长到620.3亿美元,年均整体增幅达到了17.2%。这其中,宽带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等终端的普及功不可没,它们为网络电视市场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建设受众友好型媒体是现阶段的关键策略

构建精确的受众图景是迫切需求,也是永恒挑战。虽然媒体暂时还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提供内容与渠道,但建设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建设受众友好型的媒体则是当前媒体变革的关键策略。

当前这场媒介技术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正在改变着人类生活的基本范畴:时间和空间。传播的移动化、互动化、社交化特点正在消除人们使用媒体时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获取信息、享受娱乐、相互交流。另一方面,受众适应、使用新兴媒体技术及设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非常显著,传统主流媒体需要适应这种媒介发展态势,积极变革传播渠道和终端,跟进和符合受众媒体使用习惯,建设“受众友好型”媒体。保罗·利文森认为,媒介革命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三个阶段,人们能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一切信息,包括图像、声音和词语等。他认为,所有媒介终将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它们处理信息的方式越发像人一样自然,且优于已有的任何媒介。

媒介技术变革必然会作用于媒体,推动媒体变革,促进传统主流媒体的经营管理、内容生产、传播方式等进行变化、革新、优化,充分、有效地满足受众需求,赢得受众的好感与支持。以电视媒体为例,观众的收视行为同时呈现两个趋势:一方面他们对精品电视节目的喜爱程度在增长,另一方面他们越来越多地在互联网上观看流媒体视频。根据2016年4月美国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美国电视观众在互联网上观看电视节目的比例在2016年达到了57%,此前在2010年仅为15%。调查结果显示,“忠实网络流媒体用户”中71%的人在评价电视/视频业务时,传统的主流电视网是首要因素。受访者认为,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福克斯广播公司(FOX)和全国广播公司(NBC)是必需的电视频道;受访者对每一个频道的期待值为44%~51%,67%的受访者认为电视或视频服务中应该有其中至少一个频道。因此,传统媒体只有及时因势利导调整自身定位,注重“受众友好型”特征,才能有效满足受众需求,赢得市场。许多媒体也在积极行动,以应对新兴媒体时代的变化。例如,英国广播公司(BBC)从2015年开始实施“内容个性化计划”。2016年,英国广播公司推出了一个名为“BBC+”的应用程序,帮助用户在其网络平台上更便捷地查询和发现节目。英国广播公司还升级了“英国广播公司身份”系统(BBC ID),以便于用户在多终端上获取个性化的媒体使用和收视体验。英国广播公司的这些改革举措都是力求改进观众的收视体验,让观众更为便捷、愉悦地使用媒体,打造“受众友好型”媒体。

作者单位 中央电视台海外传播中心

猜你喜欢
变革传统媒体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变革开始了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