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公共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016-08-15 21:41李宇菲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美术馆公众功能

李宇菲

1美术馆公共教育的现状

中国自21世纪初才开始尝试着迈入“美术馆时代”,全国各地大量美术馆如云涌现,并向公共免费开放,这说明了中国经济已经出现繁荣,有能力兼顾国家民族的文化发展,并以之为持续发展的能量源,而美术馆也要逐渐实现功能转变,从“为物”转向“为人”,将以往的收藏、研究等功能转型为服务大众、普及文化教育,以实现自身的公共教育功能为工作重点。目前,虽然在人员配备和资金投入方面还存在很大欠缺,但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研究和相关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美术馆开设的儿童专题活动、公众讲座等吸引了不少访客。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公众对美术馆的形象没有清楚的认识,很多人长年不进一次美术馆,不懂得如何利用和维护自己的文化权益,这显示是一种巨头的资源浪费,更别说发挥公共教育功能。

导致美术馆门庭寂静、访客寥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文化差异让中国公众对美术馆的认识不到位。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在人们的意识当中,美术馆是源至欧美,从美术馆的经营体系、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上来看它都被认为是一种舶来品,在短时间内很难让国人消除陌生感。现代美术馆来是卢浮宫的功能转变而来,经历了从王室私产转型为公共空间的过程,这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看美术馆的民主性和公共性特点。欧美国家有一定的公共生活基础,公共生活是欧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古希腊、还是古罗马,公共空间和公共权益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固有内容,而这些在中国都比较缺乏对应物,不能认识的美术馆所提供的文化福利。其次,美术基础教育不到位。美术教育是美术馆发挥公共教育功能的必要条件,美术教育的方向性和观念性障碍是阻挡人们走进美术馆的重要障碍。另外,美术馆自身的功能类型定位不明确。美术馆完整的功能服务链条应该是收藏——研究——展览——公共教育,每个环节相互之间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其中收藏和研究为基础功能,而公共教育是社会责任的体现。近年来我国的美术馆展览在内容上主要集中于古人和外国人,对欣赏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大众普遍存在看不到的现象,这种情况主要是文化属性的隔阂造成的,其提供的内容与公众的需求显得格格不入,即使再加强教育、宣传也无济于事,最终也只是让繁华表象沦为水中月、镜中。由此可见,我国美术馆虽然开始关注“人”,但在形式和内容上仍然照搬欧美国家,从没有症状开始研究“人”,不能体现美术馆对国内公众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2对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反思

要充分发挥美术馆公共教育功能,提高美术馆资源的利用率,美术馆不仅要从根本上实现功能转型,服务方向和目标转型,更重要的是不断探索多样化的服务模式,同时提高公共教育专业性,实施对象分类服务,根据不同公众人群制定针对性的公共教育项目。可以将公众对象分为目标公众、常规公众、专业公众、儿童公众4个类别。①目标公众是指常年不进美术馆的人群,或者打酱油式进入美术馆的人群。这些现象一是反映了美术基础教育 的缺失,同时也体现了美术馆自身的多方面问题,例如比较集中化,地域差异较大,城镇和社区容易成为空白区,即使通过免费方式也无法真正体现民主化。在此方面我国可以借鉴欧美比较成功的实践经验,将美术馆活动和展览送进学校、家庭、社会,通过潜移默化让公众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寻求。②常规公众是指有规律进入美术馆的群众,此类公众是美术馆的重要服务对象。虽然美术馆针对常规公众的公共教育项目较多,主要都是一些关于美术理论的专家解读,形式和内容上都是千篇一律,资源雷同,不利于对公众的美学引导。除了专家解读以外,同时也可以探索其他教育方式,例如引入文学名人介人艺术批评,从文学家的较多认识艺术、学习艺术、评价艺术,这样可以从不同来源、不同背景对艺术进行多元化视角的解读,这样比较有利于产生名人效应,同时也是扩大美术馆影响力的重要手段。③专业公众:专业公众是指有专业背景的人士,目前大部分美术馆与学校机构的衔接不够,针对专业人士的美术馆学术资源开发不足,此方面问题都需要一定技术条件支持,我国可以借鉴一下比较经营比较成熟的美术馆。④儿童是美术馆的一个特殊服务对象,通常也是各大美术馆的重头戏,但在实际操作上不够专业,还需要有专业指导操作,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开办不同的教育项目。针对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一般艺术专业人员无法胜任的,如果方法不当很容易扭曲儿童的自然发展,所以此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美术馆公众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我有特异功能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
功能关系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