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断扩展的设计在教学和实践中的探索

2016-08-15 20:40邓春蓉
戏剧之家 2016年15期
关键词:UI设计设计教学

【摘 要】虽然我们今天与设计相关的素质在日益提高,但是面对不断扩展的设计,会发现设计已经与我们的常规概念相去甚远。文章立足于当下全新的设计语境,分析了我们的设计、教学、课题必须面对的设计形式和设计内容的转换问题。

【关键词】设计;教学;设计转换;非物质设计;UI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263-02

尹定邦先生主编的白马设计从书有一本书名叫做《不断扩展的设计》,就书名而言,正好道出设计在我们今天的教学、生活中的存在状态。它正向教学、生活中各个领域全面地渗透,设计的理念与实践已为大众所熟知。设计在不断地扩展,同时设计内容也在不断转换。

无庸质疑,设计已在我们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它已经成为我们物质文化生活无法摆脱的真实存在。不论是把设计作为教学、学科研究,还是作为普及教育,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都与我们每个人有如此近的距离,我们无时无地不处于设计之中。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确意识到现在对设计应该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一、设计目标指向的转换

对象客体的改造转变为主体交流,重视人(消费主体)的思想、情感、趣味、风格的需要。随着物质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也越来越民主化,这就为个人的发展迎来更多、更广阔的自由空间,教育也不再以“原型人格”的模式来铸造模具式的社会人才,而走向自我成长的发展道路。所以,人们追求个性化的人格、个性化的心理、个性化的选择。他们不再相信大师,不再理会权威,不再崇拜偶像,专制变得如此无力,所以那种高高在上的独白式话语不得不降低了声调。在消费者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有权力来评价和选择产品的时候,唯一有效的就只剩下交流式的话语空间。教学中要求学生或设计者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到其产品的使用者,听取他们的反应。设计目标自然地要从研究设计对象(设计客体)向着研究人本身(设计主体)上转换。设计从对物质技术因素的关注进入到人体工程学再到今天的对人的情感体验、人的精神满足和社会交流需要的重视,表明了设计在事实上已经发生了改变。设计今天已经从解决物的关系,解决物与人的关系,到以人的需要,人的精神体验为要务上来了。正如英国学者汤姆·米切尔在《产品设计的错误观念》一文中提到的“日本的一些高科技公司已经开始顺应设计试点从‘硬件时代经‘软件时代发展到‘人的时代的转变,将用户需要当作产品设计的重要指标,通过新技术的智能化、弹性化,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和社会整体的变化”。[1]

二、产品的定位与设计师地位的转换

“事实上是供应导致了需求”。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觉得它是不正确的,但是后来渐渐觉得他似乎又有些道理,它让我们对市场的拓展有了主动性,也让设计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是对是错估切不论,试想,在物质产品比较匮乏的时代,人们没有太多的选择,所以产品一旦生产出来,都会获得收益。但现在不同了,我们已经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甚至到了与其说是设计,不如说是迎合的地步,以前那种单一型制的大批量生产已经不得人心了,不得不向多样化的系列产品转换。为了迎合个性化的需要,甚至还要生产“个别产品”,这与工业化大生产就有明显的区别。就像海尔集团生产可以洗红薯的洗衣机,应一个“左撇子”客户的要求生产一个左开门的冰箱一样。至此,我们可以说,设计师现在只能是一个产品原型的创造者,这种原型一旦产生,设计师的创造性工作就结束了。正因为现在的人们不是像以前那样追赶时尚,而是选择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故他们想自己参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这种“自我生产”实际上部分地剥夺了设计师的权力,设计师在此要做的是设计剩余的事情,就是成为一个辅助人员,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生产”。好在现代的科技水平为这种转换提供了越来越大的可能性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三、产品价值与功能的转换

(一)非使用的设计

一般认为产品的价值至少包括材料价值与劳动量,现在,我们知道了还应包括无形资产价值(品牌价值)等。但随着产品功能综合化、模糊化趋势的加强,我们已经很难去明确界定该产品的使用价值。当一种产品集合了多种功能时,当一种产品被合适的用于非本来的“使用”时,其功能和价值一定会发生转换。甚至有些无名义产品、非物质产品的出现,导致最终的产品已不像传统产品那样明摆在我们面前,任我们去解释,转而成为一种纯粹的功能或超功能产品(数字产品)。汽车已不是代步的工具,衣服也不是取暖,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物,甚至其使用价值已经不是设计师和消费者的追求目的。设计摆脱物质层面向纯精神的东西接近,这无疑又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这种完全由人的知觉态度来决定产品价值的新时代,把设计从创造物质实体引入到一个创造富于美感的知觉结构,尤其是视觉质感和精神体验的非物质实体的世界之中,它侧重于满足人们的思想欲望(想象力)和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对其质的评判。

(二)非物质的设计

在后工业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日渐成熟,以数码产品为代表的数字化时代的产品,在追求的个性化和独特创意,那种为大型化的、为家庭成员一起使用的产品设计逐渐被小型的个人的物品所取代,产品由单一功能走上了多功能的合一,“一机多能”似乎越来越不可阻挡。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字化虚拟技术又为其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许多复杂系统的设计中,定性设计已经变得没有意义,因为整体在其建构的每一刻都在变化着,某些部分随时要被另外的部分代替、修改和改变,这一情况不仅出现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还出现在产品被使用的过程中。这时的设计也不再只是设计实用性物品,设计目标也从研究设计对象(设计客体)转向研究人本身(设计主体)的转换,所设计的产品的价值和功能因物质技术层面的改变而发生着转换。形式的非物质化和功能的超级化,逐渐使设计摆脱物质层面向纯精神的东西接近,设计越来越追求“一种无目地性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 设计产品应该是种种“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设计应该被认为是一个技术的或艺术的活动,而不是一个科学的活动。”[2]

(三)可交互的设计

在现代电子消费类产品不断普及的今天,我们对产品的要求不仅是外观和功能的完善,更需要产品要有一个友好、便利、直观的使用界面。UI(user-interface)设计即用户界面设计作为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新视点走进我们的视野,它包括用户研究、交互设计、界面设计三大部分。通过这种界面,或文字或动画的层级结构,让我们在使用电子产品时不仅能够带给物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的设计体验,同时有友好、互动的交流体验。这恰好契合了我们所说的体验经济的趋势,和人性化设计的要求,而这个全新的设计课题也是非物质设计背景下的产物或者是非物质设计的明显例证。尽管在我国目前对UI设计还需要进一步成熟,但是与我们所习惯认为的设计似乎只能够是材料的选择物质的构造而言已经相去甚远了。

总之,在这个“不断扩展的设计”大背景下,设计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左右了我们的生活,设计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了自身性质和构造的变化。这就对我们的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在高校教学和实践中,面对不断扩展的设计,教师、学生以及设计师应该如何应对,值得共同思考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邓春蓉(1975-),女,重庆人,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风景园林。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研教改项目“基于卓越设计师人才培养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统整与教学实践”成果,项目编号:133062;长江师范学院社科项目“3D打印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应用及前景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XJQN021。

猜你喜欢
UI设计设计教学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UI设计在产品形象中的价值与应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