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晓
又一名年轻的知名编辑没了!
前不久,在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的站台上,年仅34岁的天涯论坛副主编金波突然晕倒,失去意识。倒地后先后有3名地铁乘客为其急救,但遗憾的是金波最终没能苏醒过来。金波长期担任坛天涯社区的副主编,多名金波的同事证实,其平时工作很拼,经常熬夜,家中还有一对双胞胎女儿。
作为一名国内知名的媒体人,正值壮年却突然猝死身亡,实在令人扼腕痛惜。可事实上,金波猝死并非个例。随便翻翻新闻就不难发现,类似的猝死事件每隔几天就有发生:
6月25日,北京门头沟深山,一群驴友探险。其中一名驴友突然失去意识,呼吸和心跳突然消失,猝死。
6月27日,浙江开化县齐溪镇人大主席汪昌祥在齐溪镇左溪村座谈会上突然猝死,享年54岁。
6月28日,江西省都昌县汽车站内发生一起意外,一名男性乘客突然倒地不省人事,猝死身亡。
就在不久前,厦门海沧区还有一位中年男子与朋友在外进餐时,突感胸口不适,还没来得及休息就骤然倒地,朋友们迅速将他送往海沧医院。尽管医生奋力抢救,但未能挽回男子的生命。
除此之外,深圳36岁清华IT男猝死,33岁某网络CEO猝死,28岁某IT公司员工猝死,24岁某网站编辑猝死……层出不穷的猝死事件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很多猝死的人是年轻人而非中老年人群,确实让很多人感觉心有余悸。那么,人为什么会猝死?什么样的人易猝死?猝死还有没有急救的余地?本期“封面文章”就让我们一起逃离“病魔之首”。
猝死离我们有多远
您可知道,曾经有司机驾车时就倒在方向盘上永远醒不过来吗?您可知道,曾经有医生连续加班后就一睡不起吗?您可知道,曾经有路人行走时忽然跌倒就再也没能睁开双眼吗?
中国心律失常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为41.84/10万,每年心脏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呈现上升趋势。也就是说,我国每年在1万人中大概有4人死于心脏性猝死,每分钟就有1人猝死。目前,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不足1%,绝大部分人还没送到医院就已失去生命。而且,猝死不再只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年轻人猝死人群与日俱增。
猝死可发生于任何场合。有资料表明,猝死50%以上发生在家中或途中,在季节上冬天多于夏天,在时间上夜间多于白天,发生在睡眠中占一半以上。在性别上男人为女人的5倍。在年龄上20~50岁多见,小于45岁的占一半,小于30岁的占20%。在媒体圈享有“才子”之名的金波就是34岁。据目击者拍摄的视频显示,6月29日19时30分许,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晕倒在呼家楼站开往潞城方向站台,逐渐失去意识,随后,两名女乘客上前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紧接着,一名自称是急救医生的外国女子参与到救治中。地铁工作人员一边疏散乘客让出空间,一边拨打急救电话。不过,遗憾的是金波最终没能苏醒过来。记者从金波亲友和同事处获悉,其生前无重大疾病。但由于多年在互联网领域从业,金波工作比较拼,经常熬夜。
无独有偶!就在金波突然离开的第二天,武汉也报出了一起猝死事件。今年32岁的余先生,是汉口一家酒店的销售经理,因工作性质的原因经常需要加班熬夜。6月26日早上,在家睡觉的余先生觉得胸口间歇性的疼痛,他心想着睡一觉就好了,可休息两天后症状一直没有改善。当日早上7点左右,他感觉到胸痛加剧,整个人都快要窒息,这才让家人拨打了120。可惜在送到医院时,余先生已经是呼吸循环衰竭,心跳骤停。据余先生的母亲介绍,一家人都有高血压病史,余先生本人也有遗传性高血压,但很少有不舒服的症状,所以一直没太在意。
从这些案例不难看出,猝死就像一个幽灵,来无影,去无踪!
猝死已被称为“病魔之首”
在人类所有的疾病中,就其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恶性程度和后果而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猝死相比。因此,猝死被业界称之为“病魔之首”。那么,哪些人是最易猝死的?本刊医学顾问、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专家陈方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作压力与不良的生活习惯等,一些特定的高危人群很容易出现猝死现象。
高危人群一:工作压力大的白领
不良的生活方式,使得现在很多白领发生猝死的风险越来越大。久坐、抽烟、喝酒、熬夜是公认的损害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由于应酬多,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造成肥胖、高血脂或高血压;工作忙碌,使得身体锻炼越来越少,导致体质变差。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白领人群由于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往往会引起或者加重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梗。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大、体力透支等很容易成为心脏病的诱因,从而诱发猝死。
高危人群二:年龄在30~50岁的司机
司机大多为年龄在30~50岁的男性,他们工作紧张,工作时间长。但这一年龄段的男性对自己身体往往很自信,认为加班加点也没关系,通常会出现透支健康的现象,而这些都像是埋伏在人体周围的“定时炸弹”,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引爆”,使得司机成为猝死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三:媒体、IT行业从业者
中国医师协会曾对媒体从业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过分析,发现亚健康检出率为97.5%。除了常见的胃病、肩周炎、颈椎病等“职业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日趋上升,这使得媒体从业人员发生猝死的风险增高。同时,很多媒体从业人员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状态,导致交感神经长期兴奋,会造成多系统功能紊乱。
高危人群四:网商和网店店主
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找货源、做图片、写简介、和客人沟通、退换货,只要消息一来,不管正在吃饭还是休息,都得立刻回复,生怕错过一笔生意。“废寝忘食”地熬夜工作是很多网商的家常便饭,而近几年多起“网店店主猝死事件”更为该行业敲响了警钟。
高危人群五:黑白颠倒的夜班人群
保安、创意工作者、编程工程师、网站编辑、出租车司机等经常需要熬夜、上夜班的人们,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出现“过劳死”的案例屡见不鲜。
高危人群六:从事力量性项目的运动员
运动员通常被认为是最健康的群体。当他们的生命在持续的大运动量中戛然而止,尤其是发生在公开竞赛场合时,往往会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运动相关性猝死的基础病因主要为心肌病、早期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畸形等,其中,35岁以上的运动员猝死57%是以冠心病为主。
此外,下面这几类人群也需要格外注意——
[早发家族]
简单说就是父母有过相关病史。尤其是父亲55岁之前、母亲65岁之前就得过心血管病或者脑血管病,那么这个家族就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早发家系,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远远大于一般人。
[过度疲劳的人群]
过度的体力劳动或者脑力劳动导致整个人处于疲惫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很容易出现心脑血管问题。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肥胖、肾脏病患者]
这些患者在情绪波动较大的时候,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问题。
猝死真的“猝”不及防吗
虽说猝死具有突发性,很难预料。但专家表示,多数猝死事件中的当事人,往往在事发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有预警症状存在的,遗憾的是这些信息被误解或忽略了。那么,猝死前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
肩颈疼痛:疼痛发生转移
心肌缺血时,会将疼痛信号通过神经传递反映在水平相同的脊髓段区域。附近的器官,如肩膀、脖颈、下巴、手臂就在这个范围内,因此这些器官会感觉到疼痛。这些疼痛的发作特点,常常是今天脖子疼了,第二天改成下巴疼;或者今天疼,第二天又不疼了。
胃疼恶心:没胃病却胃疼
如果在没有任何明显缘由的情况下有了胃疼反应,那么极有可能是心血管出了问题,从而引发肠胃不适。动脉由于脂肪沉积物堵塞,将会减少甚至阻断血液传输给心脏,这会引起心绞痛。
焦虑失眠:无症状而惊醒
如果出现持续几天、几周甚至几月的失眠,紧张焦虑,极难入睡,易惊醒,一点声音都会醒来,严重时每天只有极短的有困意的时间,过了这个点就整晚无法入睡,无法入睡就很暴躁,这些均表示心脏出现异常。
心跳加剧:不规则,无缘由
在心跳不规律的同时还伴有每分钟心跳的加快,那么你该立马去医院了。尤其是在运动之后,一旦发生心室性心搏过速,则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因此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求帮助。
潮热盗汗:长期反复出现
没有进行运动却会突然出汗的话,例如脖颈、后背、头皮、手心或者脚掌都会大量出汗,那么这常常是你心脏疾病发作前的一个信号。对女性而言,感觉上更像是更年期里的潮热或者盗汗。
呼吸短促:感觉头晕目眩
感觉难以深呼吸的时候,也许以为是你的肺出问题了,但这可能是由于心脏虚弱而导致血液里氧过少的结果。呼吸困难或短促,通常都是心脏疾病的第一征兆。你会感觉头很轻,甚至晕眩。
极度疲劳:四肢十分沉重
疲劳是突如其来的,并没有激烈运动或缺少睡眠,你就会完全提不起精神。此外,沉重的四肢也是一个信号。
猝死来袭,如何救人一命
猝死不再只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年轻人猝死人群与日俱增。那么,面对突如其来的猝死,我们该如何预防?如何应对?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权威机构评选出的易导致猝死的8大恶习。
闹市骑车 比利时哈塞尔特大学研究人员的解释,因为闹市骑车吸入的尾气最多,同时还要耗费体力踩踏自行车,引发供血不足,这很容易诱发心脏病发作。
用力排便 心内科专家认为,便秘的人群大便时突然发力,瞬间血压会迅速升高,心脏承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剧增。此外,血压不稳时,血管斑块的活动性就会增加,容易脱落。
久坐不动 久坐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的改变,使得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三酯含量上升,血黏度升高,血液循环减缓,容易诱发血栓形成,增加心肌梗死和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久坐不动,就相当于坐以待毙。过度饮酒 酒精或咖啡能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好像扣动了心脏病发作的扳机。如果是长期酗酒的人就会破坏心肌,久而久之导致心脏衰竭。不论喝咖啡还是饮酒,都要有节有度。
心情抑郁 坏情绪是心脏的大敌。抑郁通常与焦虑相伴,睡眠质量会很差,使得血压和心率都会升高,对心脏健康非常不利。
暴饮暴食 餐后胃肠道需要大量的血液消化食物,而流入心脑血管的血液大大减少。对于本来就供血不足的人而言,一顿饱餐很容易诱发心梗或脑梗。
大量吸烟 吸烟或被动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常人的3倍。
太咸太甜 吃盐多不仅可以升高血压,同时还能使血浆胆固醇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美国的研究显示,爱吃甜食的孩子,成年后心脏病危险会大大增加。
了解清楚上述恶习的危害,才能做好预防工作,把猝死拒之门外!下面我们再来聊聊如何应对猝死。
猝死发生后,如果在2~4分钟内没有获得有效的治疗,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超过8分钟人就死亡了。当发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使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就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将患者平卧,背部垫一硬板,颈部上抬,头颈微后仰,促使气道通畅。
施术者握拳,在患者的胸骨部下段做一二次短促有力的叩击。如无反应再重复一二次,经叩击后,常可终止室速,室颤,恢复窦性心律。如无效做下一步处理。
立即做全外心脏按压,左手掌置于患者胸骨下1/3处,右手压在其上方,以每分钟100次的速度,用力适度,反复按压,使胸廓上下活动程度3~4厘米,心内剩余含氧血迅速排入动脉使心脑供血,胸廓下陷回弹时,有助于通气。按压应用力均匀,轻柔,用力过猛,易引起肋骨骨折、胸骨骨折、气胸、血胸、心包积血、骨髓栓塞、内脏破裂等并发症。如无反应,同时进行下一步处理。
人工口对口呼吸: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推开下颌,使其口张开,用力吸气后与患者口腔紧对密闭,将气吹入,以每分钟16~18次的速度,反复(吸,吹)进行。如能听到患者呼气声最好。
为赢得抢救病人的宝贵时机,在急救时还应尽快与120急救取得联系。
本刊郑重提醒:
为了身体健康,我们一定要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兴趣爱好,以便逃离“病魔之首”。
人人健康2016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