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石
(陕西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
宁强县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陈清石
(陕西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
摘要宁强县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矿产资源丰富,共有8类31种金属与非金属矿产,总蕴藏量高达3.09亿t,位居汉中市第二。其中鸡头山—小燕子沟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成矿条件优越。以鸡头山—小燕子沟为例,对该地区金矿地质特征、矿体分布特征、矿床成因以及找矿标志进行详细探讨,供区内找矿参考。
关键词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宁强县鸡头山—小燕子沟金矿位于勉略宁三角多金属成矿区内,2003年在该区域发现了金矿点,然而由于矿区地质结构复杂,矿体大多隐藏于深部,经过近年来的开发工作,矿床规模依然有限,地质找矿工作成效不理想。为进一步指导区内金矿找矿工作,本研究对区内金矿地质特征、矿体分布特征、矿床成因以及找矿标志进行分析。
1.1地层
1.2构造
(1)褶皱。矿区属于一复式向斜一翼,为单斜构造,掩卧褶曲和层间揉皱较明显,变形严重。地层产状变化较明显,呈NW倾斜状,部分向S倒转,走向60°~70°,倾角65°~80°。
(2)断层。矿区构造运动较复杂,多层次、多期次特征较明显。早期断裂表现为深层次韧性剪切构造,塑性变形明显,韧性剪切作用显著,韧性剪切带发育完全。韧性剪切带以NE—SW向为主,长2km,宽80~300m。矿区南部的青木川—关口垭韧性切带为该地区规模最大的韧性剪切带,地层原始层理的大范围置换与改造,演变为糜棱岩、石英脉的固态流变、无根钩状褶皱构造、透入性流劈理、眼球状构造及不对称褶皱。另外,该韧性剪切带对石英脉的展布与贯入方向进行了严格控制,同时也影响了矿化的空间位置、规模、储量等方面。矿区叠加了后期浅层次脆性构造改造,主要体现在早期先成断裂的再一次脆性活动、新的脆性构造出现和矿体破裂,如在磁铁石英岩的边界部位,极易在地层中间出现破裂,生成破碎带,该类破碎带一般宽2~5cm,纵向与地层一致,碎裂岩发育为其典型特征;中后期石英细脉大量出现,如在磁铁石英岩周边的破碎带内存在网脉状石英脉,褐铁矿化严重,岩石风化明显。
表1 宁强县鸡头山—小燕子沟金矿体分布特征
3.1矿床成因
宁强县鸡头山—小燕子沟地区南邻扬子地台北缘,北靠勉略板块俯冲带,处于勉县—略阳俯冲带和金山寺—阳平关—勉县区域大断裂之间的勉略宁三角地带,构造单元为活动陆缘岛弧环境。出露地层属于中上元古界碧口群二亚群二岩组中岩段,岩石组合为海相基性—酸性凝灰岩夹中基性—基性熔岩、硅质岩,通过该地区变质作用,发展成为了低绿片岩相变质岩。该区域内的火山热液活动频繁,韧性剪切作用显著,脆性断裂发育完整,为形成金矿创造了优质的构造环境与物质基础。含矿热液沿构造薄弱面(断裂面、岩性接触面、片理面、剪切面)的运动形成了蚀变火山岩型及石英脉型金矿。磁铁石英型金矿体的形成不仅与火山热液相关,而且与变质作用的再造与改造密切相关。
3.2找矿标志
(1)强热液蚀变带。矿石中金含量大小与黄铁矿、磁铁矿的含量成正比,也与金属硫化物的粒度密切相关,粒度愈细,金含量愈高。
(2)围岩蚀变。有黄铁矿化、磁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及高岭土化[3]。
(3)构造破碎带。构造碎裂岩系列岩石松散破碎,氧化后为黄褐色、褐色。
(4)石英脉。与主期面理、主构造线一致的石英脉,脉体长度、宽度不等,为硅化蚀变的产物。
(5)Au化探异常。区内Au化探异常对于金矿找矿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宁强县鸡头山—小燕子沟地区尽管矿产资源丰富,成矿条件较优越,但近年来的勘查成果较不理想,尚未有较大突破。为此,本研究在分析区内已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对区内金矿地质特征、矿体分布特征、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从强热液蚀变带、围岩蚀变、构造破碎带、石英脉、Au化探异常等方面总结了找矿标志,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金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颜崇高,李方周,宋志勇.宁强县小燕子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浅析[J].陕西地质,2012,12(15):88-89.
[2]刘哲东.陕西宁强鸡头山—小燕子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逯东霞,李青翠,雷引玲,等.陕西宁强某金矿工艺矿物学研究[J].矿产勘查,2014(1):39-43.
(收稿日期2016-01-07)
陈清石(1986—),男,工程师,712000 陕西省咸阳市滨河路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