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纯
体美双重价值视阈下我国体育舞蹈发展问题审视
王婉纯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它集运动美、音乐美、舞姿美等于一体,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的表达。它具有健身,运动,竞技方面的健美价值和意境美,音乐美,姿态美方面的艺术价值。本文通过论述“体”与“美”的双重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双重价值视阈下我国体育舞蹈发展存在的学科归属,功能作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体育舞蹈;价值;问题;对策
体育舞蹈,作为西方国家的民族舞20世纪传入我国,成为我国的一项新兴运动项目,并蓬勃地发展。1987年我国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国际交谊舞比赛”,1991年成立了“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并于同年加入了世界舞蹈总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体育舞蹈被正式批准为比赛项目。可见,当前体育舞蹈已受到我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和喜爱。然后,作为一个舶来品,体育舞蹈发展同样遇到瓶颈。体育舞蹈属于舞蹈艺术的形式之一,它具有一般舞蹈艺术的共同特征,如抒情性、虚拟性、节奏性、造型性等,但是它也有区别于其他舞蹈艺术形式的特异性,如健身性,运动性,规范性等。可以这样说,它兼有体育竞技和文化内涵的双重特点。文章采取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通过论述体育舞蹈的“体”的体现,和“美”的展示,在双重价值视阈下分析我国体育舞蹈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体育舞蹈分为摩登舞,拉丁舞和团体舞三大类。其中现代摩登舞包括:华尔兹,探戈,维也纳华尔兹,狐步和快步五种舞蹈,拉丁舞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五种舞蹈[1]。体育舞蹈虽然都来自西方,但是它起源于不同的民族,承载着各自的历史背景,有着不同的的风格特征,这是它区别与其他舞种的显著标志。国际体育舞蹈兼有舞蹈艺术和体育健身的属性,所以被称之为“体育舞蹈”。
2.1健身价值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舞蹈的结合。体育舞蹈锻炼可以根据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体条件等安排舞蹈内容,运动负荷,锻炼时间,并随时调节运动量,以达到人体能量代谢,能量消耗功能。体育舞蹈属于技能主导类有氧代谢性运动,经常参与体育舞蹈的锻炼不但可以增强心血管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增强耐力,提高全身协调性和运动能力,还对健身、减肥、束身有明显的效果,这对于以健康和减肥为锻炼目标的人群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2.2运动价值
虽然体育舞蹈和舞蹈都是以人的运动为手段,但是体育舞蹈的运动性与舞蹈的人体运动艺术有着明显的区别。舞蹈,追求美为主要标准,通过美的表演向外界抒发感情,诠释内涵和定义,舞者把自己的情感通过特殊的艺术形象来展示,要求在某种意义上摆脱自我,为观众接受后产生艺术价值。体育舞蹈则是以动作的合理性及健康性的配合为主要表现契机,通过力量、速度、伸展等一些高难度舞蹈技术动作向外界展现的内在情感,虽然有显志的作用,但是根本的任务是增强体质。体育是人类为了锻炼身体,提高体能,增进健康的现实功利性活动。
2.3规范性价值
体育舞蹈的规范性,首先表现在它拥有一个完整的舞蹈体系,是经过数百年的历史继承和扬弃而形成的,有其特定的风格和组成要素;其次表现在技术规范上。体育舞蹈的每一个步伐,方位,角度都有严格的技术规范。譬如:前进、后退、向左、向右、上升、下降、左转、右转这八个动作就是标准舞的基本元素,任何花样的舞步组合或套路都由这些基本元素变化演绎而来;体育舞蹈的规范性还体现在比赛的各项要求中,体育舞蹈参赛选手的着装,比赛的场地,比赛时间,项目顺序等都必须符合规范。比赛中评委的评分也是有根有据的,评委们要从基本技术,音乐表现,舞蹈风格,动作编排,临场表现,赛场效果这六要素加以评价,以此来确定选手的最后成绩和排名[3]。
2.4竞技性价值
在大部分人心目中对“体育”一词的第一直觉就是竞赛,因此竞技性就成为了体育项目的基本属性。体育舞蹈竞技性的价值体现方面,简单而言,即比成绩,拿冠军,为国争光。体育舞蹈可以作为一种大强度训练法,在舞动中进行生物学改造,它能挖掘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的本质力量去与“极限”拼搏,去创造新的记录。自上世纪末体育舞蹈引进我们国家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2年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加入了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中国体育舞蹈真正开始了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多的中国选手参加国际赛事,获得许多骄人的成绩。2010年广州亚运会,体育舞蹈正式成为了亚运会的比赛项目,并在此次亚运会上我国摩登舞选手沈宏和梁瑜洁获得了中国亚运会历史上第1000枚金牌。可以认为,竞技取向下体育舞蹈的目标就是通过体育舞蹈比赛来争夺锦标和满足人们心理上的某种需要,具有很强的挑战性,表现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宗旨。
3.1意境美
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先生说:“意境就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善结合。”意境美是指体育舞蹈运动超越自然状态,将生活表象与表现的情感内在交汇的一种艺术境界,情景交融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具有更多的艺术文化成分。如爱情之舞——伦巴,男女舞伴运用其个人丰富的身体语言来表达爱慕的情感。曼妙的舞姿,舒展的造型,舞蹈者动作时快时慢,若即若离,淋漓尽致地表现和抒发爱人之间的心灵撞击,交融与身体接触的激动与欢愉[5]。通过肢体动作,融合音乐伴奏,表现出舞蹈感人的艺术特性。
3.2音乐美
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是其美的根本所在。体育舞蹈正是通过音乐有声无形的艺术形式与舞蹈有形无声而又变化多姿的动作有机地结合,给观众带来更强烈的感官冲击,达到惬意的观感和美的享受。不同的舞种有着不同的风格,选手们配合着不同的音乐,展现着舞蹈的意境,使体育舞蹈更具有感染力。如恰恰舞音乐曲调热情奔放,舞蹈诙谐、活泼俏皮;华尔兹舞曲旋律优美、婉转,舞姿飘逸欲仙,柔和大方。
3.3形态美
舞蹈,以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着重表现人们深层的内心世界,塑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艺术形象。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舞蹈是生命情调中最直接、最宝贵、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实的表现。”体育舞蹈十大舞种风格各异,内容丰富,而且动作绮丽。如摩登舞的造型庄重典雅,雍容大方,华丽多彩;而拉丁舞造型似合似分、别致多变、飞扬绚丽。体育舞蹈集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于一体,通过肌肉的收缩和张力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通过人体骨格关节,韧带及肌腱的延展性展现人体曲线之美。这无疑是体育舞蹈形态美的一种艺术表现。
体育舞蹈的体育价值取向是指体育舞蹈作为竞技运动的一种形态而存在,并朝着竞技的方向发展。同样,体育舞蹈的美育价值取向主要是指体育舞蹈作为舞蹈艺术的一种形态而存在,并朝着艺术的方向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的体育舞蹈高水平的舞者(如沈宏和梁瑜洁,成兵和瞿腊佳,何艟和单菁)一般都是自小在舞蹈学校开始学习舞蹈,然后再接触体育舞蹈,有着良好的舞蹈功底。而从小参加体育训练,中途转学体育舞蹈的舞者技能水平或者说所获得的成就似乎不及有舞蹈基础后转体育舞蹈者。面对这样一种情况,不禁感到惊讶,为什么明明是一个体育项目怎么成了舞蹈学科的天下,体育舞蹈究竟是侧重体育还是侧重舞蹈?它在健与美双重价值视阈下又存在哪些问题?
4.1学科归属问题
体育舞蹈到底是属于体育学科还是舞蹈学科,对于体育舞蹈的归属问题,各界还没达成一致意见。一般认为:在构成舞蹈形体语言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就是人体动作,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离开了人体动作这一基础,就不成为舞蹈了,所以舞蹈本应归属舞蹈学科。但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回顾体育舞蹈的发展历程可见体育舞蹈经历了原始舞蹈——民俗舞——宫廷舞——社交舞——国际标准交谊舞——体育舞蹈的大致发展过程[5]。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原始舞和民俗舞的时候,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舞蹈形体语言,它应该归属于体育。再看宫廷舞和社交舞阶段,此时人类社会出现了阶级,广大劳苦倍受剥削和压迫,他们自己创造舞蹈,但逐渐沦为了上层统治者消遣,娱乐的宫廷舞。此时的体育舞蹈虽然也有健身的作用,但是其主要功能是供娱乐和欣赏,成为了以艺术为主的文艺舞蹈,应属于舞蹈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体育舞蹈成为了奥运会的表演项目,列入了亚运会比赛项目,显然当今的体育舞蹈是属于体育的。然而,《中图法》第四版将体育舞蹈由舞蹈学科转入体育学科,但又将和体育舞蹈属于同一系列的交际舞归入舞蹈学科,这本身就存在着矛盾,同时也说明了体育舞蹈在学科归属中的模糊性[6]。
4.2功能作用问题
前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在《审美价值的本质》一书中谈到:尽管艺术具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功能,审美价值却是艺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性[7]。作为艺术的一种形态的体育舞蹈,其本质的功能就是通过体育舞蹈表演实现其审美价值,此时的体育舞蹈为了表现而存在。而竞技运动的本质功能“是以身体活动进行竞赛、竞争”。所以,作为竞技运动的一种形态的体育舞蹈,其本质功能就是以体育舞蹈活动进行竞赛和竞争,为了竞技而存在。站在不同的角度,体育舞蹈体现着不同的功能作用,那么在不同的功能作用价值体现下,体育舞蹈者的技术,技能要求也自然就有所侧重。
4.3人才培养问题
在我国培养体育舞蹈选手的学校主要有体育舞蹈专门学校,舞蹈艺术学校,高校体育系(学院)。作为一个艺术性很强的体育项目,不但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速度,力量,耐力等基本素质,而且还需要有很强的表演能力。不言而喻,体育舞蹈专门学校学生的体育舞蹈技能无疑是三者中最好的,可是他们因为花费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在技术学习上,因而文化成绩比较差。高校体育系(学院)和舞蹈艺术学校的体育舞蹈学生比较则各有长短。体育专业的学生,虽然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但是他们的表演能力不强,舞蹈基本功差;而舞蹈学校的学生一般有着良好的“童子功”,有很好的舞蹈感觉,但是对于体育舞蹈力量,爆发性等方面的感觉可能就稍微逊于体育院校的学生。同时,体育舞蹈专门学校和高校体育系(学院)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关注与体育舞蹈有关的舞蹈技能学习,而忽视其他舞蹈技能的培养,导致知识结构严重不平衡,毕业后只能从事体育舞蹈方面的工作,适应能力不强。对于这方面,舞蹈艺术学校的学生是比较全面发展的。
4.4情感表达问题
中国的哲学思想主张中庸,把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推为至高,带有伦理型文化的印记[8]。故而中国民族舞蹈多以面部表情与舞蹈场景来共同演绎情感,将内心的情感表达置于大范围、大场景的空间内,强调是的舞蹈的整体性效果;而西方人的基本态度却是物我对立,以放势为主,追求动作的外向型,所以体育舞蹈追求的是个体的表现力和从个体身上折射出的立体美,表现出热情奔放,洒脱不羁的特点。由于体育舞蹈属外域文化,体育舞蹈动作技术及风格特征的完善在国外完成。审美哲学思想的不同导致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体育舞蹈的奔放、热烈等特征与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特征相去甚远,导致中国选手在国际赛场所上身体表现力和对音乐的理解处于劣势。因而,传统文化形成的人文性格和思想品质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体育舞蹈的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针对双重价值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5.1合理定位,整合资源。体育舞蹈到底是属于体育还是归类于舞蹈,这不是一个我们能一下子说的清楚的问题。既然它既有舞蹈的性质,又被普遍认为是一项体育项目,那么我们应该在二者的基础上,整合集“体”和“美”于一体的体育舞蹈。发展大众化道路的健身性体育舞蹈,发展艺术化道路的表演性体育舞蹈,发展竞技性道路是竞技体育舞蹈。将三者科学定位,并通过组织和政策科学引导,使三者相互补充和促进,形成良性发展,共同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的多样性。
5.2相互吸收,优势互补。体育舞蹈是介于艺术与体育之间的综合学科,它既需要有竞技性,又离不开表演能力。因此,体育院校和舞蹈学校,要加强交流,培养出全面的体育舞蹈人才。体育院校要吸收舞蹈院校优秀的舞蹈人才,在他们良好的舞蹈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身体基本素质,形成良好的竞技性。舞蹈院校引进体育院校身体素质优秀的运动员,培养他们的舞蹈感觉和表演能力。体育院校和体育舞蹈专门学校应该以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较强艺术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艺术人才为目标,把握“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育人观念,注重综合知识的传授,把原来单一的人才培养方式改变成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5.3重新审视,大胆创新。体育舞蹈选手和教师应该走出国门,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体会体育舞蹈不同舞种的风格特征,观摩国外优秀选手的精彩表演,并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大胆的表现出体育舞蹈不同舞种特有的民族风情和迥异的风格特征。我国选手还可以把体育舞蹈与中国的舞蹈相结合,提炼精华,大胆创新。
体育舞蹈的性质,可用霍斯特·迈斯柏格的话来概括:“体育舞蹈不像体育运动那般激烈,也不像舞蹈那般柔和,它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形式,在西方被认为是永恒的真正艺术”[9]。因此,在体育舞蹈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尽量发挥体育舞蹈“健”与“美”的价值,整合体育舞蹈中存在的问题,将我国的体育舞蹈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1] 寿文华.体育舞蹈——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教材[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4.[2] 习寿华,陈琴.体育舞蹈肢体语言特征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70.
[3] 翟林.体育舞蹈教程[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171-173.
[4] 许昌.竞技与艺术:论我国体育舞蹈的双重价值取向[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76(5):81-84.
[5] 王世斌,于秀梅,刘静.谈谈体育舞蹈特征[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6:66-67.
[6] 黄淑萍,任继祖.体育舞蹈的个性特征及其体现[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91-92.
[7] (俄)斯托洛维奇,凌继尧译.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76.
[8] 杨洋.体育舞蹈的审美特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5.
[9] 宋文利,罗庆逵,徐桂兰.再论新兴的体育舞蹈[J].体育学刊,2002,9(5):118-120.
[10] 李野.论体育舞蹈套路的艺术美[J].科技信息,2011,13:196.
[11] 罗庆逵,徐桂兰.略论新兴的体育舞蹈[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89(4):54-56.
王婉纯(1988.10-),女,汉族,湖南醴陵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舞蹈、学校体育教育与教学,广州工商学院基础教学部。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7.010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