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倩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建筑空间的四维性
——时间
胥倩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本文结合案例从光线引入、空间运动以及场地历史延续三个方向讨论建筑空间里如何表现时间元素。
空间;时间;现代建筑
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布鲁诺·赛维①认为建筑与其它艺术区别开来的原因便是它使用的是一种将人包围在内的三度空间语汇。空间有主、客观之分,在解释建筑空间这个概念时,只给出几何学上的意义,无疑贬低了人对空间的作用。因此,空间四维性研究离不开这两方面的考量。
桑福德·昆特②在《时间的建筑》一书中指出:建筑不只是事件的地点,而且是事件的容器,时间由此被空间记录。由此可见,建筑中的时间因素虽然是近代提出的概念,但实质上它伴随建筑空间产生而产生。以下从三个方向讨论时间因素在空间中的运用。
将光线引入空间,人置身于室内,却能体悟到不同时刻不同季节光线色调的千变万化,这是在建筑中加入时间元素的一种手法。这里的时间就是宇宙时间。光赋予了空间可视性,是空间的生命。光线流转之时,空间由静入动,自有张力,自成意境。
安藤忠雄是一位擅于用光表现时间性的建筑师。他认为,光可以表现物体间的相互关系并显示其特征。光之明暗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与物体的关系也会随时发生改变。在小筱邸这个项目中,安藤在室外通廊侧壁上设计了几个长度不等的开口,从而将自然光引入空间。天花板与地面投射出的光影随时间、光线变化在角度、长度上相应发生改变。建筑中静的形式美在光线的流转中具有了动态,从而引发体验者的情感波动。
总之,在建筑中引入光线,不断向前推移的时间将会赋予静止的空间动态韵律,四维性便在此过程中得到体现。
在空间中加入时间性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运动中视点的变化体验空间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强调人们进入空间时产生的“相对”时间感受。
路易斯·康把空间分成了供穿行的空间和抵达尽端的空间。他认为即便是书房、卧室这样的尽端空间,也不应是完全静态的。在空间设计时类似进出、穿插和停留等活动都需要被考虑到。“自由平面”、“流动空间”、“散步建筑”等概念也都是从空间动态性去表达其四维性的方式。
斯蒂文·霍尔③受到伯格森对于时间理解的影响,部分建筑在设计时运用了“哲学时间”这一概念。在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扩建项目的设计中,它呈现了“多重时间”概念。多重时间是如诺斯替教呈现的那种分散点划线般的时间,如空间中的螺旋,交替、上升且从不重复。因此在新馆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场地(旧馆东面的狭长土坡)融合的基础上,他在内部空间采用了开放流线,多选择路径引导人们自由在空间中徜徉。这里的时间概念是与空间中的运动相结合的。
总之,人们行走在具有一定动态感的空间中,通过视点的转变,一步一步体会建筑内在韵律感与节奏感,这也是体现空间四维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往往强调的是空间带来的主观感受。
斯蒂文·霍尔提出的“场地时间”是相对于全球时间和地域时间的一种概念。场地的历史性体现了建筑的地域时间,全球时间则建立在地域时间之上。鲁道夫·斯坦纳④曾说:“我们可以选择承认或忽略场地的历史,但无论如何,它存在。”斯蒂文·霍尔认为:“建筑被束缚于所在的场地,同当地的历史发展背景相缠结,因此,场地不仅仅是建筑概念的组成部分,它还有其物质和玄学的基础。”
贝聿铭在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中,将中国传统园林式空间元素简化为现代建筑几何学语言,没有繁缛的装饰。除此,建筑采用灰、白二色,在色调上与江南传统建筑保持一致,清新明快。这既是对场地历史文化的一种继承,又贯彻了他一贯所遵循的现代建筑功能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原则。所以,苏州博物馆体现了建筑的场地时间因素。
杰里米·梯尔曾提出过“稠密时间”这一概念。他借用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解释他的观点:尤利西斯引入了这样一种时间感,在其中,时间不是一系列连续的片段的时间,而是如一个被扩展了的现在。稠密的时间,它是一个聚集着过去而且蕴育着未来的现在式。⑤稠密时间表明建筑是动态的,它既是对历史的延续,也是对未来的延伸。
综上所述,每一个建筑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地域的影响。时间的空间,体现着历史的的印记,又蕴含了未来的可能性。正确表达场地时间的建筑更容易被人们认可和接受。严格意义上说,场地因素不一定能体现空间的四维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却表达了空间的时间定位。
对空间的时间性设计,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注意力的设计。动态空间可以引导空间中的人的行为模式,光线引入及历史延续则是引发人对建筑空间情感上的波动与共鸣。能够标志时间并且表达着它的空间常常具有特别的感染力,有时还具有深刻的宗教意义。时间的空间,不仅仅具有动态韵律与美感,而且作为记载时光流逝的方式之一,它常常为我们带来安定的效果。当然,表现空间的时间性因素并不局限于论文中所提到的三种方式。随着建筑技术与材料的更新以及人类观念的改变,想必未来还有更多的方法能够将时间元素运用到空间中。
注释
①布鲁诺·赛维:意大利有机建筑学派理论家。著作有《现代建筑语言》、《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
②桑福德·昆特:北美建筑理论家。
③斯蒂文·霍尔:美国当代建筑师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贝尔维尤美术馆。
④鲁道夫·斯坦纳:奥地利社会哲学家。著有《歌德的世界观》、《通神学》、《我的生活道路》
⑤出自布莱恩·劳森.《空间的语言》。
[1]布鲁诺·赛维.《现代建筑语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6
[2]布莱恩·劳森.《空间的语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
[3]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3-10
[4]滕露莹.论当代建筑空间的动态性[TU].同济大学.2007
[5]冯林、宋昆、梁雪.斯蒂文·霍尔建筑的时间之维解析[TU].建筑学报.2013-8
TU
A
1671-864X(2016)08-02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