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杭州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广的对策建议

2016-08-15 00:54沈金华
杭州 2016年2期
关键词:杭州市电池新能源

文 沈金华 李 艳



关于加快杭州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广的对策建议

文 沈金华 李 艳

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几年中将迎来井喷式发展。作为新型战略性产业和新商机,它既是汽车工业的新方向,又可有效缓解环境问题,成为各大城市竞争的新制高点。

杭州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还形成了有效的市场运营模式,社会消费认可度不断提高,已呈现全领域推广应用的态势,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首先,基础设施先行,实现充换电站大覆盖。杭州市区充换电站(配送站)平均间距约4.5公里,基本形成了15分钟充换电服务圈,初步实现充换电站全覆盖。其次,首创在纯电动乘用车领域和国家电网合作开展“换电模式”,使新能源汽车真正进入市民生活,现已覆盖警用、邮政、物流、电力、酒店、公交、出租等多个公商务领域,并应用于汽车租赁、私人购车等领域。第三,杭州市电动出租车开发了“电动汽车-车联网”商业信息平台,形成了多模式并存的运营格局。第四,市里组织成立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协调小组,形成了安全管理措施及应急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实现安全有保障、管理更便捷。第五,出台了《关于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杭州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和《杭州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

杭州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问题、难点

首先,从政府管理层面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政策扶持力度偏弱,应用和推广规模偏小。一定规模与数量的充电站、桩等设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广的关键因素。从外地推广实践看,上海市明确2015年推广应用13000辆新能源汽车,新建充电桩6000个左右。深圳将按照国家补贴1:1比例,制定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充电桩投资等方面的鼓励补助措施,继续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5000辆。相较于以上城市,杭州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偏小,在充换电设施及网络布局的覆盖、运营创新等方面存在滞后性。

监管机制不健全,市场认证缺乏统一标准。出租车与电池的自燃事件,某种程度反映了产品的技术研发和质量监管存在不足。作为新兴行业,建立产品准入等市场监管机制,统一认证标准,完善质量体系认证的任务十分迫切。

制造水平相对低下,产业技术链有待完善。杭州市主城区及周边县(市)在新能源汽车的实际推广应用上仍存在瓶颈,没有对产业及技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市域企业与其他知名品牌车企的技术合作不足,造成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重复、水平低,难以形成产业链和技术链的良性循环和协同发展。

基础设施配套布局有待健全。一方面,充换电站的分布与使用不均。2012年后的充换电站使用频率持续上升,部分已开始不能完全满足充换电需求。另一方面,充换电站运行效率较低,闲置率较高。

存在能耗增加、环境污染等潜在风险。与国外电能结构不同,杭州市电能主要以煤电为主。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广和应用中,充换电设施布局不完善,充电时间不匹配,没有恰当的利用峰谷充电,使电能增加,导致资源浪费、能耗大。

其次,从技术层面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难点。

电池等关键技术制约产业发展,亟待突破。一是电池续航能力差。除国产比亚迪E6续航能力较好之外,部分本地品牌汽车充电电池受到均速80公里左右续航里程限制,未到目的地电池能量耗尽的情况时常发生。二是电池成本较高。锂电池在电动汽车总成本中占30%~50%。裸车价格加上电池价格,整车价格明显高于普通燃油车,增加了整车成本。三是电池质量良莠不齐。电池单次充换电里程时长时短,直接影响出行运营效果,对路程远、地域偏、辐射范围广的电动汽车使用者来讲,直接影响电动汽车使用率。

创新研发体系不完善,缺乏核心技术支撑。杭州市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未形成统一的经济规模,电机、电控、电池技术,基础配套设施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未有效攻关,研发和创新不足。

行业发展欠规范,市场运营体系有待创新。杭州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整合力度不够,整车生产和关键零部件研发链和产业链不完善,部分社会资源无法有效配置,致使基础性设施建设滞后。充换电站虽采用市场模式,但缺乏有针对性的市场竞争,市场售后服务、投融资、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不足,产业链发展不完善。

维保修体系尚待完善,维修人才严重不足。汽车维保修业务主要由4S店及少数电动汽车维修网点承担,存在网点分布不均、维修场地时间不均、技术人员短缺等问题。

对杭州发展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建议

适度超前布局,完善城市规划。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与应用规划。借鉴外地经验,将充电设施和配套电网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加快形成以企业自有充电网点、4S店、维修维护站、停车场为主,移动充电车、加油站网络和临时停车场、立体停车库等公建项目为补充的充供电设施服务体系和智能充电网络。制定出台杭州市电动汽车有关基础设施、技术研发、人才培育等领域的专项规划。

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制度保障。制定鼓励杭州市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应用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对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基础配套设施及网络构建、维修维护服务等实行结构化补贴和倾斜性优惠,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明确新能源汽车的车船税优惠、停车费减免、不限号出行等政策补贴与优惠细则。创新社会金融主体支持政策,支持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和推广应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信贷管理和贷款制度,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制定完善企业及产品准入政策。

推进产业融合,构建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借鉴比亚迪与余杭区、西湖电子集团合资合作,建立新能源大巴车及专用车生产基地的经验做法,整合杭州市现有40余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车载充电机、充换电设备等研发制造企业和整车租赁、电池租赁及融资等服务性企业,推进众泰、吉利、康迪、浙大等车企和中航、万向等电池制造商的产业融合,组建一体式生产基地,推进汽车零部件工业与汽车整车工业同步发展。

推进“微公交”模式,完善交通体系。构建以有轨交通为主,新能源汽车代步为辅,其他传统汽车为补充的综合交通体系。合理规划微公交运营布局,增设立体车库和平面租换站点,完善线路规划,广泛应用于社区、市政、学校、银行、商场等公共场所和社会领域,减缓主干道交通阻塞。

加大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健全产学研体系。以技术驱动为主,联合研发企业及科研机构,重点突破储能技术、整车控制、信息系统、充电加注、试验检测等核心技术攻关。制定新能源汽车人才激励制度,整合万向、中策等高职院校、科研机构的教育资源,完善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增设,培养产品技术研发、规划建设及维保修类人才,组建技术研发和标准检测平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汽车生产运营商和专业人才队伍。

加强服务创新,完善服务体系。一是完善服务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和调整电动汽车4S店的现有布局与建设,扩大维修维护场地的使用空间。增强机动服务能力,提升更换和维修时效。培养一批兼具汽修专业技能与电子电路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提升客服人员的汽车维护技能。二是构建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加强体验环节设置,完善车辆质保维修体系。完善汽车专属保险,明确赔付细则,出台合理、实用的保险条例,规范售后索赔处理。加强售后服务站格局规划。推进市电力局、浙江电力公司和新能源车企合作,增设提供晚间充换电和纯电力系统的售后服务功能。

(杭州市决咨办课题组)

猜你喜欢
杭州市电池新能源
电池很冤
“一粒盐电池”
浙江省杭州市湖墅学校
有用的电池
玻璃
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相机电池的保养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