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 燕
发挥工匠精神打造危房治理“上城模式”
文陈 燕
上城区作为杭州市名副其实的老城区、G20峰会的主会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市级历史建筑六批共162处,历史文化街区7处,历史地段10处,占到全市总量的一半以上;整个城区需改善、治理的危旧房总面积占到全市总量的六成以上。
九年精耕,自2007年杭州市正式启动危旧房改善行动计划以来,上城区已完成了约117万方的危旧房改善工程,受益住户1.6万户;2015年,杭州市本着“在世界名城建设中彰显历史文化特色”的宗旨,全面启动危房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截至目前,时间过半,上城区已完成426处C、D级危房修缮,总面积9.74万平方米,完成三年总计划的82.87%。上城“住建人”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工匠精神,以“四注入”努力打造危房治理“上城模式”,对修建年限早、破旧危险的历史建筑和民居民宅进行修缮、维护、利用,精心雕琢这座世界名城的生命印迹和历史底色。
老房子年代久远、基础条件差,空间狭小、厨卫配套不足,此类房屋的治理改善关键在于“创新思路、用足面积、提高品质”,要在螺蛳壳里做出道场。上城区危改办根据危旧房的建筑结构特征、规划条件及改善需求,推出了“维修改善”“拼接改善”“重建改善”三种创新改善方式。这些创新方式在多个峰会整治项目中得以运用并使老旧房屋华丽转身。凤凰新村10幢属于维修改善类,位于馒头山地区,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无独立厨卫设施的简易住房,被鉴定为D级危房。区住建局以居民利益为导向,联动多方、落实住户协调工作,经4个多月的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十余次调整优化维修方案,于去年9月正式启动维修工程,今年1月竣工。通过改造,该处房屋配套设施全面升级,居民享受到了独立的厨卫设施和完整的上下水系统,还用上了水电“一户一表”,管道系统、房屋结构、防渗防漏、市政配套等得到全面改善。南星小区危改项目属于重建改善类,项目位于江城路与秋涛路交叉口,总建筑面积28600㎡,规划一幢28层住宅,配套公建2359.46㎡,新建住宅297套,配套机动车泊位117个。作为安置回迁房的民心工程,工程一开始就制定了质量、安全、进度等目标。在小区的品质上也比同类安置房有较大提升,采用最新高速节能环保电梯,底层石材幕墙、公共部位楼道精装修,室外绿化精致优美,大大提升安置房小区整体形象。目前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年底即可交付。
上城区住建局坚持“应保尽保、修旧如旧、最小干预、恢复历史风貌”的工作原则,积极推进区内文保、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今年以来,携筹备峰会东风,大力开展重点道路沿街历史建筑保护抢修,实施了泗水新村泗水坊、洽丰里、南瓦子巷15号、冯山人巷6号、建国南路147号等多个项目。泗水坊历史地段由沿街周边木结构的二层楼屋和泗水新村四幢砖木结构联排公寓组成,其中泗水新村建筑群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今年,上城区住建局对该处建筑群进行集中修缮,修缮内容包括屋面翻修、门窗整修、门楣修整、窗框恢复、外墙粉饰等。从历史建筑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出发,对屋内破损的楼板、楼梯和木隔栅进行更换。在整个历史地段的修缮过程中,还针对住户和商户的不同需求,确定窗扇、门扇、空调等位置,将店门统一进行整修,对墙屋内部电线进行安全排查梳理。同时,多次邀请市历保办现场指导工作,仅制定外立面和店招店牌的漆色样式方案就完善修改6次。
在对全区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标准住宅开展安全隐患全面排查的基础上,上城区住建局全面启动危房治理工作,基于多年实战经验,探索出一套“四问四权”的民生工作模式,即“改不改”问情于民、“改什么”问需于民、“怎么改”问计于民、“改得好不好”问绩于民,落实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直饮马井巷属于G20峰会环境整治重点项目,其中32号、33号、35号、36号、42号五个门牌号,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多为建造于上世纪30年代前的砖木结构平房,经前期摸排被鉴定为D级危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自3月启动该项目以来,上城区住建局组织开展“社区共建”“民主恳谈会”“聘请义务监督员”等形式多样的“民主促民生”活动,入户听取住户的民生诉求,搜集汇总全体住户的意见,反复优化改善方案,以居民利益为导向,做好服务居民工作。经3个多月的努力,完工的直饮马井巷重拾新生,墙门里再现了老底子的“前庭后院”,原来狭小阴暗的走道变身为宽敞明亮的开放空间,给住户创造出温馨惬意的休闲区域,房屋也在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上得到大大提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城区住建局在各类峰会整治项目中非常关注生态环境,项目实施中不断注入“绿色”理念,打造具有上城特色的危房治理生态模式。阳台雨污水工程在去年成功推进的基础上,确定今年在望江东园小区继续实施,惠及户数达1500户。从设计方案的改良确定、进场材料的验收检查,到分项工程的施工落实,遵循“质量过硬、工艺合理、工序到位”的原则,严格做到“上道工序不结束,下道工序不开始”,确保各分项工程质量合格。施工遇到高温酷暑天气,为了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采用人工开挖管道方式,并对整个小区绿化进行恢复和品质提升,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改造的小区实现了统一的截污纳管,雨污分流效果良好。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配套设施——五柳巷地下停车库,是杭州首个主题公园式停车库。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地下室底板施工,预计今年12月底完成地下部分结构施工,明年年初就可付诸使用。这个停车库设计为地下两层,提供158个泊位,新增4917平方米的绿化面积,形成一座以五柳巷历史文化风情为主题的绿色公园。地下停车库的建成在缓解停车难问题的同时,将为市民提供一个新的休闲娱乐场所。馒头山公园整治项目从施工初期到项目竣工,每一个环节无不折射出匠人态度和执着精神。该项工程占地面积为1.35公顷,于7月底基本完工,预计10月底将投入使用。施工过程中遇到地形、天气、材料运输、工期紧张等问题,上城区住建局及时灵活优化施工方案,协调解决横跨公园的强弱电上改下问题,利用驴子实现二次运输材料等,执着地攻破一个个难关,确保项目按期完工。在项目的下一步提升阶段,将为公园注入历史文化内涵,增添南宋皇城历史和历史名人元素的文化游步道。建成后的馒头山公园内含儿童游乐区、休闲广场区、山林景观区,将实现历史文化和绿色生态的完美结合,成为这块南宋皇城根下黄金宝地里的一颗耀眼“明珠”。
(作者单位:杭州市上城区住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