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紫
毛泽东为抗大题词的故事
文/春紫
中共中央在根据地创办的著名学校——抗大,是培养军政人才的摇篮,对提高干部的军事政治水平,对于源源不断为抗日前线输送精明强干、智勇双全的军政干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此,毛泽东对于抗大的各项工作,多次过问,精心指导,不惜笔墨热情题词,激发了抗大教职员工和抗大学员为抗战而发奋学习、战斗的极大热情。
1938年,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作报告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1936 年4月,毛泽东决定将原江西根据地的中国红军大学继续办下去。同年6 月1日,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这便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的第一期。
1937年1月,党中央机关由保安迁至延安。抗大也跟随中央机关搬到延安,开始了第二期的教学。这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一些国民党军阀见统一战线已是全国民心所向,只得作出“抗日”姿态,放松了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这样就给各地革命知识青年开了方便之门,他们纷纷走向延安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这就向我们党提出了教育培养知识青年的新任务。
为此,毛泽东及时为抗大作了指示:“要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争取抗战胜利,就必须大大增加抗战力量,改变敌我力量强弱的对比,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增加抗战力量的工作和方法很多,然而其中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办学校培养抗日干部,办报纸宣传抗日主张。这个增加抗日力量的方法是与其它一切增加抗战力量的方法相关联的总方法。”随即,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中央军委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将红大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除继续培养红军干部外,把培养革命知识青年作为抗大的一项重要任务。鉴于学员数量增加和学校扩大的新情况,中央军委还成立了抗大教育委员会,健全了校部组织机构,毛泽东亲自担任教育委员会主席,直接领导学校的教育与建设工作。
正是基于以上局势的变化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抗大的建设,明确抗大的工作方向,1937年3月5日,毛泽东为抗大亲笔题词,规定了抗大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不移’1939年改为‘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4月,还进一步为抗大题写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成为抗大的校训。
另一方面,抗大的教育方针和校训,可以说,也是毛泽东在同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等错误思想的斗争中确立的。当时,以王明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路线提出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三民主义是抗大的重要课程”,“三民主义是抗大政治团结的基础”的主张,企图否定党的领导,扭转抗大的政治方向,改变抗大的性质,把抗大办成一般的统一战线的学校。
为了同王明的这种机会主义路线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毛泽东明确指示:抗大和黄埔初期不一样。黄埔初期主要领导是国民党人,部分学生是国民党人;抗大整个领导权都在共产党手里,学生的绝大部分是共产主义者或倾向共产主义的。正因为这样,今日之抗大,就不能不比那时的黄埔更革命、更前进,为民族和社会的解放必定作出更伟大的贡献。毛泽东再三强调,抗大不是统一战线的学校,而是党领导下的八路军的干部学校。毛泽东还亲自领导抗大的干部和学员,参加了当时党内的两条路线斗争。他还多次到抗大登台演讲,深入浅出、慷慨陈词地揭露与批判王明的机会主义路线。
毛泽东为抗大题写的教育方针和校训,像指路明灯一样,鼓舞和激励了抗日战争时期千千万万的革命干部和爱国青年团结起来,勤奋学习,学成之后走出抗大这个革命熔炉,奔赴各个敌后战场,去向斗争中学习、在斗争中锻炼,英勇战斗,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争取民族解放而贡献一切。
1937年8月,毛泽东为抗大第二期教职员郑重题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与此同时,为抗大第二期学员毕业证书题词:“勇敢、坚定、沉着。向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
当时,事务繁忙的毛泽东对抗大的工作极为重视,不仅指导抗大的创办和建设,制定抗大的教育方针,亲自审查批准标志着校风的校歌,并且还经常亲自给学员们上课。抗大第二期于1937年1月20日开学,共有四个大队,学期为7个月。
开学典礼上,毛泽东亲临讲话,指出:“抗大像一块磨刀石,把那些小资产阶级意识——感情冲动,粗暴浮躁,没有耐心等等,磨它个精光,把自己变成一把雪亮的利刃,去创新社会,去打倒日本。……”毛泽东就这样勉励全校教职学员特别是知识青年努力改造思想,献身于抗战和创造新社会的伟大事业。
抗大的课程主要有政治理论课,如列宁主义概论、政治经济学、哲学、中国革命史等;也开设一些军事课,如游击战术、军事操练等。
毛泽东主要讲授哲学课,并作一些报告和讲演。
为了总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教训,从思想上进一步肃清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及其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错误的影响,毛泽东特地到抗大讲授《辩证唯物论》。每星期二、四上午讲两次课,每次讲4个小时,下午还参加学员的讨论。从5月份直到“七七事变”以后,历时3个多月,授课110多个小时。
毛泽东讲哲学,是非常吸引人的。讲课前,他把提纲预先发给学员。讲课时,他总是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重点突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形象具体。譬如,毛泽东在讲《矛盾论》时,为了说明“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个论点,他举了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而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的生动例子。
毛泽东第一次给学员们上的哲学课内容是《哲学中的两军对垒》和著名的《实践论》。在讲《实践论》时,为了说明“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举了一个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的例子。这些生动形象的例证,都那么浅显易懂,不同文化程度的同志听了心领神会,真是一把钥匙开了万把锁。
毛泽东在每次讲课前尽可能地先去了解学员和干部的思想状况,做到有的放矢。在讲《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一课之前,毛泽东晚上在窑洞前的大树下挂起马灯,要么请来学员和干部谈心了解情况,要么就是伏案紧张地写作,一直到深夜。讲课时,他又引用大量事例,分析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大家越听越爱听。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革命进入了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新时期。第二期大学部学员立即结束学习,于8月间毕业,奔赴抗日战争的各条战线。
正是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毛泽东题写了这两幅题词,将他对抗大的要求和期望浓缩其中,言简意赅。从第一幅中,不难看出,毛泽东非常重视抗大,重视抗大的办学方针和教职员队伍建设。他通过题词鼓励抗大的工作人员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把抗大的各项工作都做好,培养出更多的军政人才。第二幅题词是鼓励抗大学员努力学习,增长本领,把一切献给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延安已经成为全国的抗日中心、广大有志之士向往的革命圣地。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冲破重重阻碍,满腔热情地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延安,投入抗大的怀抱。
原本就已拥挤的抗大校舍,随着各地青年一批批涌来,愈发人满为患。更何况党中央又决定在延安再创办一所陕北公学,以便更多地接收外来的知识青年,而要求抗大让出一部分校舍作新建学校的校址用。这样,抗大的校舍就加倍紧张了。与此同时,就当时时局的走势来看,知识青年还将大批来到延安,抗大势必有一个更大规模的发展。抗大的校舍显然成了刻不容缓、亟须解决的问题。
时任抗大主要领导的罗瑞卿等马上行动起来。经过调查研究和实地勘察,他了解到陕北群众自古以来就有利用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有利地形,依山傍坡因地就势修建窑洞作住房的风俗习惯,确认开挖窑洞是解决校舍困难的好办法。
罗瑞卿等抗大领导立即上门拜当地群众为师,请他们当技术指导,号召全校教职学员,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力更生开挖窑洞,开辟新校舍。于是,从1937年10月22日起,从校领导到全校的教职员工和学员,1000余人总动员,齐上阵,扛起铁锹和镢头,浩浩荡荡地开上了凤凰山,热火朝天地展开了挖掘窑洞的“战斗”。一时间,沟里沟外,山上山下,人头攒动,到处是挥舞铁锹和镢头的人们。大家争先恐后,干劲十足,汗流浃背。嘹亮的歌声、劳动竞赛的号子声此起彼伏,呈现一派人声鼎沸的热烈场面。
当毛泽东在凤凰山下看到这一热气腾腾的壮观景象时,抑制不住欣喜的心情,说了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们不要小看挖窑洞,这是挖开知识分子同工农隔开的一堵墙啊!”
为此,10月23日,在抗大师生开始挖窑洞的第二天,毛泽东特意欣然题词鼓励大家,以表示他对此举的赞赏和重视:“为抗大建设校舍题词:听说你们建筑校舍的劳动热忱很高,开始表现了成绩,这是很好的。这将给你们一个证明:在共产党与红军面前,一切普通所谓困难是不存在的,最严重的困难也能克服,红军在世界上是无敌的。”
在毛泽东如此的关心和鼓励下,抗大全体人员更加焕发出冲天的干劲。经过齐心协力突击劳动了半个月后,终于挖成了175孔崭新敞亮的窑洞。而且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25个。这些新式窑洞,虽然建造时间短,但建筑质量还是不错的。建有土坑、写字土台,洞口安上了门窗,窗户糊有白纸,白灰粉刷了四壁。不仅光线充足,冬暖夏凉,而且十分便于防空袭。窑洞建成后,大家又一鼓作气动手修筑了一条长达3000多米的盘山“抗大公路”。
抗大师生自己动手挖窑洞,不但解决了缺少校舍的困难,并且还对全体干部特别是知识青年进行了一次活生生的艰苦奋斗和克服困难的教育与实际劳动锻炼。
11月14日下午,抗大召开了盛大的新校舍落成典礼,党中央特地赠送了毛泽东手书的“我们的伟大事业”的横匾。毛泽东还亲自参加了落成典礼并讲了话。他总结说:“在这次伟大的事业中获得成功的原因,概括起来讲,就是能够克服困难与联系群众。”同时谆谆教导大家说:“你们现在已经有克服困难与联系群众的精神,只要在这个基础上,经你们的天才把它继续发扬与发挥起来,驱逐日本出中国是完全可能的。”
抗大第四期于1938年4月开学,12月陆续毕业,学期为8个月。
这个时候,华北地区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告失败,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进入了主体地位。国共两党两个战场,胜败兴衰,孰优孰劣,一年来的抗日战争实践如此泾渭分明地作出了答案,这对于全国各地尤其是许多沦陷区随国民党军队向后方逃难的青年学生,是最实际最深刻最具说服力的教育。他们在国破家亡的痛苦煎熬中急于寻求抗日救国的出路,纷纷投奔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积极投身于抗日烽火中。为了满足广大知识青年的抗日要求,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抗大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学校、教导队大量吸收外来的知识分子,随到随即编队,为八路军、新四军和新开辟的各抗日根据地培养急需的大量干部。在此形势下,抗大的第四期每天都要接待几十名甚至百余名新学员。
毛泽东为这蔚然壮观的大好情势所感动,喜见抗大在抗日战争中迅猛发展、壮大,便喜出望外地挥毫,给抗大第四期开学郑重题词:“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毛泽东的这一题词,分明在指示抗大要将给前线培养知识青年干部作为中心任务。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亲临抗大第四期开学典礼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罗瑞卿简短致词后,毛泽东伴随阵阵掌声缓步走到了前台,微笑着挥手示意。他说:“你们经过了八百里秦川,冒千难万险来延安学抗日本领,我们欢迎你们,你们会不会吃小米?”台下回答:“会!”毛泽东又问:“你们会不会打草鞋?”学员们回答:“不会,我们学。”毛泽东微笑着说:“你们会吃小米、学会打草鞋、会爬山才能算抗大的学生。北伐战争时有个黄埔军校,是为了培养干部的。现在我们要办比黄埔更大的抗大,来培养千万抗日干部,抗大要越抗越大嘛!你们是来革命的,好比一把钢刀,这把刀有点钝,我们抗大好比磨刀石,把钢刀磨得锋利。这就是学马列主义,学抗日本领和战略战术,才能取得抗日的最后胜利。”
接下来,毛泽东向大家简要分析了当前的抗战形势,然后说:“你们到抗大来学习有三个阶段,要上三大课,由西安到延安,八百里秦川,这算第一课;在学校里住窑洞,吃小米,出操,这算第二课;但最重要的是第三课,这便是在斗争中去学习,现在你们才开始第二课。”
最后,毛泽东对学员们再次强调要学习和领会好抗大的教育方针及其校训。为此,毛泽东还引用《西游记》中的人物深入浅出地给大家作比喻:“唐僧一心一意要去西天取经,遭受了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他也有缺点:麻痹,警惕性不高,敌人换个花样就把他骗了,把敌人当好人。猪八戒有很多缺点,但他有个优点,就是能吃苦耐劳,书中说有个臭柿胡同,臭不可闻,挡住了去路,就是猪八戒把它拱开的。孙猴子灵活,很机动,但有个缺点,方向不坚定,有点三心二意。”毛泽东还特别提到了那匹小白龙马,他说:“你们别小看那匹小白龙马,它不图名,不图利,埋头苦干,一直把唐僧驮到西天,又把经取回驮到大唐长安。这是一种朴素、踏实的作风,是值得我们取法的。”毛泽东勉励大家要勇敢、坚定、沉着,在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
毛泽东一个多小时生动有趣的讲话,不时引起全场的掌声和笑声。毛泽东富有鼓动性的讲演,使全场学员热血沸腾,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极大的鼓舞。
第四期算得上是抗大的“黄金时期”,一大批知识分子来自除西藏、西康、青海外的全国各省、区(包括最早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的台湾省在内),还有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和南、北美洲的爱国华侨青年64人。还有朝鲜、越南和日本“反战同盟”的国际友人,真是五湖四海的“抗日志士”的大汇聚。而且女生大量增加至600余人。
1938年8月1日,第四期第一、二大队毕业,其余大队于当年年底陆续毕业。毛泽东在第四期毕业证书上庄重题词:“努力奋斗,再接再厉,光明就在前面。”而且于百忙中亲自到毕业典礼上讲话。毛泽东勉励大家说:“我们要全国民众团结起来,用团结的力量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用团结的力量去建立一个新中国。然而这不是一件短时期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其中,“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即是为抗大四期毕业的题词。
毛泽东为抗大题词
这一期的教育的确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主要是把4000余名知识分子教育培养成了坚强的抗日军事、政治干部。在开学时,4655名知识分子中,共产党员仅有530名,只占有11%。到毕业时,共产党员的人数增加至3304名,约占知识分子总数的71%。同时,通过这一期大批吸收知识分子的工作,进一步取得了培养教育知识分子的丰富经验,总结出“依靠老干部为骨干,团结教育新干部”和“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分子知识化”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形成了新老干部亲密团结、工农干部与知识分子干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党的事业并肩战斗的生动局面。
为了总结部队生产运动经验,同时在各机关开展大生产运动,1938 年3月,在延安党政军群干部动员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各机关要向部队学习,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1939年3月,中共中央又召开了延安党政军学动员大会,号召大家一齐动手,艰苦奋斗,以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渡过难关。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为抗日军政大学开展大生产运动,专门题词以示激励:“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克服困难,敌人丧胆”。
在毛泽东题词的鼓舞和鞭策下,抗大的大生产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全校师生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在不放松理论学习和军事训练的前提下,共开荒地近2万亩,播种l万亩,种菜270亩,植树10000余棵。多年荒芜的山地披上了绿装。到秋收时,共收获粮食100多万斤。这次生产突击运动,不仅改造了自然,而且改造了每个从事生产的人,特别是知识青年,使他们更深刻认识了“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
抗大如此卓有成效的大生产运动,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和肯定,1939年12月,他兴致勃勃地再次为抗大题词,措词更加细腻全面,铿锵有力,饱含了极大的期望和信心。题词是这样的:“现在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将来一面作战,一面生产,这就是抗大的作风,是足以战胜任何敌人的。”
抗大师生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每期抗大学员入学的第一课,就是扛上镢头上山开荒种地,抡起镐头挖窑洞建校舍。
起初,在修建校舍的生产劳动中,某些刚到抗大的青年知识分子曾有情绪地说,光打窑洞,啥时候才学习呢?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后,极有针对性地向大家讲解说:“打窑洞就是学习,而且是很重要的学习。不要小看打窑洞,你们知识分子是读书人,长期脱离劳动,不会打窑洞怎么会和劳动人民有共同语言呢?打窑洞是接近工农的第一步,打窑洞就是在打通和工农群众隔开的墙。”毛泽东还针对个别同志轻视工农的思想,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来进行教育。他说:“有人看不起工农,这是不对的。工农是最伟大不过的。比如上海有掏大粪的工人。别看上海那么‘香气’,如果离开了他们,上海就是一个臭气熏天的城市。”
此外,毛泽东在不同时间、针对不同的事情为抗大还有不少题词,反映了毛泽东重视抗大工作、心系抗大发展的特殊情结。如:1937年3月2日,毛泽东为抗大第二期第二队学员题词:要学习朱总司令: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1937年12月 15日,为抗大九队成立救亡室题词:九队的同志们,庆祝你们成立了救亡室,这救亡二字就是你们及全国人民在现阶段上惟一的总目标。达到这个目标的道路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希望你们学习这个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方法,唯有统一战线才能达到救亡之目的。1938年1月28日,为抗大举行的“一·二八”抗战纪念运动大会题词: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努力奋斗,一致前进,一定能够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8年,为抗大题词:不但要有革命热忱,而且要有实际精神。1939年4月19日,为抗大四期毕业同学题词:知识分子之成为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结合工农民众,他们的分界线仅仅在这一点。1939年,为抗大校刊《抗大》题词:努力奋斗,光明就在前面。1943年,为抗大七周年题词:站在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