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让江苏发展更温暖

2016-08-15 22:45王婷
群众 2016年8期
关键词:民生江苏养老

王婷

增进民生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2011年6月,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见》,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药卫生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等“六大体系”。5年来,一个个江苏“民生高地”被不断刷新,描绘出了一幅幸福民生的美丽画卷。“十三五”期间,江苏将继续织好网、补短板、兜住底,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使民生幸福底色更加鲜亮。

落实“七个更”造福全民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指出,民生工作千头万绪,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七个更”,每一个都是殷切期盼,是巨大鼓舞,更是硬性任务。江苏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注重机会公平,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用不断更新的亮眼数字回应着这份期待。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去年全省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9539元,比上年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73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7元,增长8.7%。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29,小于全国的2.73,更是保持了连续六年缩小的态势,反映出近年来城乡收入分配格局得到进一步改善。

就业形势趋向稳定。过去五年,我省新增就业连创新高,城镇新增就业达681.6万人,约占全国一成。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3%以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个百分点。帮扶369.8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乡“双零”家庭持续动态清零;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875.1万人,转移率71.5%,高出全国约20个百分点。

社保体系逐步完善。“十二五”期间,我省已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医疗和养老保险全覆盖,社会保险主要险种覆盖率达95%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60元提至105元。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84%和72%以上,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4个和12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截至去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37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2.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68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9.1%,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招生0.4万人,在校生2.3万人。

【微评】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江苏作为经济大省,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除了要明大势、看大局,也要于细微处察民心、体民情、知民意,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深化医改红利惠及全民

“十二五”时期,江苏始终坚持以“民生优先”为导向深化医改,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五年来,深化医改的力度前所未有,江苏居民健康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去年,江苏被国务院定为医改省级综合试点省份,围绕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等8个方面先行先试,破解医改难题。江苏新农合管办分开破解农民异地就医难题做法入选当年全国深化医改十大创新举措。

今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江苏省启东市被确立为全国4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之一。早在2014年5月,启东已被确立为江苏省深化医改先行先试县市。启东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两项制度,扎实推进资源优化、智慧卫生、卫生惠民三项工程,综合医改成效明显。

实行现代管理制度。启东选择了成立医疗集团的改革模式,组建了两大医疗管理集团,使集团内部所有医院能够共享龙头医院的先进诊疗设备和技术,同时更加有效地转变了管理模式,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率。“城乡一体化、资源集约化、管理同质化、发展均衡化”目标加快实现。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为鼓励患者多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启东市从新农合对象入手,在报销比例上拉开基层医院、市级医院、市外医院诊疗的差距,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就医新格局基本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到市级医院”的目标逐步实现。

推行家庭医生制度。启东全市组建了252个健康管理团队,深入居民家中进行服务,着力构建“全科医生普及化、卫生服务网格化、慢病管理规范化、健康档案全民化”的健康管理新模式。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启东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除中药饮片和医院制剂外,所有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医院减少的药品收入,按照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与增加财政投入各占八成和二成的方式予以补偿,不增加患者实际负担。

【微评】医改是个系统工程,是块“硬骨头”。江苏通过综合医改探新路,在全国率先进行省级综合医改试点,软硬兼施,强筋健骨,夯实了医疗卫生金字塔的基石,让红利惠及更多人,也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优化养老服务关爱全民

江苏作为全国最早步入人口老龄化、也是老龄化比例最高的省份,比全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平均时间提早了10年。面对银发浪潮的汹涌来势,江苏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型,让关怀更有温度,让养老更有尊严。

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江苏省“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提出,推进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引入社会力量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兴办或者运营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开展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还鼓励发展品牌化和连锁经营的养老机构和其他养老服务组织,鼓励合理规划、建设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和养老服务特色产业基地。

“基本照护保险”首创新社保险种。南通198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先于全国17年、全省4年。为解决长期失能者的生活照料和生活护理问题,减轻失能人员家庭的负担,更好地保障失能人员享受到有质量的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尊严,南通正式发文试行“基本照护保险”。基本照护保险制度创新了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是独立于现有五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之外的新险种。该险种所针对的是因年老、疾病、伤残导致失能,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长期照护的参保人员。今后,该市还将根据筹资水平和基金运行情况,逐步扩大保障范围,适时把中度失能人员及失智老人纳入保障体系。

“关爱驿站”让老人感受幸福晚年。淮安在全国首创建设“关爱驿站”,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0%。淮安不断推进机构养老,全市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44家,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2.35万张、居家床位9484张。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农村形成了以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重点,敬老院为骨干,村居家养老中心为基础,老年关爱之家、关爱驿站等服务设施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

【微评】创新和改革,一直是江苏养老事业发展的亮点和主旋律。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给江苏带来严峻挑战,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成为一种迫切需求。江苏全面对接老人的现实需求,创新养老供给,让服务更有质感、让老人安享晚年。

教育均衡发展覆盖全民

2015年6月5日,江苏100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认定,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第一省。

近年来,江苏致力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足迹清晰可辨:

2010年,江苏率先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优质”的发展目标;

同年,全省共有62个县(市、区)被授予“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称号;

2012年,启动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督导评估;

2014年,全省共有89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认定,数量全国第一;

2015年,江苏成为第一个实现所辖市(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的省份。

在具体的做法上,全省统筹引领,各地亮点纷呈。

优质资源向农村倾斜。为破解城乡差距大的难题,江苏实施了危房改造、“三新一亮”、“校校通”、“四配套”、“六有”等十大工程,夯实硬件设施的同时做强教育“软件”,并研究建立后续长效机制,巩固拓展工程建设成果,使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高,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合资源缩小校际差距。2011年5月,常州市教育局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办学”的意见》,创造性地组建基础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扩大优势教学资源,以强带弱,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有效缓解部分学校的择校热现象。集团内部各学校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整体办学水平有效提高。

编织困难学生关爱网。江苏把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创新体系,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爱网络。宿迁市宿豫区教育局以留守青少年成长“2+1”工程为抓手,围绕“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主题词,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服务网络,建设留守儿童服务站,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组建关爱留守儿童队伍,让留守青少年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阳光温暖。

【微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义务教育能否均衡发展,直接关系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关系到教育公平能否实现。江苏教育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头羊的地位,教育均衡实践让更多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也助力江苏稳步迈入教育强省的行列。

扩容民生清单普惠全民

今年来,江苏紧扣共享发展理念,在提高标准、整合资源、织牢底线上用心做好“+”法,力求拉长民生清单,确保困难群体在全面迈入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养老标准再提高。养老难将在2016年全面破题、逐一化解。江苏将把解决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摆在优先位置,2016年将建设100个街道(乡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00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养老机构建设将继续推进,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床位将达到养老床位总数的55%,一半以上的公办养老机构将交给民间组织或社会力量管理和运作。同时将实施福馨工程,为全省500家农村敬老院及符合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配备康复设备。

社保范围再扩容。江苏将进一步推动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健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持续抓好参保扩面,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登记办法,推动农民工、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推进新增被征地农民刚性进保,帮助困难群体参保续保。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将得到显著提高,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地区、跨制度转移接续服务将更加便捷,并推动实现统筹地区医保智能监控全覆盖。

就业倍增效应再放大。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将在今年落地见效。江苏将丰富和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深化创业型城市建设,分类推进大学生创业引领、农村创业富民、城镇失业人员创业促进、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四大计划”,支持电商等新业态创业就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同时,采取稳定岗位、职业培训、就业帮扶、就业服务等综合性措施,用好用活就业专项资金、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微评】在新常态背景下,如何持续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广受关注。江苏不遗余力地推动“经济强”,其最终目的还是“百姓富”。因此,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对民生事业的关注和投入一点也没有少。展望“十三五”,江苏的民生清单也将持续为民生幸福加码。□

责任编辑:段培华

猜你喜欢
民生江苏养老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数读江苏
江苏
养生不是养老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养老更无忧了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