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赵飞飞
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的构建探索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赵飞飞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业愈发受到社会及高校的关注。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的相关措施还在不断探索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该文通过分析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指出构建创业服务平台的必要性,并对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提出了建议。
大学生 创业服务平台 构建思路
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已经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问卷调查,下面以各学者的调查为基础,对该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
1.1 社会角度
李炳论学者课题组对大学生创业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创业人士都很支持大学生创业,不过他们对大学生是否具备创业实力有所怀疑。他们表示:现在大学生的创业想法不够成熟,而且,虽然大学生投入创业的积极性很高,但创业活动内容的科技含量却很低。与此同时,他们也提到,大学生创业的环境不够理想,比如,政府扶持政策很难落实、缺乏创业所需要的资金等,这些因素都对大学生创业成功产生了不利影响[1]。
1.2 高校角度
高校之中,学者们所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也反映出了不同的问题,主要有:
1.2.1 大学生认知层面
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既保持极大的热情,又逐步趋于理性化。朱冬梅抽取800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50.3%的学生对创业有很高的热情[2];曾晓玲、吴绯抽取500位调查者,其中有 57.1%的学生想创业[3];吴忠宁、汪保安通过问卷调查了4734位同学,其中76.64%的被调查者有创业的想法[4]。这些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同学都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另外,有创业打算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知识和能力两手抓,不再单条腿走路,对创业的认识逐步趋于理性化。
1.2.2 大学生实践层面
(1)创业知识。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普遍比较重视自身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其他科目表示兴趣不高[5]。事实上,仅仅钻研自身专业,割裂了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容易导致自身思维无法拓展,不容易提出创新性想法。不仅如此,大学生对于国家给予的相关支持政策也缺乏关注,不能及时了解和学习最新的相关政策。崔铭、赵云霄对2000余名同学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熟悉创业相关政策的只有11.78%;不了解创业政策的有 45.43%;只听说过但不熟悉的占到了42.79%[6]。(2)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交往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等,创业能力和创业结果直接相关。刘艳华进行的调查中,44.7%的学生表示自身没有完整的专业体系和创业能力;36.8%的同学表示自身具备人际交往、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14.6%的学生者表示自身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3.9%的学生选择“其他”[7]。结果显示,大学生自身能力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3)创业素养。创业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得创业人士既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又要有高强度的抗压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吴忠宁和汪保安开展的调查中,17.2%的学生表示创业成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4]。可是现今大学生在校生活都相对比较安逸,没有经历过什么困难挫折,相对而言,创业素养有待提高。
1.2.3 第三方层面
(1)政府方面。崔铭、赵云霄展开的调查显示,仅有11.78%的被调查者熟悉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6]。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相关部门对国家给予大学生创业支持的政策宣传力度不足。(2)高校方面。朱冬梅的调查显示,57%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开展创业教育;34.7%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需要;8.3%的被调查者认为不需要[2]。由此可见,完善的创业教育迫在眉睫。(3)资金支持者。吴忠宁、汪保安的调查显示,认为资金不足影响创业的占30.82%[4]。崔铭、赵云霄的调查显示,32.25%的同学表示创业失败是因为资金短缺[6]。据此可知,资金短缺是大学生创业的重大瓶颈。很多学生的创业项目因为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而搁浅,因此,大学生更希望能够便捷地获得创业资金的支持。
2.1 实践上的必要性
2.1.1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
2015年6月1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2015年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会暨研讨会”上,麦克思研究院发布了一组数据:我国毕业生创业人数的百分比由2013届的2.3%上升到了2014届的2.9%[8]。虽然现在大学生创业意愿强烈,但因为受到来自其他方面条件的制约,成功率并不理想。调查表明,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平均只有3%,与美国大学20%的创业成功率相差了近7倍[9]。通过构建创业服务平台,帮助大学生实施创业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率。
2.1.2 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大
国务院新闻办公布的就业情况及政策中明确指出:未来20年内,就业状况仍然不容乐观。1999年起,中国的高校不断进行大规模扩招,使得大学毕业人数逐年增长(如图1所示)[10]。从图1可以看出,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持续走高,而社会并没有相对应数量的工作岗位与之相匹配,导致“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十分严重。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环境和日渐沉重的就业压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服务平台,鼓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适当缓解就业压力。
图1 2000-201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图(单位:万人)
2.2 理论上的必要性
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定位为区域级服务平台,一个区域创业服务平台只针对本区域的大学生展开活动,这样基本实现“一对一”的创业服务,使得平台更加具有针对性,体现本区域的特色。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能够促进创业管理集中化,项目、技术资源得到整合,为大学生创业赢得相对好的项目和技术条件,提高竞争力与盈利能力[11]。如果创业服务平台得到良好发展,也能够推动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完善。
3.1 平台模型
大学生创业活动与社会、企业、高校联系紧密,因此必须将四者统一于服务平台,构建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的构建应以服务学生为核心,主体分为两大方面:硬平台和软平台。硬平台主要致力于为学生创业提供所需的硬性化的设备等,它的构建主力是社会和企业;软平台主要是提升学生自身的创业知识、能力、素养等,它的构建主力是高校。本文提出构建一体化服务平台的模型如图2所示,该模型以学生创业组织作为实践主体,由三个硬平台与四个软平台组成,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功能。
通过构建以及执行这样的平台,可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实现创业教育课堂内外并驾齐驱,开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互补充的教学模式,落实创业服务平台的多功能性与一体化。
图2 构建一体化服务平台的模型
3.2 模型构建内容
创业服务平台一体化主要由硬平台和软平台两个子平台构成,下面分别介绍两个子平台的内容。
3.2.1 硬平台的构建
3.2.1.1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平台
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支持高校筹建一批用于创新创业的实验平台,该类实验平台不仅可以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提供硬性条件支持,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投入科研活动,是全方位开放的实验平台。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平台,能够形成一批鼓励、引领学生创业团队科研实践活动的集群式平台,并能够通过创业团队将实验室的功能延伸到创业实践活动,将创新与创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3.2.1.2 构建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平台
筹集资金是在创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创业项目启动资金的缺失可能会使得创业活动毫无进展,甚至会将创业项目扼杀于摇篮之中;创业过程中缺少资金的持续性支持,会因为资金链断裂无法开展下一步活动而导致创业失败。总体来看,资金贯穿于创业活动的始末,任何一个环节资金的匮乏都会使创业活动化为泡影,所以,恰当的资金扶持与帮助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一道防护网。政府要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大学生信用体系,鼓励拓展利用专利、信用等作为担保的融资方式。同时,引领银行面向创业活动,向学生提供低息贷款,在资金方面支持创业。不仅政府和银行要积极行动起来,同时也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号召企业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在高校之中成立自己企业的创业基金项目。
3.2.1.3 构建大学生创业硬件设施平台
大学生创业需要有自己创业环境(创业基地等)和创业基础设施(办公设备、电脑、桌椅等)。大学生本身并没有经济实力去创造出这些条件去支持自身创业,建议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便利的硬件设施平台。比如,很多高校已经成立了创新创业园,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基地等,促进高校内部的创业环境向着良好轻松的方向发展,政府可以将此类举措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3.2.2 软平台的构建
3.2.2.1 构建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
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能够拓展大学生的思维,使得大学生快速了解创业的基础知识,掌握基础技能,树立和培养创业理念[12]。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有三个标准——创新、实用、打破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高校创业课程体系设计者应当基于已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构建层次宽泛、内容丰富、课程开设方式灵活的创业课程体系。一是高度重视学科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以加强通识性教育为主。二是添加综合性课程,使得无论文科或者理科的学生具备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三是丰富选修课程,可以采取强制性的措施要求学生必须选择一定数量的跨学科、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形成以自身专业知识为根基的综合性知识结构。
3.2.2.2 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咨询平台
创业是集创新、管理、决策、控制于一体的行为活动。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及管理经验,而且可能由于自己本身专业学科的限制,对于创业中碰到的管理、营销、财务、融资、法律等方面的专业性问题也手足无措。因此,高校应当提供一个综合性的专业咨询平台来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指明方向。良好的咨询平台还可以理性引导创业动机,有效树立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水平。另外,咨询平台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被动,等待学生自己上门求帮助,也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创业校友来校开展一系列创业讲座,近距离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分享经验,为创业教育添加活力与动力,促进大学生养成发散性、创新性思维,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素养。
3.2.2.3 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校园环境
大学生置身于高校之中,肯定会受到高校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从大学生刚入校开始,就应该在一个积极创业的环境下成长,推动他们潜移默化地认可创业这一条道路。高校应当营造一个轻松、丰富多样的创业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潜能。创业环境的营造可以通过学校的官网、校园多媒体、校报等进行广泛宣传,形成敢于突破、善于创新、乐于创业的校园环境。此外,不仅仅要鼓励创业,高校还应当营造一种宽容失败的环境。创业伴随着风险,这就说明创业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也伴随着失败。高校应鼓励学生做到允许失败,包容失败,在失败中愈挫愈勇,培养出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的积极乐观的创业精神。
3.2.2.4 举办创业活动,强化创业意识
通过各种创业活动,大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学习与实践。同时,团队的合作和交流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知社会,提升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养成勤恳踏实的创业精神。比如,定期举办创业技能拓展活动、校园经营实战大赛等,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形成一个团队,发挥不同专业的优势,使得创业活动与专业学习合二为一,让学生仿真地接触社会,提高观察辨别能力和决策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对市场环境的认知程度,发现学生的潜能,让大学生不断累积经验,以更好地适应将来竞争激烈的社会。
大学生创业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教育工作者去研究探讨,也需要社会公众共同支持。只有积极借鉴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不断优化教育内容,改进服务方法,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有效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推动大学生创业成功。
[1] 李炳论.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32):105-106.
[2] 朱冬梅.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24):91-93.
[3] 曾晓玲,吴绯.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培养[J].船山学刊,2007 (2):193-196.
[4] 吴忠宁,汪保安.全国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和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9 (17):96-98.
[5] 李国珍,宋波.武汉市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J].青年探索,2007(4):68-72.
[6] 崔铭,赵云霄.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2(2):110-113.
[7] 刘艳华.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J].滁州学院学报,2012(6):101-102,106.
[8] 丁艳丽.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持续上升——从“麦可思报告”看大学生人才培养[J].中国人才,2015(13):24-25
[9] 王国红,王雨丝.近年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影响因素[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4-6.
[10] 张存凯.论大学生创业教育立体支持系统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59-63.
[11] 陈学东,徐婷.大学生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6): 752-755.
[12] 李炳论.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14-16.
[13] 张臣,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 262-265.
[14] 李炳论.论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J].经营管理者,2015 (35).
[15] 谭璐,沈鸿银.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刍议[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60-262.
[16] 冯颖.高校创业教育与校友创业综合服务平台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49-151.
[17] 袁先海.大学生创业政策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2): 44-45.
[18] 张芳艳.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动力的影响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